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谗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起潜回京了,但一路上,拿着赵兴赏赐的五百两银子,想着赵兴看向自己那厌恶的眼神,总是有种如芒在背,有鲠在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不断的后背泛起冷汗,在暗夜里惊醒。  

赵兴是什么人物?不必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赵兴对待他厌恶的人,对他的敌人,是什么手段?大家更不必说。  

想起赵兴对自己那憎恶的眼神,高起潜感觉到自己的性命岌岌可危。  

回到了京师,面前了皇帝,禀报了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  

听说赵兴安然无恙,更得知赵兴还歼灭了入寇之敌,崇祯大为高兴,冲口就是一句:“赵爱卿功劳甚大,赏——”却突然愣住了。  

赵兴现在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兴候,已经位列三公,位极人臣,如果再赏,就只能加公爵。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自打朱棣以后,大明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再封公爵,即便封公,那也是为死去的人准备的。  

再一个,现在也不能封赵兴公爵,因为按照现在赵兴的能力,一旦封公了,那这些未来灭了满清,该拿什么来封赏?  

唯一的封赏就是封王了。  

封外姓为王?崇祯不敢。  

即便敢,这些若是再灭了流寇,安定了天下,那自己该拿什么封赏?  

高起潜立刻感觉到了崇祯的犹豫尴尬,心不由一动。  

立刻翻身跪倒:“皇上,老奴有几句话,如噎在喉不吐不快。”  

崇祯皱了下眉:“有什么话,说。”  

高起潜磕头:“在说之前,请皇上先恕老奴死罪。”  

崇祯再次皱眉,什么话这么严重?  

但他想听听。  

大明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到朱棣以降,都是深信太监的。  

在他们多疑的基因里,外臣皆不可信,只有太监才是自己的家人,和自己一条心。这才有了三宝太监郑和以降,屡屡有太监被重用,出现多起太监专权的事情发生。  

崇祯也是如此,别以为原先干掉了魏忠贤,就疏远戒备了太监。  

那不过是局势逼迫。  

等彻底的铲除了阉党余孽之后,在崇祯四年就重新恢复了锦衣卫,又开设了东厂,由曹化淳做了厂督。  

再次恢复了太监监军,恢复了各地的镇守太监,严密的监控着朝野内外的大臣。  

面对高起潜将要说的话,崇祯在心中就已经认定,他将说出来的,绝对是为皇家好的话。  

“恕你无罪,说吧。”  

高起潜就再次磕了个头,却没有站起来,直言道:“这次老奴出京,奉旨督促援军救援兴候,但其实老奴的作用并不大,在老奴感到之前,各地的边军就已经纷纷行动了。”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揽功于己,这很好。”  

“万岁,这不好。”  

“为什么?”  

“首先,朝廷自有法度在,不得兵部调令,驻防各地的军队,是绝对不允许离开自己的驻地的。然而他们却私自行动,违反了国家的法度。”  

崇祯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  

“那些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之所以敢于违反法度,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救援兴候,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谷“说明兴候在所有军队中心中的重要,他们宁可冒着杀头,违反祖宗法度的风险,也要前去救援。”  

“这不是好事吗?如果等到兵部的文书发下去,兴候就危险了。”  

高起潜就再次反驳:“这不是好事。”  

“为什么?”  

高起潜却没有正面的回答陈娟的问题,而是说起了以前:“想当初,皇太极第一次兵临城下,各地的驻军,赶来京城勤王,却一个个互相推诿,即便兵部三令五申的调动,也迟迟不来。当时那是救驾,他们都敢推诿。然而这次救援兴候,一个个却甘愿冒着违反国家法令的风险,主动救援。万岁,似乎在军队们的心中,兴候要重于万岁啊。”  

崇祯就愣住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一方面去。  

高起潜继续道:“这次救援兴候的,是兴候的几个百把兄弟,还有就是他当初培植的边军势力。”  

崇祯沉默不语。  

“如果兴候被长期围困,那么京师里的京营,会不会也会冒着违反国家法度的风险,前去救援呢?因为现在的京营都督,是兴候的小舅子。”  

崇祯就不言不语的坐下来。  

“如果时间一长,是不是卢象升也回出动?因为卢象升是兴候一力提拔的。”  

崇祯沉思不语。  

“关宁是不是也会救援?因为洪承畴是兴候大力栽培的,东江镇也一定会不顾一起救援,因为东江镇就是兴候的东江镇。”  

崇祯心中抽了口冷气。  

“南方四省总督李守一,一定会救援的,因为李守一是兴候死党,没有兴候,就没有李守一。”  

崇祯攥紧了拳头。  

“登莱之军,是绝对会救援的,因为山东总兵张大可,是兴候死党。山西,陕西,乃至河南河北的兵是一定会救援的。”  

“为什么?”  

“因为孙传庭是兴候一力保举才有今日,而其他各省重要的官员,都是兴候的门生。”  

存在悚然而惊。  

“云南沐家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因为沐家为了讨好兴候,不惜杀了上代沐公。”  

“朝里的诸公也一定救援的,因为放眼朝堂,还有谁没得到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