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昆虫五(2/5)
叫人跺地吓唬它。虫子飞了,落地时好像消失了。仔细看地上,那虫子就像石头的纹理,好半天才渐渐隆起像原先那样。这种虫每根刺上有一只爪子,忽然钻进草中,跑得像箭一样快,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蝎化
蝎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于背,段成式尝见一蝎负十余子,子色犹白,才如稻粒。又尝见张希复言,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江南旧无。(出《酉阳杂俎》)
【译文】
蝎子背上背的大虫子,多数变成蝎子。蝎子的幼虫大多由大蝎背着。段成式曾看过一只大蝎背着十多只幼蝎。这些幼蝎是白色的,只有稻粒大小。又曾听张希复说,陈州的古老粮仓中有蝎子,形状像铜钱,螫了人,人必死。江南原来没有这种蝎子。
虱建草
旧说,虱虫症,(“虫症”原作“虫”,据《酉阳杂俎》卷十七改。)饮赤龙所浴水则愈。虱恶水银,人有病虱者,虽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银可去之。道士崔白言,荆州秀才张告,尝扪得两头虱。又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虮虱。(出《酉阳杂俎》)
【译文】
过去说,虱虫症需喝赤龙洗过澡的水才能好。虱子讨厌水银,人有因虱子咬而苦恼的,即使穿着有香味的衣服并且洗澡也不能好,只有水银可以治好。有个道士崔白说,荆州秀才张告曾摸到两个头的虱子。又有一种草生长在山脚下湿润的地方,叶子像百合,叶是对生的,只有一根茎,茎是微红色,高有一二尺,名叫虱建草,它可以消灭虮虱。
法通
荆州有帛师号法通,本安西人,少于东天出家。言蝗虫腹下有梵字,或自天下来者。及忉利天梵天来。西域验其字,作本天坛法禳之。今蝗虫首有王字,固自可晓。或言鱼子变,近之矣。旧言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虫身黑头赤,武官也;头黑身赤,儒吏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荆州有位大师号法通。原来是安西人,年轻时在东天出家。法通说蝗虫肚子下面有梵文。这些蝗虫或许是从天上来的,或者是从忉利天梵天来的。西域有人验看了那些字,作了“本天坛法”消灾。现在的蝗虫头上有“王”字,自然就可以明白了。有的说蝗虫是鱼子变的,这种说法接近正确。过去说蝗虫吃谷物是衙门中的官吏造成的:官吏侵害剥削百姓,蝗虫就吃谷物。如果蝗虫身子黑色,头是红色,是武官;如果蝗虫头是黑色身子红色,则是文官。
登封士人
唐尝有士人客游十余年,归庄,庄在登封县。夜久,士人睡未著。忽有星火发于墙堵下,初为萤,稍稍芒起,大如弹丸,飞烛四隅,渐低,轮转来往。去士人面才尺余。细视光中,有一女子,贯钗,红衫碧裙,摇首摆臂,(“臂”原作“尾”,据明抄本改。)具体可爱。士人因张手掩获,烛之,乃鼠粪也,大如鸡栖子。破视,有虫首赤身青,杀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曾有位读书人在外游历十多年,后来回到了家中的庄园。庄园在登封县。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读书人还没睡着,忽然看见有个小火星从墙根下升起。起先认为是萤火虫,渐渐地放出了光芒,大小像弹丸,后来飞起来照亮了屋子的四角,渐渐地又落下来,旋转着来来往往。这团光距离读书人的脸只有一尺多,仔细看那团光的中间,有一位女子,头发上插着钗,红衣绿裙,摇头摆臂形体完整,十分可爱。读书人于是张开手突然抓住了她。用灯照着一看,原来是一粒老鼠屎,大小像皂荚树的果实。剖开后,里面有一只红头黑身的虫子,读书人便杀死了它。
虱征
相传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者虱于床前,可以卜病。将差,虱行向病者,背则死。(出《酉阳杂俎》)
【译文】
相传人将要死的时候,虱子就离开那人身体。有人说:“把病人身上的虱子放在床前,可以预测病情。病要好,虱子就爬向病人;反之,病人就会死。”
壁镜
一日,江枫亭会,众说单方。段成式记治壁镜,用白矾。重访许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矾为膏,涂疮口即差,兼治蛇毒。自商邓襄州,多壁镜,毒人必死。(身匾五足者是)坐客或云,已年不宜杀蛇。(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天,几个人在江枫亭聚会,众人谈论单方。段成式记下了治壁钱虫咬伤的单方是用白矾。段成式又重新访问了姓许的,才详细知道,用桑木灰滤汁,汁要烧开三回,用此汁跟白矾做成膏。把膏抹到疮口上就能治好,这种膏还能治蛇毒。商、邓、襄州一带壁钱虫很多,人中其毒必死。座中有的客人说,若逢巳年时不应该杀蛇。
大蝎
安邑县北门,县人云,有一蝎如琵琶大,每出来,不毒人,人犹是恐。其灵积年矣(出《传载》)
有个在安邑县北门住的人说,有一只蝎子像琵琶那么大。但每次出来,并不用毒汁害人,不过人们对它还是很恐惧。因为不知这是一只活了多少年的蝎子,说不定它已经成了精呢。
红蝙蝠
刘君云,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出《酉阳杂俎》)
【译文】
刘君说,南方美人蕉开花时,有一种红蝙蝠停落在花中,南方人就把这种红蕉叫作红蝙蝠。
青蚨
