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原路返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嘎!”筱冢义男的脸肌剧烈的抽搐起来。  

难道真的被骗了?难道南下支队才是386旅主力?  

筱冢义男只感到眼前一阵阵发黑,几乎要当场昏厥过去。  

就在这时候,又一个通信参谋神情凝重的从电讯处匆匆走出来。  

“将军阁下!”通信参谋走到筱冢义男跟前,顿首报告道,“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阁下亲笔签发的电文!”  

“纳尼?冈村阁下?”  

筱冢义男赶紧接过电报。  

电报真的是冈村宁次签发的。  

冈村宁次在电报里只了一件事情。  

说他在广播中听到了新华社发的简报。  

就是关于长治失守的那条简报,冈村宁次虽然说的不多,措辞也算不上严厉,但是筱冢义男仍旧可以感觉得到,他很失望。  

是的,冈村宁次对他感到失望!  

田中隆吉当即说道:“司令官阁下,不要再犹豫了!”  

“八路军不敢攻击太原,赶紧命令第37师团掉头南下吧!”  

“386旅攻占长治不久,一切还来得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长治府城失守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免国内及国际舆论进一步恶化!”  

田中隆吉终于把心里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野泽纪夫也说道:“将军,你所说的被八路军隐藏起来的重武器并不存在!事实证明八路军是真的化整为零、分头转进了!”  

“甚至连皇协军战俘都释放了!”  

“赶紧让第37  

师团南下吧。”  

筱冢义男默默点头,好吧。  

日军第37师团的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  

这时候,第37师团甚至已经过了榆县。  

为了尽可能的争取时间,野祐一郎甚至决定连夜行军。  

原因很简单,太原是山西省城,更是第一军司令部所在地,一旦太原有失,对于整个山西乃至整个华北战局的影响太大了。  

野祐一郎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正行进之间,又有通信参谋追了上来。  

“师团长!”通信参谋隔着车窗报告道,“司令部急电!命令我们师团立即掉头南下,火速驰援长治!”  

“纳尼?!”  

“掉头南下?!”  

野祐一郎霍然扭头。  

滨田弘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下一秒,两人都是按捺不住的暴怒。  

搞什么啊?刚开始就是南下,然后北上,现在又南下?  

存心拿我们第37师团当消谴是吧?这样是不是很好玩?  

通信参谋不敢正视野祐一郎的目光,低着头将电报递过来。  

野祐一郎黑着脸将电报接过来,低头看,只见电报抄写纸上面的的确确写着,让他们第37师团立即掉头南下,驰援长治府。  

“八嘎!”野祐一郎愤怒的吼道,“司令部究竟在搞什么啊?”  

“这可是军令,不是儿戏!怎可以如此朝令夕改!太过分了!”  

“386旅主力究竟在太原,还是在长治,难道就没个准确判断?”  

“实在不行那就兵分两路啊,为什么非要我们第37师团来回跑?”  

不过生气归生气,司令部的命令还是要执行,除非他打算以下克上。  

只不过,以下克上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前方有更大的战果在等着他们。  

就像当初淞沪会战中的第十军,因为有攻占南京这个更大的战果等着,所以柳川平助才敢以下克上,不顾大本营的严令悍然越过止战线。  

可现在,前方明显不可能有更大的战果存在。  

就现在这种情形,既便他们第37师团将八路军386旅全歼了,也不足以抵消放任长治永久失守的负面影响。  

大本营或许不会追究。  

但是他的个人前途肯定是完了。  

想到这一层,野祐一郎便叹了口气。  

“八嘎牙鲁!”从牙缝里咒骂了一声,野祐一郎又道,“命令,各联队、大队立即停止前进,后队改前队,原路返回!”  

滨田弘顿首:“哈依!”  

一夜急行军,  

到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第37师团便又回到襄县附近。  

到这个时候,日军第37师团先从西乡县到屯留县70公里,接着就是从屯留县到榆县将近100公里,接着又从榆县到襄县80公里。  

还不到两天,日军第37师团已经跑了将近250公里!  

一直守在襄县附近的通讯小组便立刻将消息发给长治。  

这个时候的长治府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搬家现场。  

韩副旅长和程团长都知道长治府城不可能守得住,也从来没想过要长久占据长治,所以打下长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搬搬!  

将长治城内所有能用、能够搬走的物资以及设备,统统搬走!  

程团长连日军宪兵队司令部里的家具都准备搬走,这些家具,都是黄花梨木打造,也能值不少钱,搬走!  

反正苦力都是现成的。  

挟裹南下的5000多伪军战俘正好充当免费的苦力。  

“团长,团长…”又一个通信员飞奔而来报告,“9连发现了一个仓库,里边好多粮食,至少也得有几十万斤!”  

“搬走,统统都搬走!”  

“一粒粮食都不许留!”  

程团长大手一挥,说道。  

很快又有一个通信员飞奔过来报告:“团长,又抓到了一个汉奸维持会长!偷偷给鬼子打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