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二十四鬼九(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饭授之,顿造二升。数日,众鬼群至,丑恶不可称论。拉椤床障,尘石飞扬,累晨不息。婢采药,路逢一鬼,著衣帻,乘马。卫从数十,谓采药曰:"我是天上仙人,勿名做鬼。"问何以恒掷秽汙。答曰:"粪汙者,钱财之像也;投掷者,速迁之征也。"顷之,清果为扬武将军北鲁郡太守。清厌毒既久,乃呼外国道人波罗迭诵呪,见诸鬼怖惧,逾垣穴壁而走,皆作鸟声,如此都绝。在郡少时,夜中,松罗复见威仪器械,从众数十人,戴帻。送书粗纸,七十许字,笔迹婉媚,远拟羲、献。又歌云:"坐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下我邹山头,仿佛见梁鲁。"鬼有叙吊,不异世人。鬼传教曾乞松罗一函书,题云"故孔修之死罪白笺。"以吊其叔丧。叙致哀情,甚有铨此。复云,近往西方,见一沙门,自名大摩杀,问君消息,寄五丸香以相与。清先本使敦煌,曾见此僧。清家有婢产,于是而绝。(原缺出处,今见《异苑》卷六。)
【译文】
宋代安定人梁清,字道修,住宅在扬州右尚方一带,是在徐州当过地方官的桓某的旧宅院。元嘉十四年二月,在宅院中几次看到奇怪的亮光,又听见劈掰竹箩的声音。梁清让一个叫松罗的使女去看,松罗看见了两个人,问他们是谁,回答说,"姓华名芙蓉,是六甲至尊神派来的,跟着太微紫石仙人来重访过去的居所,暂时停留一段。"松罗见它是鸟头人身,满脸都是毛,大吃一惊,用箭射它,那怪物随着射出的箭消失了,看看箭头,上面沾着深红色的脏东西。又看见一个怪物,好象是人行走在树间,梁清让人刺中了它的大腿,掉下地来不见了。过了几天,这怪物又在房上瘸着腿走,并向婢女要吃的。婢女做了饭团给它吃,一顿竟吃了二升米的饭。几天后,来了一群鬼,个个奇怪模样无法描述。他们拉障子搭床铺,搞得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折腾了好几个早晨也没个完。有个婢女叫采药。有一天碰到个鬼,穿着衣服戴着头巾,骑着马,带着几十个随从,对采菊说,"我是天上的神仙,不要叫我鬼。"采菊问他为什么常常到处乱扔肮脏的东西,回答说,"粪便一类的脏东西,是钱财的象征。扔这些东西,是很快要升官的预兆。"果然过了不久,梁清就升任了扬武将军北鲁郡的太守。梁清十分讨厌憎恨那些在他院子里胡闹的鬼怪,就请来一个叫波罗迭的外国道人念咒驱鬼。只见那群鬼一听咒语就吓得翻墙钻洞地逃掉了,一面逃一面发出像鸟叫似的声音。从此这院子的鬼才彻底消除了。梁清刚到北鲁郡上任时,半夜里,婢女松罗又看见鬼怪的一队威严仪仗,有几十个随从,戴着头巾,送给梁清一张粗纸写的信,笔体非常潇洒秀丽,是很像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格。这个鬼唱道,"坐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下我邹山头。仿佛见梁鲁。"原来鬼界也有吊唁的礼节,和人世没什么不同。鬼还转告松罗向梁清要了一匣书,给书上题着"故孔修之死罪白笺",以吊他死去的叔叔,吊文中叙述悲痛的心情,非常合乎祭悼的文体。鬼又说,最近到西方去时,遇见一个和尚,名叫大摩杀,向梁清问候,并让他捎来五丸香交给梁清。原来梁清过去曾出使敦煌,在那里曾认识大摩杀和尚。梁清家中家产婢仆都很富足。后来鬼再也没来。
崔茂伯
崔茂伯女,结婚裴祖儿。婚家相去五百余里,数岁不通。八月中,崔女暴亡,裴未知也。日将暮,女诣裴门,拊掌求前。提金罂,受二升许。到床前而立,裴令坐,问所由。女曰:"我是清河崔府君女,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虽同牢未显,然断金已著,所以故来报君耳。"便别以金罂赠裴。女去后,裴以事启父,父欲遣信参之。裴曰:"少结崔氏姻,而今感应如此,必当自往也。"父许焉。裴至,女果丧,因相吊唁。裴具述情事,出罂示茂伯,先以此罂送女入瘗,既见罂,遂与裴俱造女墓。未至十余里,裴复见女在墓言语,旁人悉闻声,不见其形。裴怀内结,遂发病死,因以合葬。
【译文】
崔茂伯的女儿许配给裴祖的儿子。但两家相距五百多里地,好几年不通音信。八月间,崔女突然死亡,这消息裴家并不知道。有一天黄昏时分,崔女突然来到裴家门前,敲门求进。她拿着一个能装二升的金坛子,来到裴家公子的床前站住。裴公子请她坐,问她是谁来作什么。崔氏女说:"我小时听我父母说把我许配给你,但我不幸去世了,不能和你成婚。虽然没达到相依相伴,然归宿已经是必然的。所以我特来告诉你。"崔女告别时,把那金坛子送给裴公子。崔女走后,裴公子把这事告诉了父亲打算写信去向崔家查问,裴公子说:"我和崔氏女小时确是订了亲,现在既然有这样的感应,就应该我亲自去一趟才是。"父亲答应了。裴公子到了崔家,崔女确已死了,于是就表示吊唁,并说了崔氏女显灵的事,还拿出了崔氏女赠给他的金坛子。崔家本来是把金坛子给女儿随殓的,现在见裴公子拿来金坛,就和他一起到崔氏女的墓地去。离墓地还有十几里时,裴公子又听见崔氏女在墓地里说话的声音,旁边的人也听到了,只是看不见崔氏女的形象。裴公子由于悲痛郁结在心中而得病死去。后来就把他和崔氏女合葬在一起了。
巢氏
元嘉中,太山巢氏,先为湘县令,居晋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追之,如相问讯,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