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红楼20(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卿仙子大骇:“怎会如此?”  

但随即她想起了自己还是秦可卿时,林家与荣国府的变化。  

除了宁国府,另外几家都与她们的计划有着巨大的不同。  

林如海和贾敏好好活着,他们的儿子健康成长。  

林黛玉不再是孤女,有了靠山,不会早亡。  

荣国府的嫡长孙贾瑚好好活着,娶了公主,受到皇帝重用,身上受龙气庇佑,万邪不侵,想要对他使用法术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有了贾瑚这么一个出色优秀的第三代当家人,荣国府是绝对不会落得抄家的结局了。  

荣国府中姑娘们的命运也只会跟着改变。  

秦可卿去世的时候,荣国府已经开始帮着贾迎春相看人家了。  

薛家,薛宝钗进宫了,前途未知。薛蟠没有打死人,被贾瑚压得不敢肆意妄为,想来以后也不会再被抓进大牢,等待秋后问斩。  

似乎除了秦可卿所在的宁国府,其他人家都越来越好。  

警幻仙子的布局大部分都被破坏掉,难怪她会被反噬。  

可卿仙子也慌了。  

警幻仙子失败了,她们这些跟随她的妖精鬼怪要怎么办?  

天地能容得了她们?  

她们虽然自诩为仙子,但不过是一群精怪罢了。  

还不是正统修炼的妖怪,是走邪道的精怪。  

警幻仙子布局不成,天道便会发现她们,到时候,她们能逃过天道的惩罚吗?  

太虚幻境中,一群精怪慌乱成一团。  

那些作孽多的,比如可卿仙子引愁金女等警幻仙子的心腹害怕天劫降身,全都惶惶然。  

因此没有注意到,一些小仙子暗中交换着眼色。  

这是个机会!  

这些仙子们的眼中闪现的都是这样一个信息。  

太虚幻境的仙子们,其实并非全部都心甘情愿待在这里。  

有好些是被警幻仙子骗到太虚幻境的,就如同刚刚修成人身的绛珠仙子。  

警幻仙子哄骗绛珠仙子下凡报恩,以看护其本体的名义,将绛珠仙子的本体带回太虚幻境。  

这就方便她在绛珠仙子的本体上做手脚。  

绛珠仙子本源流失光,本体枯萎,她本人便死掉了。  

警幻仙子轻易便除掉了实力强大未来可以威胁她地位的对手。  

她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其他仙子,虽然没有用对付绛珠仙子本体的邪法对付其他仙子,但却也使用手段将这些仙子的本体握在了自己手中。  

这便是那些仙子不敢反抗警幻仙子的重要原因。  

现在机会到来了。  

警幻仙子重伤闭关,她的那些走狗们惊恐惶然,没有心情去看管她们的本体。  

这就是她们偷回自己本体的最好机会。  

至于施放在本体上的禁制,她们可以相互为对方解除。  

她们单个不是警幻仙子的对手,但可以合作,将力量结合起来,破除禁制。  

于是,可卿仙子没有等来警幻仙子出关的消息,却等来了好些仙子破除警幻的禁制,找回她们本体,离开太虚幻境的消息。  

一下子,太虚幻境少了一半的仙子。  

剩下的仙子们更加惶惶然了。  

仙境一般的太虚幻境呈现出颓废破败的气场。  

贾瑚心知贾珍是死定了。  

皇帝虽然不在乎秦可卿这么一个私生女。  

但她毕竟有着皇室的血脉,岂是贾珍这么一个老色鬼能随意玩弄的?  

虽然秦可卿也不是好东西,但人死了,皇帝的厌恶怒火便全朝着贾珍而去了。  

贾瑚不会为贾珍求情,只可怜贾蓉这个被自家亲爹戴了绿帽子的可怜蛋儿。  

这个世界的贾蓉从小在荣国府跟着贾琏贾珠等一起学习,有贾代善看护着,贾蓉没有像原著中一样成为贾珍第二。  

这个世界的贾蓉也都考中了秀才,虽然举人考不上,但至少还是有几分能力的。  

贾瑚开口为贾蓉求情。  

皇帝也觉得被自己亲爹戴绿帽子的家伙挺可怜,遂答应放过贾蓉。  

只宁国府必须除掉,贾蓉也不能待在京城。  

贾瑚应了。  

等到秦可卿出殡后,贾瑚便找上贾珍聊了聊。  

以秦可卿的事情威胁贾珍——他没有提秦可卿的身份。皇帝现在还不会对四王八公动手,贾瑚也假装不知道贾珍与贾史氏的算计——逼迫贾珍答应了让贾蓉与贾蔷分家离开京城。  

贾珍因为秦可卿的事情,本来就觉得贾蓉碍眼。  

在他眼中,儿子不如女人。  

遂没有多犹豫,便答应了贾瑚的要求。  

他将宁国府的家产只拿出了三份,分给贾蓉与贾蔷,打发他们回金陵老家。  

贾蓉早就对这个劳资心生怨恨了,只是碍于孝道不敢表露出来。  

如今能远离烂人,正合他的心思。  

他也不在乎家财多少。  

贾珍没有儿子,等他死了,宁国府的家产还不都是他的?  

他却不知道,宁国府的家财,他是永远也得不到了。  

离开前,贾瑚将两人叫到面前,叮嘱了两人一大通话。  

对两人的关心远远胜过贾珍。  

两人心道这才是长辈!  

叮嘱完后,贾瑚单独留下贾蓉,对他道:“宁国府的爵位和家产,你不要想了。”  

贾蓉瞪大眼睛,不解地看着贾瑚。  

贾瑚压低声音道:“你父亲做事恶了陛下,陛下迟早会抄了宁国府。你这次能离京,是我帮你向陛下求情,但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