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叶苏成出面(1/3)
大夏,京都应天府。
少了诸子百家的人后,这里的日子又再次变得平静而平凡,除了时常从普通百姓口中听到一些有关北境战事的议论之外,好像也没有其他大的消息了。
而相对于大夏朝堂,以及应天府中的朝堂世家来说,这一年简直就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大夏北境四洲完全暴露在三蛮人的铁蹄之下,大宗师级的主帅将领诸葛方殉国北境。
二十万军士也陨落边关,这其中就有些诸多世家子弟的青年一代。
今日的朝堂之上,争论的重点也发生了变换,不再是如何与三蛮人血战,而是该不该应大周女帝的求援,发兵北境,从后背攻击三蛮铁骑,以缓解大周面临的压力。
“陛下,臣以为,四国本为一体,对抗三蛮、古狄,理应处于同一阵线才对!”
“陛下,臣以为不可,虽然三蛮人暂时退却了,但是我北境四洲依旧处于三蛮人的铁蹄之下。再说,冶州一战,我大夏损失二十万兵丁,大宗师之境将帅三位,如果此时再出兵,恐怕…”
户部侍郎周末休走出文官对列,看了一眼四周的同僚,然后说道。
“陛下,周大人,唇亡齿寒啊,切不可只顾眼前之利!”
大理寺,一位白发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走出,行了一礼,神情激动的反驳着户部周侍郎的话。
坐在龙椅上的夏帝,听闻两边臣子对于此事意见不一,脸上也露出凝重的神色,也显得有些惊疑不定。
而在大夏朝堂争论的间隙,皇宫外,一处独属于皇家御用的富丽小院内,一队人正在殿堂之上焦急的等待着。
“王爷,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再拖下去,恐怕就出大事了…”
“申大人有和良策?”
“立即觐见夏帝!”
“好,我马上跟门外统领提!”
这一队人,正是从大周而来的特使团,到达大夏京都的第一时间就见到了夏帝,呈交了国书之后,便被安置于此,在焦急中等待了一天一夜。
而另一边,京都朱雀大街之上,叶府的大门此时正缓缓打开,一身正装的叶苏成,在老管家顾伯的搀扶下慢慢上了马车。
“去皇宫…”
顾伯开口说了一句,驾车的小厮应道,然后挂上门帘,手中扬鞭,马儿应声而行,朝着皇宫缓缓前行而去。
在听到大周使团到达京都的时候,叶苏成就知道,这一天已经来了,他的作用就是在个时候体现出来的。
在家中沉默了一天一夜,他已经不能再等了,即便是这样,此刻的他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做出这个决定。
“我这一辈子,得到的荣誉太多了,作为大夏的臣子,这样的罪名,又怎么能让君王去背负呢。”
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想到此处,叶苏成的心中反而舒坦了很多,一些原本放不下的东西反而慢慢解开了。
从他知道夏帝的所做所为起,这一天终究会到来,而这也是他一直等待的,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为夏帝去背负这样一个天下骂名。
马蹄声声,皇宫红色的宫墙慢慢的出现在视野中,待马车走到宫门之前,驾车的小厮口中发出吁的一声,双手勒住马缰,车架停了下来。
“老爷,皇城到了。”
“老顾,你在此等我吧。”
“……”
踏出车架,叶苏成看了一眼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庞大建筑,然后神色自若,身子正了一些,在宫卫的引领下,身影缓缓消失。
“自古无情帝王家…”
朝堂上,文武大臣依旧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谁也没能说服谁。
至于夏帝,只是坐在龙椅上听着,然后什么话也不说。
王永年立与身旁,目光看着脚下,不为其余朝堂官员的吵闹声而有所动容,这一切,都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
“陛下,老太傅觐见!”
“……”
“宣!”
一位值守统领入朝堂内,开口说道,其余文武大员听闻,尽皆沉默了片刻。
夏帝听了,脸上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舒了一口气。
他心中明白,昨天大周的使团成员,带着丰厚的物品,一一拜访了朝堂多个部门的头头,所以今日的朝堂之上,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他很高兴,但是却不能表现出现,只能先旁观着,听到老太傅入了宫门,他便知道,自己的这位太傅,已经为他做了很多了。
“叶苏成,见过陛下,诸位同僚…”
“老太傅免礼,赐座!”
夏帝开口,然后身旁的王永年立刻迈着步子往下,身旁早已有两个小太监搬着座椅上前。
王永年扶着老太傅的手,扶着他坐在座椅之上,又回到夏帝身旁。
“老太傅今日怎会有心,上得朝堂来呢。”
“启禀陛下,老臣听闻,三蛮二十万先锋铁骑,没有进攻我大夏第二关城,而是转道从邳州去了大周边关,大周女帝派遣特使入京,寻求帮助,所以,老臣特地为此而来。”
叶苏成看了一眼身后的文武大臣,然后深色间有些坚决的韵味。
其余的文武大臣听了老太傅的话,一时间也有些筹措起来,不知道老太傅这话是何意,也都不再开口言讨此事。
“想不到老太傅还有此心,诸位臣工,日后当多以老太傅为榜样,为我大夏尽心竭力!”
