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大乘佛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萨伦阿古淡淡道:  

“把炎康靖三国的玉玺取来。”  

伊尔布躬身行了一礼,继而化作一道乌光掠向远处的靖山城。  

俄顷,他驾着乌光再次返回,双手奉着三只巴掌大的玉玺。  

萨伦阿古凝视着三枚玉玺,声音苍老低沉,缓缓道:  

“三国之中,靖国铁骑在北方征战半载,伤亡过半,国力略有下滑。康国临海,魏渊率军攻占靖山城一役中,走的是炎国国境,康国未曾受到波及,国力保存尚好。  

“倒是炎国,先后经历了魏渊率领的铁骑践踏、玉阳关攻守战,国力折损七七八八。  

“就它吧。”  

大巫师指了指炎国的玉玺,一脸肉疼的吩咐道:  

“去给佛门送去。”  

这.......伊尔布惊呆了,难以置信道:  

“大巫师。为何要送给佛门?”  

玉玺里可是储存着三国气运的。  

萨伦阿古没好气道:  

“度厄背叛,大奉封他为国师,立大乘佛教为国教,分走了佛陀的气运。祂想化身西域,得费一番功夫了。”  

伊尔布大喜:  

“这不是好事吗。”  

他已经知道关于大劫的秘密了,前段时间,大巫师召集了雨师纳兰天禄,以及灵慧师伊尔布和乌达宝塔,告知超品所图。  

对于他们这些同体系的超凡来说,巫神一旦化身天道,鸡犬升天,他们非但能不死不灭,还可以代巫神执掌九州,成为人间神祇。  

各大体系的修士,品级越高,情感越淡泊。  

在伊尔布看来,凡人就如野草,即使灭绝殆尽,也总会在不久的将来,长出一茬又一茬。  

相比起来,巫神取代天道,巫师们永恒不朽,乃真正大业。  

萨伦阿古摇头:  

“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自己去悟吧。  

“本座送你一程。”  

赶羊鞭缠住伊尔布,用力一甩,一道乌光如流星般划过,消失在西方天际。  

京城。  

度厄罗汉踩着九瓣莲台,朝身后众人合十,道:  

“多谢诸位相助。”  

浑身涂抹“金漆”,宛如一尊金人的恒远大师,双手合十,回礼道:  

“事关天下苍生,责无旁贷,大师不必言谢。”  

经过阿苏罗长时间来的调教,恒远大师现在已经初步容纳罗汉果位,能短暂借用杀贼之力,也就是说,他虽然表面上是四品武僧,背地里其实是个二品罗汉。  

尽管是短暂的。  

度厄罗汉有些复杂的审视恒远,这个放养的和尚,其实是个天生的大乘佛法教徒,如果不是修为浅薄,或者再给对方几十年,也许大乘佛法的奠基人就不是他度厄。  

而是青龙寺的恒远。  

楚元缜脸色严肃:  

“事关大劫,我等理当去看看。”  

橘猫道长、阿苏罗、李妙真等天地会成员也在,还有白衣飘飘的孙玄机,后者是被新任监正委派过来的。  

再就是长着一张狐媚子脸的夜姬。  

西域凶险,情况不明,当然不能让度厄罗汉以身涉险,于是便有了天地会的保镖团。  

度厄沉声道:  

“临近西域后,诸位不必进去西域地界,以防不测。”  

众人点头。  

李灵素拱手道:  

“保重啊诸位,一有不妙,立刻逃跑。  

“唉,我觉得还是等许宁宴回来再说吧,那粗鄙武夫等闲不会死,你们去西域,我总觉得会出事。”  

李妙真柳眉倒竖:  

“你给我闭嘴!”  

丽娜就很乖巧,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只挥手不说话。  

众人御风而起,化作流光,朝西域飞去。  

目送众人离去,李灵素看向夜姬,道:  

“夜姬姑娘,我陪你一起去南疆?”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绝不是为了给吉尔放个假。  

夜姬想了想,又看向丽娜,道:  

“一起吧。”  

吃了晚饭再去行不行.........丽娜无奈点头:  

“好吧。”  

夜姬又从怀里摸出三枚传送玉符,递给李灵素和丽娜。  

他们要去南疆见神殊,求他出山坐镇大局,虽然此行以探查为主,不与佛门战斗,但局势瞬息万变,需要给己方加一成保障。  

已经恢复巅峰状态的半步武神无疑是最好人选。  

从京城到南疆,沿途有十二座传送阵。  

许七安很早之前就布好了这条“驿道”,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在孙玄机传送阵法的带领下,众超凡们山川大地在身下一掠过,黄昏前,他们来到了西域地界。  

清光升腾,众人停了下来,孙玄机没有带着他们冒然靠近。  

度厄罗汉双手合十,朝着众人行了一礼,旋即掠向西域。  

他没有飞太远,让自己保持在众超凡强者的视野里。  

凝神感应一番后,度厄转身,道:  

“并无异常。”  

枯瘦的老和尚眉头微皱,这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阿苏罗和恒远率先御风,掠向度厄身边,两人各自神念探查后,确认这片区域不存在异常。  

天地会众人怀揣疑惑,继续前行,半刻钟后,他们来到一座小城,一座座与中原建筑风格迥异的房屋里,升起袅袅炊烟。  

鸡犬相闻,充满了生活气息。  

度厄罗汉沉吟道:  

“许是没有蔓延到此处,再深入试试........”  

他们按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