第265章 分头集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祁县北郊,贾令镇。  

大约一个连的“皇协军”自从昨天晚上来到镇外之后,就停下不走了。  

虽然是“皇协军”,但是镇上的维持会长还是有些害怕,因为皇协军也有辖区,本乡本土的皇协军那没什么,多少还要讲点情面。  

但是外乡来的皇协军那就不太好说了。  

偏偏镇外的这伙皇协军就是外乡来的。  

据说是从南边的西乡县被八路抓来的。  

因为担心这伙皇协军纵兵抢掠,所以贾令镇的维持会长便连夜带着镇上的乡绅,带了不少汾酒和吃食来劳军。  

好说歹说总算稳住这伙皇协军。  

贾令镇的维持会长和乡绅们并不知道,被他们稳住的这伙“皇协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皇协军,而是八路军。  

而且这伙八路军的背景还挺大。  

就是旅长所率领的旅部通信连。  

换成平常的时候,旅长胆子再大也不敢到汾河平原来溜跶。  

不要说只带了一个通信连,就是带着整个386旅他也不敢。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又不同,现在山西日军第一军的主力都已经被调到太岳军区,参与对八路军太岳军区主力的大扫荡。  

太原及周边区域的守备已经极为空虚。  

比如这个贾令镇,居然一个伪军都没。  

也没有日军宪兵,仿佛是治安的真空。  

但是旅长很清楚,贾令镇当然不会出现治安真空。  

之所以会这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原周围几个县的所有的日军宪兵以及伪军都已经被调到太原城里去了。  

所以386旅既便以连为单位分头行动,  

在太原周边几个县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镇口的土地庙俨然已经成了临时旅部,电台也悄悄架起来。  

电讯员一遍又一遍的搜索、筛选信号,终于在傍晚时联络上386旅南下支队。  

很快,一纸电报便送到了旅长的手中:“日军第37师团已经再次掉头南下,并且已经过了襄县了!”  

旅长当即大喝道:“警卫员,拿地图来!”  

警卫员便赶紧从挎包里取出地图,摊开。  

旅长拿手在地图上量了两下,松了口气:“日军第37师团已经过了襄县了,距离太原城至少也有200公里远!”  

“关键是日军第37师团已经来回折腾了好几趟,该累了。”  

“所以这回,他们是不可能再回太原喽,至少两天之内不可能赶得回来了。”  

说到这一顿,旅长又起身喝道:“张连长,立刻派出通信员通知各团、各营,除了炮营返回六门村取炮,其余各团、各营按原定计划,前往太原各门外分头集结!”  

几分钟之后,几十个通信员便从贾令镇四散而去。  

两个小时后,清徐县的西谷乡。  

孔捷咬着旱烟管,正在叭嗒叭嗒的抽老烟。  

天色早已经黑了,黑暗中只看到一点红光忽闪忽闪。  

在孔捷身边身后,是新二团警卫连和通讯排的战士。  

当然,这一百多名战士也全部都换上了伪军的军装。  

便是孔捷自己也穿上了伪军的军装,成了一个连长。  

在孔捷的脚面前,还摆着一瓶汾酒,这也是西谷乡维持会长派人送来的,意思跟贾令镇的维持会长也差不多。  

一锅老烟刚抽完,前方夜空下忽响起急促的马蹄声。  

接着,一队骑兵便冲进了新二团警卫连的警戒线内。  

“什么人?站住!”警卫连的两名哨兵立刻举起步枪。  

“我找你们团长!”其中一个骑兵大声道,“孔团长?孔团长!”  

“是旅部通信员!”孔捷神情一振,说道,“快让他进来,快!”  

哨兵放行,那队骑兵便风卷残云般冲到孔捷的跟前,为首的一个排长翻身下马,先敬了记军礼然后大声说道:“孔团长,旅长命令你们新二团各营、各连,按照原定计划,向太原南关的迎泽门、承恩门外集结!”  

“知道了!”孔捷回了记军礼。  

下一霎那,孔捷便回过头喝道:“通讯排,紧急集合!”  

一个排的通信兵便立刻跑过来集结,孔捷又接着说道:“通知各营、各直属连,按原定计划往太原南关的迎泽门、承恩门集结!”  

太原周边几个县的所有宪兵、伪军都已经到太原集结。  

这个时候,在太原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几乎看不到一个日伪军。  

不过这并不包括特高课的人,特高课的十几个特工以及配合他们行动的便衣队仍旧还在周围四处活动。  

犬养次郎身上有一种执拗劲。  

身为特工,必须得怀疑一切!  

既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必须一万分努力求证。  

明明已经搜索了将近一昼夜,日军第37师团也早就已经南下了,但是犬养次郎却仍旧还带着特高课的特工还有便衣队,在乌马河畔逐段的搜索。  

又搜了将近五十米左右河段,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配合行动的便衣队开始叫苦,这样搜索何时是个头哇?  

犬养次郎却不为所动,说道:“继续搜索,不然,就死!”  

面对死亡的威胁,便衣队的队员只能认怂,继续循河搜索。  

某一刻,当一个便衣队员手中的木竿捅进河底时,感觉好像捅到一个硬物。  

“太君,河里有东西!”便衣队员一边继续用木竿来回捅,一边兴奋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