“臣等领旨…”
“老太傅对于此
少了诸子百家的人后,这里的日子又再次变得平静而平凡,除了时常从普通百姓口中听到一些有关北境战事的议论之外,好像也没有其他大的消息了。
而相对于大夏朝堂,以及应天府中的朝堂世家来说,这一年简直就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大夏北境四洲完全暴露在三蛮人的铁蹄之下,大宗师级的主帅将领诸葛方殉国北境。
二十万军士也陨落边关,这其中就有些诸多世家子弟的青年一代。
今日的朝堂之上,争论的重点也发生了变换,不再是如何与三蛮人血战,而是该不该应大周女帝的求援,发兵北境,从后背攻击三蛮铁骑,以缓解大周面临的压力。
“陛下,臣以为,四国本为一体,对抗三蛮、古狄,理应处于同一阵线才对!”
“陛下,臣以为不可,虽然三蛮人暂时退却了,但是我北境四洲依旧处于三蛮人的铁蹄之下。再说,冶州一战,我大夏损失二十万兵丁,大宗师之境将帅三位,如果此时再出兵,恐怕…”
户部侍郎周末休走出文官对列,看了一眼四周的同僚,然后说道。
“陛下,周大人,唇亡齿寒啊,切不可只顾眼前之利!”
大理寺,一位白发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走出,行了一礼,神情激动的反驳着户部周侍郎的话。
坐在龙椅上的夏帝,听闻两边臣子对于此事意见不一,脸上也露出凝重的神色,也显得有些惊疑不定。
而在大夏朝堂争论的间隙,皇宫外,一处独属于皇家御用的富丽小院内,一队人正在殿堂之上焦急的等待着。
“王爷,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再拖下去,恐怕就出大事了…”
“申大人有和良策?”
“立即觐见夏帝!”
“好,我马上跟门外统领提!”
这一队人,正是从大周而来的特使团,到达大夏京都的第一时间就见到了夏帝,呈交了国书之后,便被安置于此,在焦急中等待了一天一夜。
而另一边,京都朱雀大街之上,叶府的大门此时正缓缓打开,一身正装的叶苏成,在老管家顾伯的搀扶下慢慢上了马车。
“去皇宫…”
顾伯开口说了一句,驾车的小厮应道,然后挂上门帘,手中扬鞭,马儿应声而行,朝着皇宫缓缓前行而去。
在听到大周使团到达京都的时候,叶苏成就知道,这一天已经来了,他的作用就是在个时候体现出来的。
在家中沉默了一天一夜,他已经不能再等了,即便是这样,此刻的他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做出这个决定。
“我这一辈子,得到的荣誉太多了,作为大夏的臣子,这样的罪名,又怎么能让君王去背负呢。”
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想到此处,叶苏成的心中反而舒坦了很多,一些原本放不下的东西反而慢慢解开了。
从他知道夏帝的所做所为起,这一天终究会到来,而这也是他一直等待的,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为夏帝去背负这样一个天下骂名。
马蹄声声,皇宫红色的宫墙慢慢的出现在视野中,待马车走到宫门之前,驾车的小厮口中发出吁的一声,双手勒住马缰,车架停了下来。
“老爷,皇城到了。”
“老顾,你在此等我吧。”
“……”
踏出车架,叶苏成看了一眼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庞大建筑,然后神色自若,身子正了一些,在宫卫的引领下,身影缓缓消失。
“自古无情帝王家…”
朝堂上,文武大臣依旧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谁也没能说服谁。
至于夏帝,只是坐在龙椅上听着,然后什么话也不说。
王永年立与身旁,目光看着脚下,不为其余朝堂官员的吵闹声而有所动容,这一切,都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
“陛下,老太傅觐见!”
“……”
“宣!”
一位值守统领入朝堂内,开口说道,其余文武大员听闻,尽皆沉默了片刻。
夏帝听了,脸上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舒了一口气。
他心中明白,昨天大周的使团成员,带着丰厚的物品,一一拜访了朝堂多个部门的头头,所以今日的朝堂之上,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他很高兴,但是却不能表现出现,只能先旁观着,听到老太傅入了宫门,他便知道,自己的这位太傅,已经为他做了很多了。
“叶苏成,见过陛下,诸位同僚…”
“老太傅免礼,赐座!”
夏帝开口,然后身旁的王永年立刻迈着步子往下,身旁早已有两个小太监搬着座椅上前。
王永年扶着老太傅的手,扶着他坐在座椅之上,又回到夏帝身旁。
“老太傅今日怎会有心,上得朝堂来呢。”
“启禀陛下,老臣听闻,三蛮二十万先锋铁骑,没有进攻我大夏第二关城,而是转道从邳州去了大周边关,大周女帝派遣特使入京,寻求帮助,所以,老臣特地为此而来。”
叶苏成看了一眼身后的文武大臣,然后深色间有些坚决的韵味。
其余的文武大臣听了老太傅的话,一时间也有些筹措起来,不知道老太傅这话是何意,也都不再开口言讨此事。
“想不到老太傅还有此心,诸位臣工,日后当多以老太傅为榜样,为我大夏尽心竭力!”
“臣等领旨…”
“老太傅对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