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五十六嘲诮四(2/5)
披鬃象一团洁白的素练,今天要绊留你,想要走是很难的。这匹白马如果是在雪天把它放出,你是别想找到的,如果是在月夜,也只能看到它的鞍子。这马一声长鸣便会向北一泻千里,跑起来会使你感到寒风刺耳的。我自知待你应与众不同,那就再请你仔细看看了。"薛平看着诗对平曾道:"如果不是把你留下来,哪里能一睹你的风骨啊。"于是以厚礼相待他。后来平曾又到蜀地游历,去拜见了少师李固言。当时李固言门下的幕客都是名流,平曾常常与他纵谈论辩,谈笑终日,陪伴于李固言左右,随随便便毫无畏惧,因而写了一篇《雪山赋》献上,赋中写道:"雪山虽生得洁白之状,重峦叠嶂,夏天很清凉,可是没有繁茂的花草供人采取。"李固言很少写文章。起初是研究儒学的。他看过这篇赋之后,命人将平曾赶出去。没过十天,又献来一篇《鱼候鮧鱼赋》,说这鱼触动到东西而大怒,摇身游上海面,结果被鹞鹰捉获,这你能把鲂鱮怎么样呢?李固言看过后笑道:"过去象赵元淑那么样的狂傲,袁彦伯那么样的机敏,也没有超过他啊。"但是他很爱惜他的文彩,前来投靠拜谒的还没有超过他的,虽然他多有冒犯,但并未很深地怪罪他,后来平曾又写过一篇潼关赋,是来指责他的:"潼关上倚太华山,下可俯瞰黄河。虽都是从这里过往,可相待还是各有不同的。"
僧灵彻
唐江西帅韦丹,与东林僧灵彻,忘形之契,篇什唱和,月四五焉。序曰:"彻公近以匡庐七咏见寄,及吟咏之,皆丽绝于文圃也(即莲花峰、石镜、虎跑泉、聪明水、白鹿洞、铁虹桥、康王庙,为七咏)。此七咏(咏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者,俾予益发归欤之兴。且芳时胜侣上游,于三二道人,必当攀跻千仞之峰,观九江之水。(水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是时也,飘然而去,不希京口之顾;默然而游,不假东门而送。天地为一朝,万物任陶铸。夫二林翼翼,松径幽邃,则何必措足于丹霄,驰心于太古矣。偶为《思归绝句》诗一首,以寄上人,法友幸先达其深趣矣。"诗云:"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彻酬曰:"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朝的江西帅韦丹,与东林的和尚灵彻有着极深厚的友情,经常以诗唱和,每月都有四五次。韦丹在一篇诗评中写道:"彻公近日把他们匡庐七咏寄于我,吟咏之后,深感其秀丽多彩,是文苑中从未见过的。读过这七咏,使我更加产生回归之意。当芳草争春之时,与朋友一起上庐山,再邀上三两个道人,一定会攀登上那高耸的峰颠,观赏那烟波浩渺的九江水。这时候,再飘然而去,不愿多看一眼京口,只是默默地游赏,也不想穿东门而让人相送,天地为一统,万物任逍遥。两侧的树枝掩映,松林间的小路深幽,这还何必再踏足于天上,心驰于太古呢?偶有所得,写"思归"绝句一首,寄于友人,法友将有幸提早知道它的深妙意趣。诗写道:"官场中杂事纷纭,没有一个闲暇的日子,象浮游的生物一样随着水流慢慢地飘动,又象是飘浮的云彩。已经打算好了要退休回去当平民的计划,等我到了庐山的五老峰前你就会听说的。"僧灵彻酬答道:"年老无事自然天天闲着,旧衣草座也生活得很好。每次相见都讲要卸职休官的事,可是至今也没在山野的树林下见到你。"
苏芸
岭表多假吏,而里巷目为使君,而贫窭徒行者甚众。元和中,进士苏芸南地淹游,尝有诗云:"郭里多榕树,街中足使君。"
【译文】
岭南之地有很多伪装的假官,百姓们都把他们看做了真使官,因为那地方贫困的行人到处都有。唐元和年间,进士苏芸到岭南去游历好长一段时间,他的诗中曾写道:"城里有很多的榕树,街中有很多的使官。"
李寰
唐李寰镇晋州,表兄武恭性诞妄。又称好道,及蓄古物,遇寰生日。无饷遗,乃箱擎一故皂袄与寰,云:"此是李令公收复京师时所服,愿尚书功业,一似西平。"寰谢之。后闻知恭生日,箱擎一破弊幞头饷恭曰:"知兄深慕高真,求得一洪崖先生初得仙时幞头,愿兄得道如洪崖。"宾僚无不大笑。(出《因话录》)
【译文】
唐朝时李寰镇守晋州。他的表兄武恭性情很怪诞,自称喜好道教,愿意收藏古物。遇到李寰过生日,他没礼物相送,便用箱子端着一件破旧的黑棉袄送给李寰,说:"这是李令公当年收复京城时穿过的,我送与你,是希望你的功业象当年平息战乱一样显赫。"李寰对他表示感谢。后来李寰也听说了武恭的生日,便用箱子端了一条破头巾送给他,说:"知道兄长深深仰慕高真,因而求得一条洪崖先生当初成仙得道时用的头巾,希望兄长能象洪崖一样成仙得道。"宾客们无不大笑。
