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乱糟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要多亏了宋夫人和宋娘子。”崔三论毫不吝啬对宋家人的感激之情。  

宋夫人红着一张脸,羞涩地躲到宋大身后。  

宋娘子倒是落落大方“人逢喜事精神爽,崔大人的心情变化,才是身体好转的关键。”  

李明德再三感谢宋家人,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回李府住上几天。  

当初为了给云州筹粮,李明德特意换了个郊区的大宅子,那里人烟稀少,地方大,方便囤粮。  

就是离上班的地方太远了,每日天还未亮,李明德就得早起。  

总之,地方足够住,纵使再来十好几个人,也住得开。  

宋大本想推辞,李明德的态度却十分坚定“宋郎莫急着拒绝,这河中府恐怕和你们想象中的不大一样。你们一家三口,初来乍到,还是先住到我们李府。”  

崔三论拧眉,冲宋大使眼色,宋大便接受了李明德的好意。  

李明德这次并没有带衙役来,而是带着二十来个百达快递的壮汉。  

一群人走在大街上浩浩荡荡,街道两旁的百姓,隔老远便都闪开了。  

崔三论掀开车帘,对上老百姓避之不及的目光,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从码头到李府,需要穿过河中府的西门。  

河中府比均州还要破旧些,路旁好多倒塌的房屋都没有重新翻建,而是用仅剩的围墙和砖瓦,支起一顶顶窝棚。  

但说它不繁华吧,路过运河的时候,还能听到运河花船上传来的欢声笑语。  

重建起来的大院格外气派,比人还高的围墙,挡住了外人的视线。  

最为气派的当属河中府刺史府,即便在西城门,也能看到它高耸的屋顶。  

马车里,宋夫人紧紧攥住宋娘子的手,不知为何,她有种汗毛直立的不安感,好似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盯着马车。  

直到彻底出了西城门,走到乡间小路上,宋夫人才长长舒口气。  

一直紧绷着的百达快递壮汉们,也稍微松懈下来。  

马车越走越偏,人也越来越稀少,偶尔碰到的几个人,全都瘦骨嶙峋,宛若一具具枯骨。  

他们或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田间小路,或者干脆躺在黄土之上,麻木地盯着马车,任由苍蝇围绕着自己飞来飞去。  

宋夫人瞧见这一幕,心中不落忍,翻开布包,想要拿出几个饼子。  

“宋夫人,不可。”李明德拦住宋夫人,“河中虽未发生饥荒,实则跟发生饥荒无异。”  

饥荒年间最怕的是什么呢最怕的就是发善心。  

宋大捂住宋夫人的手,郑重道谢“多谢李郎君。”  

宋大已经明白,为何李明德非要自己住进李府了。  

李府位于河中府城外的山牙子沟,这里有一个不到百人的小村落,也算是周围最大的几个村落之一。  

刚到村门口,一个缺了两颗门牙,脸上全是褶皱的跛脚老婆子,就拦住了马车。  

“行行好,李郎行行好,买下这筐鱼吧”  

李明德掀开车帘,让老婆子把鱼筐端过来,然后从兜里数出一枚铜钱,带着斥责道。  

“一文钱,不能再多了。天天上沟里去捞鱼,就连鱼仔都没放过,等鱼仔捞光了,你还能捞啥”  

老婆子接过铜板,讨好地笑了笑“祝李郎升官发财等我家大郎和幼娘回来了,再让他们好好谢您。”  

老婆子刚走,一个身形瘦削的娘子畏畏缩缩地上前。  

她倒是不敢找李明德,而是冲着百达快递的壮汉们伸出一个巴掌,比划个手势五。  

壮汉们哪里敢在李明德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去去去一边去莫挡道”  

娘子揪着自己的腰带,遗憾地缩回窝棚里,窝棚里隐隐传来婴儿的哭泣声。  

正如刺史府在河中府,格外耀眼醒目,李府在山牙子沟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马车进入李府,刚停下来,李明德掀开车帘,想要扶崔三论下车,却被一把挥开。  

宋大瞅着这一幕,默不作声。  

李府的杂役不多,除了那个做饭的老婆子,看门的一家子,就只额外添了两个打扫的粗役。  

倒是雇了十好几个护卫,看家护院。  

老婆子早就按照吩咐,准备好了一桌美食。  

只是这一顿饭,众人食不言,寝不语,没了初见面时的热闹喜庆。  

饭后,宋大借口累了,想要休息,便带着一家人回住处。  

见他们走远,崔三论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李明德,这就是你们治理下的河中吗你们师兄弟多人,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就是这样做的”  

李明德亲自给崔三论倒杯茶“我就知道义祖定会骂我,您可算把这口气出来了。莫要憋在心里,憋坏了身子。”  

“少跟我扯东扯西”  

院子里的杂役,听到这动静,一溜烟地跑走了。  

李明德摸着好不容易长起来的胡须,叹气道“义祖,并非我们兄弟同流合污,实在是,难救将倾大厦。”  

李明德一肚子苦水“初到河中,我们也想着把河中治理的太太平平,给干娘一个繁华的河中郡。”  

“辰子在团风县,自掏腰包,用果子酒给他的分成,鼓励农桑。你猜怎的免费发放的种子,一大半都落入当地大家手上。辰子亲去乡里,想要为农户主持公道,却被乡老赶走。”  

“廉哥儿想学着百川书院,免费教化百姓,然而无人肯去。他们宁可让孩童去打猪草,也不许孩子上学堂,说怕见识了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