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七十八梦三(6/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样病就会好的。不然,你家的两个小婢女也会染上这病。"韦氏在梦中便把那狗杀死了。等她醒来之后,把咒语传给薛义,薛义在心里念叨着,病很快就好了。韦氏的小女儿也好了。这些都跟梦里说的一样。
郑光
淄青郑尚书光,会昌六年春,梦自御牛车,车中载瑞日,光烛天地。自执靷,行通衢中。俄而惊寤,且奇叹。后月余,宣宗即位。以元舅之故,累拜尚书淄青节度。果契前梦。(出《宣室志》)
【译文】
尚书郑光是淄青人。唐会昌六年的春天,他梦见自己驾御着一辆牛车,车上载着一轮太阳,光照天地。他亲自攥着靷带,行进在大道中央。他一会惊醒过来,感到奇怪。一个多月之后,宣宗皇帝即位。因为元房舅舅的缘故,宣宗累封郑光为尚书、淄青节度使,果然契合了前面的梦。
宋言
宋言,近十举而名未播。大中十一年,将取府解。本名岳,因昼寝,似有人报云:"宋秀才若头上戴山,无因成名。但去之,自当通泰。"觉来便思去之,不可名狱,遂去二犬,乃改为言。及就府试,冯涯侍郎作掾而为试官,以解首送也。时京兆尹张毅夫以冯(冯原作马。据《云溪友议》八改。)参军解送举人有私,奏谴澧州司户。再次,退解头为第六十五人。知闻来唁,宋曰:"来春之事,甘已参差。"及李潘舍人放榜,言第四人及第。(出《云溪友议》)
【译文】
宋言本名岳,考了快十次也没有中举。唐大中十一年,府里又要举行各乡的解元考试了。他白天作梦,好象有个人对他说:"宋秀才如果头上顶着个山,便无法成名了。但只要把这个山去掉,则会平步青云。"醒来之后,他便想把自己名上的"山"字去掉。不过,不能叫"狱"字,便去掉两个"犬"字,改名为言。等到府试的时候,侍郎冯涯为主考官,他把头名解元送给了宋言。当时,京兆尹张毅夫认为冯涯在解送举人一事上有舞弊行为,便上奏一本,谴谪冯为澧州司户。其次,把宋言从第一名退到第六十五名。朋友们听到消息赶来慰问。宋言说:"起落都没有关系,明年春天再见。"第二年春天,舍人李潘发榜时,宋言以第四名考上了进士。
曹确
曹确判度支,(支原作史。据明抄本改。)亦有台辅之望。或梦剃发为僧,心甚恶之。有一士,云占梦多验。确召之,具以所梦话之。此人曰:"前贺侍郎,旦夕必登庸。出家者号剃度也。"无何,杜相出镇江西,而相国大拜。(出《北梦琐言》)
【译文】
判度支曹确,还有出任台辅的希望。一天梦见自己削发作了和尚,心中非常厌恶。有一学士说自己会解梦,而且颇灵验。曹确招呼他进屋,把那梦讲给他听。这学士说:"我向侍郎贺喜,你很快就会得到重用!因为出家人称和尚为'剃度',你的官运就该应在'杜'字上。"没过多久,杜相国出镇江西,就拜曹确为台辅了。
刘仁恭
梁刘仁恭微时,曾梦佛幡于手指飞出,占者曰:"君年四十九,必有旌幢之贵。"后如其说,果为幽帅焉。(出《北梦琐言》)
【译文】
南北朝梁代,刘仁恭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曾梦见佛幡从自己手中飞出去,算卦的人对他说:"你四十九岁那一年,一定能够做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官。"后来正像他说的那样,果然出任幽州的大元帅。
唐僖宗
僖宗自晋王即位,幼而多能,素不晓棋。一夕,梦人以棋经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觉,命待诏观棋,凡所指划,皆出人意。(出《补录记传》)
【译文】
唐僖宗自从晋王登基以来,年幼多才,聪明无比,他从来不会下棋。一天晚上,梦见有人把三卷棋书烧成灰让他吞下去。醒来之后,让待诏来看他下棋,他的一招一式,均大出人的意料。
刘檀
王蜀员外郎刘檀本名审义,忽梦一孝子,引令上檀香树,而谓曰:"君速登。"刘乃登。遂向怀内出绯衣,令服之。觉,因改名檀。未及一年,蜀郡牧请一杜评事充倅职,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敕下,杜丁忧不行。杜遂举刘于郡侯。郡侯乃奏檀,而所授官与杜先(先原作充。据明抄本改。)奏拟无别。是时刘方闲居力困,杜因遗刘新绯公服一领。果征梦焉。(出《玉溪编事》)
【译文】
王蜀员外郎刘檀本名叫审义。一日,他忽然梦见一个孝子领着自己爬檀香树,并对他说:"你快点上!"刘就往上爬。那人又从怀中拿出件红衣服,让他穿上。醒来之后,他就改名刘檀了。不到一年,蜀郡守请一位姓杜的评事充任副职,奏请皇帝授予他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并赐红衣服。诏书下,杜评事因父母之丧,不能就职,就把刘檀推荐给郡守。郡守又为刘檀重新奏请皇帝,官职等项均未变。这时,刘檀闲居家中且有些困顿,杜某送来红色的新公服一件,果然应了那个梦。
晋少主
开运甲辰岁暮冬,晋帝遣中使至内署,宣问诸学士云:朕昨夜梦一玉盘,中有一玉碗及一玉带,皆有碾文,光荧可爱,是何征也?宜即奏来。"承旨李慎仪与同僚并表奏贺,以为玉者帝王之宝也,带者有誓功之兆,盘盂者乃守器之象,为吉梦,不敢有他占。(出《玉堂闲话》)
【译文】
开运甲辰年冬末,后晋皇帝派中使到内署,宣旨向各位大学士发问道:"皇帝昨夜梦见一只玉盘,上面有一只玉碗和一条玉带,都有碾文,光闪闪的,十分可爱,这是什么征兆?请马上奏来。"承旨之后,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