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十七诙谐三(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怒,付所司杀却。曰:"臣请一言而死。"帝曰。□□□陛下得臣头极无用,臣失头□□□。笑而舍之。高□□□斋会,大德法师开讲。道俗有疑,滞者,即论难议。援引大义,说法门,言议幽深,皆在雅正。动筒最后论议,谓法师曰:"且问法师一个小议,佛常骑何物。"法师答曰:"或坐干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动筒云:"法师今不读经,不知佛所乘骑物。"师即问云:"檀越读经,佛骑何物。"答曰:"骑牛。"法师曰:"何以知。""经云,世尊甚奇特,非骑牛。"座皆大笑。又谓法师曰:"法师既不知佛常骑牛,今更问法师一种法义。比来每经之上皆云价值百千两金,未知百千两金总有几斤。"遂无以对。□尝作内道场,时有法师先立"无一无二无是无非义"。高□升高坐讲,还令立旧义,当呼儒生学士,大德名僧。义理百瑞,无能得者。动筒即讲难此僧必令结舌。高祖大□□□高坐褰衣阔立,问僧:"看弟子有几个脚。"僧曰:"两脚。"又翘一脚向后。一脚独立。问僧。"更看弟子有几个脚。"僧曰:"两脚。"动筒云:"向有两脚,今有一脚,若为能无一无二。"僧答云:"若其二是直,(《启颜录》"直"作"真",下同。)不应有一脚。脚既得有一,明二即非直。"动□□以僧义不穷,无难得之理者。乃谓僧曰:"向者剧问法师,未是好义。法师师云:'无一无二,无是无非。'今问法师,此义不得不答。弟子问天无二日,上无二王。今者天子一人,临御四海,法师岂更得云无一?易有乾坤,天有日月,星辰配于天子,即是二人。法师岂更得云无二?今者帝临广德,无幽不烛,昆虫草木,皆得其生。法师岂更得无是?今四海为家,万方归顺,唯有宇文黑獭,独阻皇风。法师岂更得云无非?"于是僧默然以无应,高祖抚掌大笑。高祖又常集儒生会讲,"酧难非一。"动筒后来谓众士曰:"先生知天何姓?"博士天子姓高,动筒曰:"天子姓高,天□必姓高。此乃学他蜀臣秦密,本非新义。正经之上,自有天姓。先生可引正文,不须假讬旧事。"博士云,不知何经,得有天姓。动筒云:"先生全不读书,《孝经》亦似天本姓也。先生可不见《孝经》云,'父子之道,天姓也!岂不是天姓。"高祖大笑。动筒(以上据明钞本补。)又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云: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著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已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辨之。"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岂非七十二人也。"坐中皆大悦,博士无以复之。(出《启颜录》)
【译文】
北齐高祖有一次设宴招待身边亲近的臣子,在一块儿乐呵乐呵。宴席上,高说:"我给你们说个谜语,你们可以一块儿来猜。卒律葛答,请猜吧。"这些近臣们都没有猜中。有人说:"是响箭吧。"高祖说:"不是。"石动筒说:"我已经猜着啦!"高祖问:"是什么东西?"石动筒回答说:"是煎饼。"高祖笑着说:"石动筒猜对啦!"高祖又说:"你们这些人,也可以给我说一个谜语,我为你猜猜看。"出席宴会的大臣们,谁也没有出谜语,只有石动筒出了一个谜语,说的也是"卒律葛答"。高祖猜不中,问:"你出的迷语打一何物?"石动筒说,"是煎饼。"高祖说:"我刚才出了一次了,你为什么还出呢?"石动筒回答说:"趁大家在那烧热鏊子的时候(按:借指刚才说笑热闹。),又烙了一张。"高祖听后高兴地笑了。高祖曾经让文武百官都来读《文选》。《文选》中有一首郭璞的《游仙诗》,高祖边读边赞叹不已,连说好诗。在场的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们也都附和着说:"这首诗确实好哇!对仗工稳,文词清丽,正如皇上说的那样啊!"石动筒立即站起来说:"这首诗有什么好的,值得你们称赞?如果让我作一首,一定能强过郭璞一倍。"高祖听了后很不高兴,沉默好长时间才说:"你是什么人?自我吹虚说作诗能胜过郭璞一倍。这不是应当犯了死罪吗?"石动筒立即回答说:"皇上马上让我作一首,如果不胜过郭璞一倍,心甘情愿被处死。"高祖立即让石动筒作诗。石动筒说:"郭璞游仙诗写的是:'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作的诗是'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难道不是胜过他一倍吗!"高祖这才哈哈大笑。又:北齐文宣帝(按:既高祖。)说:"□□□□□□□□□。"石动筒说:"皇上宽恕我的死罪,我马上说给您听。"文宣帝说:"好,请说吧。"石动筒说:"我昨天晚上作梦跟随皇上□□□□□□□□□落在一个蜜抽渣子里,我还以为皇上又上天□□□□□□□□□。"文宣帝说:"真的吗?"石动筒说:"我昨天晚上作梦跟随皇上走,落在一个厕所中。出来后,□□□□用舌头舔它。"文宣帝大发雷霆,下命将石动筒交付主管的官吏处死。石动筒说:"我请求皇上允许我再说一句话,死而无憾。"文宣帝说:"好吧。"石动筒说:"皇上斩下我的头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没有了脑袋□□□。"文宣帝笑了,不斩石动筒的头了。高祖曾经到过讲授佛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