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再见,京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崔三论悠悠转醒,脑子依旧有点迷糊。  

昨夜,苏大郎和自己把酒言欢,二人为小南夕的果断决绝拍手叫好。  

或许自己年纪大了,酒量竟不如从前,几杯果子酒下肚,就醉了一整晚。  

崔三论想伸个懒腰,陡然发现自己并没有躺在熟悉的床上。  

车轮滚滚,隔着车厢还能听见早市上的叫卖声。  

“我们要去哪?”  

崔三论掀开车帘,探出头问道。  

这一问,好似施法一般,直接把车外的两拨人给定住了。  

宋大和城门口查验的士兵四目相对,眼神里俱是震惊和无措。  

宋大心里暗暗叫苦,苏大郎不是说,不到中午,崔大人不会醒过来吗?为何这么早就醒了?  

守城士兵眨眨眼,确定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的糟老头子,正是京都鼎鼎有名的崔三论!  

这可咋整?虽然陛下没有明着下旨,不许崔三论和苏大郎离京,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二人是质子。  

守城士兵眼神里闪过一丝挣扎,捏了捏手里鼓鼓囊囊的荷包。  

崔三论脸上的表情就好像打翻了调色盘,青一阵,白一阵,红一阵。  

感动,愤怒,愧疚,后悔以及果决,交杂在一起,轮番上演。  

崔三论深吸一口气,果断地放下车帘,重新回到车厢里躺尸。  

守城士兵和宋大齐齐松了口气。  

“一路顺风。”  

宋大抱拳行礼:“后会有期!”  

薄雾缭绕,远处的山峦轮廓渐渐清晰,宛如一幅水墨画。  

车厢里有崔三论,宋夫人和宋娘子不好进去,便和宋大一起挤在车辕上。  

自打出了京都城门,车厢里便没有一点动静。  

“阿爹,你要不要进去看一下?”宋娘子轻声道。  

苏大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崔大人的身体,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崔大人撑不到河中府。  

宋大停住马车,张了张口,没敢掀开车帘。  

车厢里的人许是没睡着,见马车停了,开口问答第一话却是:“大郎可有什么嘱咐?”  

宋大舔了舔嘴唇,低声道:“让我们平安把您送到河中府。”  

过了一会,才传来崔三论苍老的叹息:“我本是一轮残阳,何需朝阳来换?”  

宋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人您的阅历和智慧,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  

崔三论心知,事已至此,再惋惜也没用。  

他掀开车帘,让宋夫人和宋娘子进去休息:“许久不曾出京都,我坐车外头缓缓。”  

宋娘子和宋夫人对视一眼,便垂头进入车厢。  

宋大扬起马鞭:“我们先顺着京西路走一段,到了均州再换水路。京都的客船大半都被包下,准备南下。我们若想要从京都坐船北上,还需等上好些日子。”  

“大郎怕夜长梦多,于是我们就先往西绕一段。到了均州后,那里也有百达快递,到时候,随他们的船一同去河中。”  

宋大等人沿着京西路,走上三五日,就来到了均州。  

均州的府城比不得京都繁华,但水运通达,大大小小的码头上,停靠着不少运船。  

这些码头,养活了不少力夫。  

街头巷尾虽然也有不少乞儿,但并未见饿死骨。  

宋大去拜访百达快递均州分局,崔三论则坐在马车上,观察来往的人群。  

这些行人很有意思,分出的三六九等,比京都更甚。  

衣着华贵,趾高气扬的,便是那最上等。  

衣着普通,忙忙碌碌于生活的,便是那中等。  

最下等的,满面愁苦,眼神无光,身上无多少肉,手指粗糙。  

然而还有一等,不在这三六九等之列。  

他们衣着普通,神情却格外自豪,遇到最上等的人,也不会露出卑微之色。  

“真是稀奇。他们有何底气?”  

百达快递均州分局的钱管事,顺着崔三论的视线望去:“他们是我们的人。”  

“我们的人?”  

钱管事理所当然道:“对,百达快递,百川书院,果子酒分销,不都是云国公的产业吗?”  

崔三论好几年不出京都,竟然不知道,京都以外,顾南夕的威信如此之高。  

即便是她名下产业的伙计,也不会轻易被人轻视。  

钱管事在均州挺能说上话,当天下午就安排好船只北上。  

纵使码头上负责查验的官吏,认出来崔三论,也只当没看见,直接给放行了。  

直到客船驶出十里地,再也看不到均州的影子,崔三论这才惊觉,困住自己多年的牢笼,就这样破了?!  

站在船甲板上,望着河水滚滚而流,水浪猛烈地击打着两岸石山,飞溅的浪花落在岸边的杂草上,挂着水珠的草木随风起伏。  

崔三论深吸一口气,吐出胸中的浊气后,深深感觉捆住自己的链条,在水浪的拍打声中,寸寸断裂。  

“我原以为,这是逃亡之旅,路上必不会太平。”  

宋大安排好自己的妻女后,担心崔三论会着凉,便带着一件斗篷来到甲板上。  

“我们若是早点出发,也不能像现在这样顺利。正是因为云国公拿下朔州,他们才会给人方便,给己方便。”  

官场上的人惯爱见风使舵。  

云国公在短短几日内,就用一万兵力拿下朔州。  

明面上,她手里头还有九万大军。但背地里,谁能确定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