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宝三(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卞。饮乐十余日,方始求市。因问士人,所求几何。士人极口求一千缗。胡大笑云:“何辱此珠?”与众定其价,作五万缗。群胡合钱市之。及邀士人,同往海上,观珠之价。士人与之偕行东海上。大胡以银铛煎醍醐,又以金瓶盛珠,於醍醐中重煎。甫七日,有二老人及徒党数百人,赍持宝物,来至胡所求赎。故执不与。后数日,复持诸宝山积。云,欲赎珠。胡又不与。至三十余日,诸人散去。有二龙女,洁白端丽,投入珠瓶中,珠女合成膏。士人问:“所赎悉何人也?”胡云:“此珠是大宝,合有二龙女卫护。群龙惜女,故以诸宝来赎。我欲求度世,宁顾世间之富耶?”因以膏涂足,步行水上,舍舟而去。诸胡各言:“共买此珠,何为独专其利。卿既往矣,我将安归?”胡令以所煎醍醐涂船,当得便风还家。皆如其言。大胡竟不知所之。(出《广异记》)
【译文】
咸阳的岳寺后面,有周武帝的帽子,那上面镶有一块珍珠,大如瑞梅。历代都没有把这颗珍珠当做宝贝。武则天的时候,有一位士人经过岳寺,见到这颗珍珠,开玩笑似的把它取了下来。天很热,走到寺门的时候换衣服,把珠子裹在脱下来的衣服里,放在金刚脚下。走的时候就忘记了带上它。第二天他便去扬州收债。途中宿在陈留客栈,夜间听到胡人斗宝,他就拿着衣服出来看,于是就说了周武帝帽子上的那颗珠子的事。几位胡人大惊道:“早就听说中土有此宝贝,我们正要去弄呢!”士人说已经遗失了。胡人都感到遗憾,说道:“如果你能把它弄到这儿来,我们一定重谢你。你现在到扬州去,要收多少债?”士人说,要收五百千。几位胡人便给了他五百千,让他回去取那珠子。他回到金刚脚下,珍珠还放在那里,就带回来见胡人。几位胡人高兴得直拍巴掌。一连饮酒欢乐了十多天,胡人才谈到买珍珠的事,问他要卖多少钱。他使了个大劲喊出一千缗。胡人大笑道:“你怎么污辱这颗宝珠?”几个胡人一核计,定价为五万缗。几个胡人凑钱买下这颗珠子。又邀士人和他们一起到海上去一趟,看看此珠的真正价值。士人就和他们一起到了东海上。一胡人用银锅煎醍醐,又用金瓶盛着那颗珠子,放到醍醐里重煎。刚刚煎了七天,就有两位老人领数百人,带着许多宝物,来到胡人处,想赎那珠子。胡人坚决不答应。过了几天,又带着宝贝来赎,还是不答应。三十多天以后,那些人散去了。有两位龙女,长得洁白端丽,投到盛珠子的瓶中,龙女和珍珠混合成膏。士人问:“那些要赎珍珠的都是些什么人?”胡人说:“这珍珠是贵宝,必须有两个龙女卫护。诸龙爱怜女儿,所以才用许多宝物来赎。我所求的是超凡度世,难道还贪恋人间富贵吗?”于是胡人用膏涂脚,离开船在水面上行走。其他胡人纷纷说道:“我们共同买下这颗珠子,为什么你独占了好处?你走了,我们怎么回去啊?”那涂了醍醐的胡人让他们用所煎醍醐涂船,说涂后可遇顺风还家。众人照办,果然如他所说。不知他后来到哪里去了。
水珠
大安国寺,睿宗为相王时旧邸也。即尊位,乃建道场焉。王尝施一宝珠,令镇常住库。云,值亿万。寺僧纳之柜中,殊不为贵也。开元十年,寺僧造功德,开柜阅宝物,将货之。见函封曰:“此珠值亿万。”僧共开之,状如片石,赤色。夜则微光,光高数寸。寺僧议曰:“此凡物耳,何得值亿万也?试卖之。”于是市中令一僧监卖,且试其酬直。居数日,贵人或有问者。及观之,则曰:“此凡石耳,瓦砾不殊,何妄索直!”皆嗤笑而去。僧亦耻之。十日后,或有问者,知其夜光,或酬价数千。价益重矣。月余,有西域胡人,阅市(“市”原作“寺”,据明抄本改)求宝,见珠大喜。偕顶戴于首,胡人贵者也。使译问曰:“珠价值几何?”僧曰:“一亿万。”胡人抚弄迟回而去。明日又至,译谓僧曰:“珠价诚值亿万,然胡客久,今有四千万求市,可乎?”僧喜,与之谒寺主。寺主许诺。明日,纳钱四千万贯,市之而去。仍谓僧曰:“有亏珠价诚多,不贻责也。”僧问胡从何而来?而此珠复何能也?胡人曰:“吾大食国人也。王贞观初通好,来贡此珠。后吾国常念之。募有得之者,当授相位。求之七八十岁,今幸得之。此水珠也。每军行休时,掘地二尺,埋珠于其中,水泉立出,可给数千人,故军行常不乏水。自亡珠后,行军每苦渴乏。”僧不信。胡人命掘土藏珠,有顷泉涌,其色清冷,流泛而出。僧取饮之,方悟灵异。胡人乃持珠去,不知所之。(出《纪闻》)
【译文】
大安国寺,是唐睿宗做相王时的旧官邸。他登基以后,才在这里建了道场。他曾向寺中施舍一颗宝珠,下令用它镇常住库,说它价值亿万。寺里的和尚把宝珠放在柜子里,竟不认为怎么贵重。开元十年,寺里的和尚为敬神敬佛捐款,开柜看宝物,要把它卖掉。见函封上写着:“此珠值亿万。”和尚们共同把函封打开,见珠子状如片石。赤色,夜间微微发光,光高几寸。和尚们议论道:“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怎么能值亿万呢?卖一卖试试吧!”于是就让一个和尚到市上去卖。试一试这颗珠子的价值。过了几天,有钱人打听价钱,等到人家看了珠子,就说:“这是块普通的石头罢了,和瓦砾没什么两样,干嘛胡乱要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