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改变战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兴好好的在宣大总兵府后衙泡了一个热水澡。  

舒服说不上,因为前面一大群将校在等着自己呢。  

他们也疲惫,但再疲惫,也得向传旨来的公公讲解整个过程。  

这才有了赵兴一点点时间。  

当然,传旨太监也不敢催赵兴。  

擦干身子,穿了衣服走出房间,嫂子就急忙忙的拿着一把艾蒿围着他使劲的上下扑打,扑打的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感谢了嫂子的热心,赵兴穿戴好官服,走到了前堂。  

传旨太监一见,赶紧迎上来,带着谄媚的笑着施礼。  

这些一把扶起:“公公是天使,怎么能给我施礼,这不和规矩。”  

这个太监就夸张的道:“哎呀呀,小的是什么天使?不过是给皇上和侯爷跑腿的罢了,皇上也没给您传旨不是。”  

“还没请教公公高姓?”  

“小的姓高,贱名起潜。”  

一听这就是历史上害死大明最后希望的卢象升的高起潜,当时一丝厌恶一闪而过。  

善于察言观色的太监高起潜立刻觉察到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  

他并没有和这些见过面,更谈不上交集了,怎么就得罪了这大明第二号人物呢?  

心中恐惧,就显得手足无措起来。  

这些立刻感觉到自己失态了,毕竟这个历史已经不是那个历史了,自己有些先入为主了。  

于是赶紧换上笑脸:“高公公请坐。”  

然后询问:“高公公说不是给我传旨的,是怎么回事?”  

高起潜就将半个屁股做在了椅子上,更加恭敬谨慎的回答:“皇上惊闻侯爷遇险,急的跟什么似的,于是就派小的带着一群小太监出京,分赴各地调兵解围,按照皇上的意思,如有犹豫不前,借故拖延者,斩立决。”  

然后表功的告白:“小的在平度,还杀了一个拖拖拉拉的混蛋千户。最终拼凑出一万两千,赶到了战场。”  

这些故作动容,赶紧拱手:“多谢公公为我担忧辛劳。”然后对陪在身边的宣府锦衣卫百户:“你回衙门,取五百两银子,我要答谢高公公。”  

高起潜就千恩万谢,连说不敢。  

就在两个人寒暄的时候,赵兴已经在心中决定:“这个为出头,不知道怎么才拿到的这个差事,而为了显示他的果断,为了讨好我,就借故杀千户,其心可诛。此人绝不能留下。”  

高起潜还说:“皇上怕你被围委屈,还让小的特意转发,皇上说,只要你和敌人谈判,放侯爷平安脱困,什么条件您都可以答应敌人。看看,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啊,真真羡慕死人啊。”  

这一点,赵兴是信的。  

自从孙师傅事件之后,这些不得不向崇祯公布了自己是个穿越人的事实,崇祯其实就看到自己更紧了,生怕自己逃到敌国去,或者是被别有用心者收买,为他人所用。  

当然,看自己更紧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家人彻底的控制在了手中。  

比如,以赵兴已经是侯爷,赵兴的娘也是第一太君的名义,以关心为借口,派了一百太监,一百宫女进入赵兴府邸,侍候。  

至于真正的目的吗,那就是心照不宣了。  

但现在,赵兴还真的被感动了,说了一番真正发自肺腑的感激的话。  

礼送高起潜走了。  

赵兴开始探讨这次战役得失。  

首先,大家一致批评赵兴以身犯险的莽撞,言辞虽然不算激烈,但也触及心灵。  

赵兴也做了检讨。  

但在论功时候,大家还是首推赵兴大功。  

是的,这次要不是赵兴这么大的鱼饵,肥美的吸引住满清主力,说不得,以满清八旗呼啸的机动能力,也不知道又有多少村镇被屠戮,多少城市遭殃,对大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续影响呢。  

但这次,正是真心以身为鱼饵,吸引住了敌人,才使得援军赶到,一举彻底的歼灭了全部的敌人,没有向上两次那样,给大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这些居于首功,那也是实至名归。  

然后就是朱刚的功劳第二,若是没有他的全力保护,赵兴还真吉凶难料呢。  

在叙功的时候没有人跟他抢。  

事后大家还纷纷送礼感激。  

然后是一次往下排。  

赵兴提议,一定要给卢象升一份大的。  

目的就是增加卢象升在朝廷里的威望,稳住他的位置。  

这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  

这一点,大家心中虽然不快,但赵兴说了,大家只能认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阵斩建奴头颅已经不像原先那样,一颗脑袋都是大功,五颗脑袋就能官生一级路,因为,现在阵斩建奴头太多了,已经不值钱了。  

功劳说完,就是抚恤了。  

这次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宣大一系,王大壮出兵八千,真正战死的就有五千。李柱子和赵晓明出动六千,损失四千。沿边堡寨驻军,损失两千。  

王尽忠的四万,决战时候,损失五千。  

这一战,歼敌一万五,自己损失了两万三,还有三四千的负伤,可谓是惨胜。  

尤其是赵兴的北镇抚司亲卫缇骑,算做这次,已经先后等于覆灭了四次了。  

所以,缇骑是大明待遇最高的,但也是损失最重的一支军队了。  

这一切都做完之后,这些不打算再往西走了,他准备回京,他准备向崇祯说明这次战役经过之后,立刻去东北。  

经过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