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文武比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夏无法为大周提供兵力支持,只有一部分物资,一些武器。  

这样的结果,对于出使大夏的使团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已经遍访了大夏朝堂的文武重臣,但是依旧却被拒之门外,去到叶府,老太傅虽然见了,但是却并未提及这个话题,这让他们的心更沉。  

最终,大周使团在大夏京都迂回了三天之后,留下一部分人员后,其余使臣还是带着大夏赠与的物资绕道回去了大周。  

尽管这个结果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但是既然是老太傅叶苏成开的口,他们就算是再怎么努力,除非老太傅改变主意,或者夏帝自己乾坤独断。  

显然,这两个人物的意志都不是他们能左右的,只能带着这样的结果去回复大周女帝。  

这个消息,不到半天时间,便已经呈现在大周的朝堂之上。  

所有的大周朝臣都没有想到,大夏在如此关头,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一来,就等于断了大周的一部分后路。  

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大周真就有灭国之危了。  

“大齐与大燕如何回复?”  

朝堂上,大周女帝开口打破了沉寂的气氛,然后文官之中,一个中年官员走出,开口回应道:“启奏陛下,大燕大齐不愿出兵相助,但是却愿意赠送可供二十万大军一月所需物资…”  

“知道了。”  

女帝沉思,眼下的境况虽然有所预料,但是大夏的态度和反应,还是让她有所意外。  

“传旨,大周境内,但是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成年男子,皆列入预备役中,商贾富户之流,号召捐物捐资,贡献卓著者可赐官爵…”  

女帝一道道充满力量的声音在大周朝堂上响起,一道又一道的政令开始下达。  

既然无法得到外援,那么也就只能由大周自己自救了。  

“退朝吧。”  

“恭送陛下…”  

看着女帝离去的背影,朝中大臣们终于不再沉默,而是开始议论纷纷。  

“叶老太傅怎能如此呢?唉…”  

“嘘!或许这其中另有原因也说不定呢…”  

“黄大人,李大人,周公,鹏举兄,可否赏脸,到寒舍小聚片刻。”  

“赵兄此举,甚合我意!”  

“不错,我可是好久没喝到赵兄珍藏的宫廷御酒了…”  

“请!”  

“请…”  

退朝之后,不断有朝臣邀约好友前往家中做客,然后一同笑谈着出了皇宫。  

未央宫中,女帝迈着步子沉思,太宰站立在一旁,还有另外三位老臣也同样焦急的等待一旁。  

“陛下,要不您亲自书信一份寄与老太傅?”  

“不急,此事或许有他因,按照师傅的品行性格,他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决定的…”  

“陛下的意思是,此举乃是夏帝之意?可是夏帝为何要这样做?大夏能够抵挡住三蛮与古狄人的百万雄兵吗?”  

太宰虽然心惊,但是却很理智,思考了一下,然后似乎发现了什么。  

“别忘了,五千年前,蜀汉东吴与朱明…”  

女帝开口点拨,堂下四人瞬间惊醒。  

五千年前,如果不是一代传奇诸葛武圣打破天地桎梏,突破入神境,成为世间第一人,辅助蜀汉统一了天下。  

如果没有诸葛武圣这位神境修士,或许最有能力,有可能一统整个天下的,就是北方的朱明了。  

但是,诸葛武圣的出现,打破了三国间力量的平衡,然后东吴的突然倒戈,让朱明陷入了困境之中,不过三月时光,朱明近百万大军,上百大宗师,就这般葬送了。  

如今,五千年过了去,随着蜀汉一统天下,朱明后人消失世间,世间统一千年后,天下再次分崩离析。  

乱世混战,千年时光,无数国度在成立,毁灭以及新生轮回。  

无数英雄传奇人物诞生,而后又消失陨落。  

直到千年前,七国雏形形成,然后又缓缓衰落,最后国度轮换,然后又被眼下的四国所替代。  

而如今的大夏,如果不出意外,便是五千面前朱明的后人。  

自然而然的,一统天下就成了他们此生追求的执念,一代又一代。  

想到此处,无论是太宰,女帝,似乎都明白了,然后再去分析眼下的局势,他们屁股大他清楚了一些东西。  

“想不到夏帝竟然隐藏得如此深沉,简直可怕…”  

“雄心壮志,一统天下,真的有这么吸引人吗?”  

“唉…”  

各人口中皆有不同感叹,但是最后皆沉默了。  

百万骑兵的围困,大周能够抵挡多久?而这世间又会多出多少腥风血雨呢。  

大夏第二关城,大夏不出兵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这里,不过当听到是老太傅不赞成出兵之后,许多人虽然心中不解,口有怨言,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太过激烈的反应。  

毕竟,大周是大周,这里是大夏。  

叶无双心中却明白,这是夏帝出手了,这位心思深沉,目光深远的帝王,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向世间展现他的野心了。  

但是这一切都跟叶无双无关,只是用自己爷爷当替罪羔羊,这一点让他有些反感。  

大周边境,随着古狄人的猛烈进攻,三蛮人也同样从侧面开始围攻大周,双管齐下之时。大周边关面临的压力猛然剧增。  

大型的攻击不断的城池上方爆发,不过几个呼吸之间,双方兵马便又数百人损伤,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