青蚨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每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人将子归,其母亦飞来,不以近远,其母必知处。
蝎化
蝎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于背,段成式尝见一蝎负十余子,子色犹白,才如稻粒。又尝见张希复言,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江南旧无。(出《酉阳杂俎》)
【译文】
蝎子背上背的大虫子,多数变成蝎子。蝎子的幼虫大多由大蝎背着。段成式曾看过一只大蝎背着十多只幼蝎。这些幼蝎是白色的,只有稻粒大小。又曾听张希复说,陈州的古老粮仓中有蝎子,形状像铜钱,螫了人,人必死。江南原来没有这种蝎子。
虱建草
旧说,虱虫症,(“虫症”原作“虫”,据《酉阳杂俎》卷十七改。)饮赤龙所浴水则愈。虱恶水银,人有病虱者,虽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银可去之。道士崔白言,荆州秀才张告,尝扪得两头虱。又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虮虱。(出《酉阳杂俎》)
【译文】
过去说,虱虫症需喝赤龙洗过澡的水才能好。虱子讨厌水银,人有因虱子咬而苦恼的,即使穿着有香味的衣服并且洗澡也不能好,只有水银可以治好。有个道士崔白说,荆州秀才张告曾摸到两个头的虱子。又有一种草生长在山脚下湿润的地方,叶子像百合,叶是对生的,只有一根茎,茎是微红色,高有一二尺,名叫虱建草,它可以消灭虮虱。
法通
荆州有帛师号法通,本安西人,少于东天出家。言蝗虫腹下有梵字,或自天下来者。及忉利天梵天来。西域验其字,作本天坛法禳之。今蝗虫首有王字,固自可晓。或言鱼子变,近之矣。旧言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虫身黑头赤,武官也;头黑身赤,儒吏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荆州有位大师号法通。原来是安西人,年轻时在东天出家。法通说蝗虫肚子下面有梵文。这些蝗虫或许是从天上来的,或者是从忉利天梵天来的。西域有人验看了那些字,作了“本天坛法”消灾。现在的蝗虫头上有“王”字,自然就可以明白了。有的说蝗虫是鱼子变的,这种说法接近正确。过去说蝗虫吃谷物是衙门中的官吏造成的:官吏侵害剥削百姓,蝗虫就吃谷物。如果蝗虫身子黑色,头是红色,是武官;如果蝗虫头是黑色身子红色,则是文官。
登封士人
唐尝有士人客游十余年,归庄,庄在登封县。夜久,士人睡未著。忽有星火发于墙堵下,初为萤,稍稍芒起,大如弹丸,飞烛四隅,渐低,轮转来往。去士人面才尺余。细视光中,有一女子,贯钗,红衫碧裙,摇首摆臂,(“臂”原作“尾”,据明抄本改。)具体可爱。士人因张手掩获,烛之,乃鼠粪也,大如鸡栖子。破视,有虫首赤身青,杀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曾有位读书人在外游历十多年,后来回到了家中的庄园。庄园在登封县。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读书人还没睡着,忽然看见有个小火星从墙根下升起。起先认为是萤火虫,渐渐地放出了光芒,大小像弹丸,后来飞起来照亮了屋子的四角,渐渐地又落下来,旋转着来来往往。这团光距离读书人的脸只有一尺多,仔细看那团光的中间,有一位女子,头发上插着钗,红衣绿裙,摇头摆臂形体完整,十分可爱。读书人于是张开手突然抓住了她。用灯照着一看,原来是一粒老鼠屎,大小像皂荚树的果实。剖开后,里面有一只红头黑身的虫子,读书人便杀死了它。
虱征
相传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者虱于床前,可以卜病。将差,虱行向病者,背则死。(出《酉阳杂俎》)
【译文】
相传人将要死的时候,虱子就离开那人身体。有人说:“把病人身上的虱子放在床前,可以预测病情。病要好,虱子就爬向病人;反之,病人就会死。”
壁镜
一日,江枫亭会,众说单方。段成式记治壁镜,用白矾。重访许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矾为膏,涂疮口即差,兼治蛇毒。自商邓襄州,多壁镜,毒人必死。(身匾五足者是)坐客或云,已年不宜杀蛇。(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天,几个人在江枫亭聚会,众人谈论单方。段成式记下了治壁钱虫咬伤的单方是用白矾。段成式又重新访问了姓许的,才详细知道,用桑木灰滤汁,汁要烧开三回,用此汁跟白矾做成膏。把膏抹到疮口上就能治好,这种膏还能治蛇毒。商、邓、襄州一带壁钱虫很多,人中其毒必死。座中有的客人说,若逢巳年时不应该杀蛇。
大蝎
安邑县北门,县人云,有一蝎如琵琶大,每出来,不毒人,人犹是恐。其灵积年矣(出《传载》)
有个在安邑县北门住的人说,有一只蝎子像琵琶那么大。但每次出来,并不用毒汁害人,不过人们对它还是很恐惧。因为不知这是一只活了多少年的蝎子,说不定它已经成了精呢。
红蝙蝠
刘君云,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出《酉阳杂俎》)
【译文】
刘君说,南方美人蕉开花时,有一种红蝙蝠停落在花中,南方人就把这种红蕉叫作红蝙蝠。
青蚨
青蚨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每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人将子归,其母亦飞来,不以近远,其母必知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