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谁的传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旁人眼中,对峙的四位巨头,分别显化金身菩萨、扶桑树、苍龙祥云和滚滚白气的形象。  

不过,在他们彼此眼中,则是对方惯常的模样。  

金身菩萨下,是身披袈裟,宝相庄严的老僧,面目中尽是慈悲。  

而在扶桑树下,则是一个白衣中年男子,足踩麻鞋,乌鞘长刀横在腰后。  

乌黑的龙威祥云里,立着一个看上去慈眉善目,神色和蔼的老妪。  

似云似水的白气,烘托其一个身材高瘦的男子,外观年纪看上去不过三十岁许,五官相貌平凡,但一对眸子里的光芒叫人惊心动魄。  

“竹施主,你也来了。”  

身披袈裟的老僧双掌合十,目视那白气中的男子。  

对方言道“普慧大师,别来无恙。”  

“老衲身体还好,无病无灾,只是寺里遇上些麻烦。”这位西天当代方丈,红尘佛门第一高手开口道“蔽寺僧众遭人屠戮,连地藏轮都遗失在这方天地,是以老衲不得不亲自走一趟。”  

他看着对方道“有关于那一页天书,老衲并不贪求,只要落在我辈同道手中便足矣,竹施主有意,老衲愿助一臂之力。”  

老和尚并未打诳语。  

扶桑岛和苍龙岛,都是魔道。  

苍龙岛相对低调,不似血河、苦海、扶桑一般魔焰滔天,气势汹汹,但苍龙岛主却要保陈洛阳。  

扶桑岛同样要诛杀陈洛阳,可是如果得到那一页天书,势必更加嚣张。  

相较而言,如果一定要选,老和尚宁肯天书落在眼前这个白气缭绕下的高瘦男子手中。  

北冥剑主,竹瀶。  

严格来,其人昔年行事,难辨正邪,只一心好武。  

不过相对魔道高手而言,他没什么恶迹,是以红尘界习惯性的将他列入正道十大强者之列。  

同西天方丈、天河老剑仙等人相比,他年岁甚轻。  

在现如今的红尘一众巨头当中,他也是少有的独来独往之人,和各大圣地,各大强者并无牵连。  

“疯皇”别东来的师承来历神秘,但很多人多有猜测。  

而“北冥剑主”竹瀶的来历,看起来明明白白,却反而让人更琢磨不透。  

少时学剑,拜入一个普普通通的师门潜湖沧浪派。  

潜湖沧浪派虽然在当地有些名气,但放在整个南楚皇朝疆域上来看,完全不入流。  

莫跟先天宫这样的圣地相提并论,便是比之仙云山那般的名门大派,也相差十万八千里。  

整个宗门历史上出过最强的高手,只到武王。  

放在红尘下一方天地中,或许还可有番作为,但身处红尘中,则平凡无奇,泯然众人。  

门派绝学北冥剑气,更是声名不显,只是红尘里诸多剑道绝学之一。  

及至这位北冥剑主少年时入门起,也始终如此,并无特异之处。  

直至后来,因为门派中的分歧,他被逐出师门,自己一人在红尘行走。  

潜湖沧浪派后来为人所灭。  

那是魔道名门,武圣坐镇,高手如云。  

结果却被北冥剑主孤身单剑上门,将这个魔道名门挑了,满门屠尽。  

这时人们才愕然惊觉,不知什么时候起,那个被逐出门墙的青年,已然青出于蓝。  

大家以为他另有奇遇机缘,得了大造化。  

但多年之后的如今回首再看,一切似乎仍然是平平无奇。  

没有名师传承,没有奇缘异宝。  

只是曾经泯然众人的北冥剑气,随他一同不断成长,仿佛没有极限,渐渐和主人一起成为红尘中别致风景。  

及至最后,赫然是天河、血河之外,红尘最强之剑。  

不过,他并没有复兴重建潜湖沧浪派,始终孑然一身,独来独往。  

在其妻子亡故之后,更是早早归隐,三十余年不问世事,绝迹于红尘间。  

最近百年内,最富传奇色彩之一的强者,似乎刚刚为自己的传奇书写一个开头后,便戛然而止。  

直到今天,才又重新入世。  

惊动他的原因,在场众人也都能料到。  

传闻中,陈洛阳那一页天书蕴含浓厚的生机,活死人,肉白骨。  

北冥剑主爱妻情深,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指望,也会希望再做尝试。  

不过,对于西天方丈的好意,这个高瘦男子微微摇头“大师好意,竹某心领,只是今日要令大师失望了。”  

老和尚神色不变,双掌合十,低喧佛号“竹施主,要保陈洛阳?”  

高瘦男子言道“我暂借天书,只为一线希望,事后不论成与不成,都会物归原主。  

既然是借,我自会偿还这个人情,护天书原主人周全。  

不奢求大师让一条路出来,接下来只好得罪了。”  

“阿弥陀佛。”老和尚叹息着道“既如此,老衲也唯有得罪了。”  

“竹兄,你莫非也是听信某些无稽之谈?”  

扶桑树下,如有沧海,树枝之上,大日金乌振翅欲飞。  

而在树下沧海间,则隐约仿佛有幽冥轮回深藏。  

扶桑岛主目视那白气中的高瘦男子。  

高瘦男子问道“什么无稽之谈?”  

一旁乌黑祥云中的老妪微笑道“无稽之谈?呵呵,天生海,你大可以试试看,稍后至尊降罪下来,看你如何承担得起?”  

扶桑岛主漠然道“什么时候起,你这老虔婆话,可以代表至尊了?”  

乌黑龙威祥云中的老妪闻言也不着恼“咱们拭目以待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