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二十四鬼九(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葫芦作的小壶。刘隽用弹弓打那壶,一下子打中了,小孩们就突然没有了。刘隽把壶拿来,挂在房子边上。第二天,一个女人进得门来,抓住那只壶哭了起来,刘隽向她怎么回事,回答说:"这是我儿子的东西,不知怎么会在这里呢?"刘隽就把情况说了,那女人就把壶拿走埋在她儿子的墓前。过了一天,刘隽又看见那些小孩来到门边,手里举着那个壶,笑着对刘隽说:"我又得到我的壶喽!"说完就不见了。
檀道济
檀道济居清溪,第二儿夜忽见人来缚己,欲呼不得,至晓乃解,犹见绳痕在。此宅先是吴将步阐所居,谚云:"扬州青,是鬼营。"青溪青扬是也。自步及檀,皆被诛。(出《异苑》)
【译文】
檀道济住在扬州青溪时,他的二儿子夜里忽然梦见有人来把他绑上了,想喊也喊不出来,到天亮才解开。一看,被绑过的绳印子还在身上。檀道济住的是吴国的将领步阐的旧居。当地人口头传说:"扬州青,是鬼营"。是说青溪和青扬都是"鬼营"。从步阐及檀道济都被诛杀。
石秀之
丹阳石秀之,宋元嘉中,堂上忽有一人,著平巾帻,乌布裤褶,擎一板及门,授之曰:"闻巧侔班垂,刻杭尤妙。太山府君故使相召。"秀之自陈:"止能造车,制杭不及高平刘儒。"忽持板(板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而没。刘儒时为朝请,除历阳郡丞,数旬而殁。(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宋代元嘉年间,丹阳人石秀之家忽然来了一个人,头戴平顶头巾,穿黑布夹衣裤,手里拿着写有公文的木板进了门,对石秀之宣读说:"听说你手艺精巧可以比得上鲁班,尤其善于造船,所以阴司的太山府君召你前往。"石秀之忙陈诉说:"我只会造车,造船比不上高平人刘儒。"那人拿着板忽然就消失了,刘儒当时被宫廷请去,被任命为历阳郡丞,几十天后就死了。
夏侯祖观
元嘉中,夏侯祖观为兖州刺史,镇瑕丘,卒于官。沈僧荣代之,经年,夏侯来谒僧荣,语如平生,每论幽冥事。僧荣床上有一织成宝饰络带,夏侯曰:"岂能见与,必以为施,可命焚之。"僧荣令对烧之,烟焰未灭,已见夏侯带在腰上。僧荣明年在镇,夜设女乐,忽有一女人在户外,沈问之:"吾本是杜青州弹筝妓采芝,杜以致夏侯兖州为宠妾。唯愿座上一妓为伴戏。"指下坐琵琶。妓啼云:"官何忽以赐鬼。"鬼曰:"汝无多言,必不相放。"入与同房别,饮酌未终,心痛而死。死气方绝,魂神已复人形,在采芝侧。(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元嘉年间,夏侯祖观当兖州的刺史,坐镇瑕丘,后来死在任上,沈僧荣代替了他的职务。一年后,夏侯突然来拜访僧荣,谈吐像他活着时一样,谈话中常常说到阴间的事。夏侯就指着床上一条刚织好的镶有宝石装饰物的腰带对僧荣说:"我如果能让这条腰带再现,你就把它送给我好吗?你现在可以把带子烧掉。"僧荣就当着夏侯的面把那带子烧了。带子的烟火还没灭,就见夏侯的腰上已系着那条带子了。第二年,僧荣在他的驻所里夜间找来些歌妓一起奏乐玩乐,忽然有一个女子来到门外。僧荣问她,她说:"我原来是青州长官杜大人的弹筝妓女,名叫采芝。杜大人把我送给夏侯大人,我成了他宠爱的妾,把已经死了。现在我希望能在你的乐妓里找一位和我作伴的一起玩。"说着女子就指了指正在乐队里弹琵琶的女子。弹琵琶的女子立刻哭了起来说:"怎么就把我送给鬼了呢?"采芝说:"你少废话,我不会放过你的。"弹琵琶的女子只好回屋和同伴们告别。宴会还没散,琵琶女就突发心痛病死了。她刚断气,琵琶女的魂就复成人形,站在采芝身旁。
张承吉
魏郡张承吉息元庆,年十二。元嘉中,见一鬼,长三尺,一足而鸟爪,背有鳞甲。来召元庆,恍惚如狂,游走非所,父母挞之。俄闻空中云:"是我所教,幸勿与罚。"张有二卷羊中敬书,忽失所在。鬼于梁上掷还,一卷少裂坏,乃为补治。王家嫁女,就张借□,鬼求纸笔代答。张素工巧,尝造一弹弓,鬼借之,明日送还,而皆折坏。(出《异苑》)
【译文】
魏郡张承吉的儿子元庆十二岁。元嘉年间,元庆看见一个鬼,有三尺高,只有一只脚,脚是鸟爪,背上有鳞甲。这鬼来召元庆,元庆就变得像犯神经病似的到处乱跑。父母打他,就听见空中那鬼说:"是我让元庆这样的,请不要责罚他吧。"张承吉有两卷羊中敬的书。忽然丢失了,后来那鬼从房梁上扔下了书。原来其中的一卷有些损坏了,鬼还回来时已给修补好了。有个姓王的,她的女儿要出嫁,向张承吉借东西,鬼就要了纸笔替张承吉回答王家。张承吉手很巧,曾做了个弹弓,鬼借去了弹弓,第二天送还时,把弹弓给折坏了。
梁清
宋安定梁清,字道修,居扬州右尚方闲桓徐州故宅。元嘉十四年二月,数有异光,又闻擗箩声,令婢子松罗往看。见二人,问;云:"姓华名芙蓉,为六甲至尊所使。从太微紫室仙人,(仙人二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来过旧居。"仍留不去。或鸟首人身,举面是毛。松罗惊。以箭射(毛松罗惊以箭射七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之,应弦而灭,并有绛汙染箭。又覩一物,仿佛如人行(仿佛如人行五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树摽,令人刺中其髀,堕地淹没。经日,又从屋上跛行,就婢乞食,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