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错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晔一语,为袁耀说明了前后缘由。  

以鲁肃的性格,纵然自己与其关系颇深,若袁耀收入麾下,他也给不了实质性的帮助。  

唯有靠自己的手段,令鲁肃信服才行。  

已经听闻刘晔谈及鲁肃欲在这段时间之内北上入中原寻求明主,袁耀自然也是瞬息间坐不住了。  

他没想到,此人竟然当真会舍近求远,不投奔自己一方,转而跑去北方。  

为了得到鲁肃这位战略大师,袁耀亦是在接下来的次日便领亲卫将许褚以及一众亲卫纵马往东城驰骋而去!  

他誓要赶在鲁肃离开以前,与其会面。  

能不能收入囊中是不得为之的事,但若不做一番尝试,那这肯定不会是袁耀行事的风格。  

对于他来说,此人若流失至别人那里,将会是莫大的损失。  

只待一行人出寿春踏上前往东城的大道上以后,一行人在袁耀的催促下,无不是马不停蹄地挥马狂奔着。  

一路之上,其速都极其的狂奔着,毫无所歇。  

一口气纵马奔腾约莫三十余里,却见袁耀纵然面上流露丝丝疲态,但依然在咬牙坚持而未有一分一毫的松懈时。  

一侧的许褚亦不由面露疑惑之色。  

自家少主如此急切的前往鲁府,只为拜见那少主若称赞的“战略大师?”  

鲁肃真有如此神?  

对此,许褚此时心间也流露浓浓的疑问。  

怀揣着浓浓的不解,许褚不由试探性的拱手相问着:  

“少主,那鲁肃当真有那么强吗?”  

“能比肩归附的周瑜吗?”  

一时间,许褚如是相问着。  

在他印象里,周瑜新近归附时,便曾献策令己方轻而易举的攻克了牛渚等江岸重镇,势如破竹的渡过了长江。  

随后又亲率一军平定了于泾县盘踞多年的地头蛇祖郎。  

这一系列的战绩足以让许褚这等勇将信服。  

但反观目前袁耀的态度,似乎也极其重视这位叫“鲁肃”的家伙。  

许褚这就有些搞不懂了。  

这人在强,还能比肩周公瑾吗?  

闻言,袁耀笑看从旁许褚,沉吟半响,遂缓缓道:  

“怎么说呢,若公瑾是指挥千军万马而不可多得的帅才,那鲁肃便将是运筹帷幄之中,定战略国策于内,协助一方势力发展壮大的基石。”  

一语而落。  

瞧着许褚听得有些迷糊,袁耀遂笑了笑,倒也并未多言。  

对于许褚这等勇将来说,让他上阵杀敌方是人尽其才,可却不太能理解战略性大才的重要性。  

不过这一番交谈也只是赶路途中的小插曲罢了。  

在袁耀率众疾驰狂奔的动作下,一行人倒也是进展迅速,在当天夜里便奔腾了一百多余里,毫无歇息的抵至了东城境内。  

旋即,袁耀向当地人打探了一番鲁宅的地址。  

索性,平日里鲁肃乐善好施,对于当地人都予以接济,故而其大名也让当地诸人无不知之甚祥。  

自然也就很轻易的探到了鲁宅所在。  

徐徐往前再度行进十余里。  

袁耀勒住战马,便陡然被眼前的一番番场景给震惊住了。  

只见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充满古香气息的超大型宅院,红漆的大门、朔立的瓦砾,而整个宅院占地连绵数十里。  

从远处俯瞰而过,隐约间能够看到院内有一间间的房舍并排着。  

单从外观上来看便尽显豪宅的气派。  

饶是袁耀此时也不由有些惊呆了。  

“这就是地方土财主的雄厚家产吗?”  

“此着实是非同一般!”  

一时间,袁耀亦是不由略显吃惊的说着。  

袁氏祖宅他曾经也回去过,但论气派豪华程度,恐怕也远远比不了。  

这一刻,袁耀似乎有些明白了。  

士族虽说在朝中的影响力以及各项资源的争夺上是先天占据极大优势,而地方豪族在财富的拥有上便是士族间无法比拟的存在。  

“鲁家财力果真非同一般!”  

静静望着鲁宅沉吟良久,袁耀不自觉间感叹了一句。  

不过感叹归感叹,他还是明白此行前来的目的。  

随即,他领着诸众往正门处奔去。  

奔至院落外。  

袁耀翻身下马,挥手示意许褚等亲卫原地等候,随即他径直一人徐徐两万大门处,轻松伸手敲向正门。  

“咚咚咚…”  

数席声音响起。  

约莫过去半响,正门方才发出“咯吱”声随即徐徐打开。  

门内则走出一身席小厮服饰的年老老者走出。  

此显然是鲁宅的家仆。  

老者望着仪表堂堂,身席儒袍,腰挂长剑,一副威风凛凛的袁耀,不由疑问道:  

“不知这位公子所寻何人呢?”  

“老身还待通报!”  

闻言,袁耀此刻纵然面对小人物,亦是无比敬重礼数,拱手道:  

“老者您好,吾乃是左将军膝下长子袁耀是也,此行特是闻鲁氏家主鲁肃大名特此前来,只愿拜访先生。”  

“还望老者能够予以通报也!”  

一席话落,老者稍微沉吟一阵,随即面上也仿佛流露出一丝丝笑容,对于他来说,已经身在鲁宅多年,显然对于前来拜访鲁肃的人并对其感恩戴德的来了不少。  

这等大场面,他的确也见识多了…  

故此,稍作沉吟,老者遂如实予以回应着:  

“启禀袁公子,可是目前家主并不在宅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