王璠
唐王璠,自河南尹拜右丞。除书才到,少尹侯继有宴,以书邀之。王判书后云:"新命虽闻,旧衔尚在。遽为招命。堪入笑林。"中京(《玉泉子》中京作"洛中")以为语柄。故事:少尹与大尹,游宴礼隔,虽除官,亦须候止敕也。(出《因话录》)
【译文】
唐朝时王璠由河南尹迁授尚书省右丞,任命书刚到,少尹侯继便要设宴请客,他写了一封书信邀请王璠。王璠看过信道:"新任命的事
僧灵彻
唐江西帅韦丹,与东林僧灵彻,忘形之契,篇什唱和,月四五焉。序曰:"彻公近以匡庐七咏见寄,及吟咏之,皆丽绝于文圃也(即莲花峰、石镜、虎跑泉、聪明水、白鹿洞、铁虹桥、康王庙,为七咏)。此七咏(咏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者,俾予益发归欤之兴。且芳时胜侣上游,于三二道人,必当攀跻千仞之峰,观九江之水。(水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是时也,飘然而去,不希京口之顾;默然而游,不假东门而送。天地为一朝,万物任陶铸。夫二林翼翼,松径幽邃,则何必措足于丹霄,驰心于太古矣。偶为《思归绝句》诗一首,以寄上人,法友幸先达其深趣矣。"诗云:"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彻酬曰:"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朝的江西帅韦丹,与东林的和尚灵彻有着极深厚的友情,经常以诗唱和,每月都有四五次。韦丹在一篇诗评中写道:"彻公近日把他们匡庐七咏寄于我,吟咏之后,深感其秀丽多彩,是文苑中从未见过的。读过这七咏,使我更加产生回归之意。当芳草争春之时,与朋友一起上庐山,再邀上三两个道人,一定会攀登上那高耸的峰颠,观赏那烟波浩渺的九江水。这时候,再飘然而去,不愿多看一眼京口,只是默默地游赏,也不想穿东门而让人相送,天地为一统,万物任逍遥。两侧的树枝掩映,松林间的小路深幽,这还何必再踏足于天上,心驰于太古呢?偶有所得,写"思归"绝句一首,寄于友人,法友将有幸提早知道它的深妙意趣。诗写道:"官场中杂事纷纭,没有一个闲暇的日子,象浮游的生物一样随着水流慢慢地飘动,又象是飘浮的云彩。已经打算好了要退休回去当平民的计划,等我到了庐山的五老峰前你就会听说的。"僧灵彻酬答道:"年老无事自然天天闲着,旧衣草座也生活得很好。每次相见都讲要卸职休官的事,可是至今也没在山野的树林下见到你。"
苏芸
岭表多假吏,而里巷目为使君,而贫窭徒行者甚众。元和中,进士苏芸南地淹游,尝有诗云:"郭里多榕树,街中足使君。"
【译文】
岭南之地有很多伪装的假官,百姓们都把他们看做了真使官,因为那地方贫困的行人到处都有。唐元和年间,进士苏芸到岭南去游历好长一段时间,他的诗中曾写道:"城里有很多的榕树,街中有很多的使官。"
李寰
唐李寰镇晋州,表兄武恭性诞妄。又称好道,及蓄古物,遇寰生日。无饷遗,乃箱擎一故皂袄与寰,云:"此是李令公收复京师时所服,愿尚书功业,一似西平。"寰谢之。后闻知恭生日,箱擎一破弊幞头饷恭曰:"知兄深慕高真,求得一洪崖先生初得仙时幞头,愿兄得道如洪崖。"宾僚无不大笑。(出《因话录》)
【译文】
唐朝时李寰镇守晋州。他的表兄武恭性情很怪诞,自称喜好道教,愿意收藏古物。遇到李寰过生日,他没礼物相送,便用箱子端着一件破旧的黑棉袄送给李寰,说:"这是李令公当年收复京城时穿过的,我送与你,是希望你的功业象当年平息战乱一样显赫。"李寰对他表示感谢。后来李寰也听说了武恭的生日,便用箱子端了一条破头巾送给他,说:"知道兄长深深仰慕高真,因而求得一条洪崖先生当初成仙得道时用的头巾,希望兄长能象洪崖一样成仙得道。"宾客们无不大笑。
王璠
唐王璠,自河南尹拜右丞。除书才到,少尹侯继有宴,以书邀之。王判书后云:"新命虽闻,旧衔尚在。遽为招命。堪入笑林。"中京(《玉泉子》中京作"洛中")以为语柄。故事:少尹与大尹,游宴礼隔,虽除官,亦须候止敕也。(出《因话录》)
【译文】
唐朝时王璠由河南尹迁授尚书省右丞,任命书刚到,少尹侯继便要设宴请客,他写了一封书信邀请王璠。王璠看过信道:"新任命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