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5/6)
拿来了酒,阎玄一完全忘记了让县佐取酒这件事情,也忘了被他鞭打的送信人。于是就将酒赏赐给了县佐喝。
郭务静
唐沧州南皮县丞郭务静,初上,典王庆通判案。静曰:"尔何姓?"庆曰:"姓王。"须臾,庆又来,又问何姓。庆又曰:"姓王。"静怪愕良久,仰看庆曰:"南皮佐史惣姓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沧州南皮县丞郭务静,刚上任时,正值县佐王庆通审理一件案子。郭务静问王庆道:"你姓什么?"王庆通回答说:"我姓王。"过了一会儿,王庆通又来到县丞郭务静这儿。郭务静又问:"你姓什么?"王庆通回答说:"我姓王。"郭务静惊异愣住了好一会儿,仰头看着王庆通,问:"南皮县佐史总共有几个姓王的?"
张守信
唐张守信为余杭太守,善富阳尉张瑶,假借之,瑶不知其故。则使录事参军张遇,达意于瑶,将妻之以女。瑶喜,吉期有日矣。然私相闻也,郡县未知之。守信为女具衣装,女之保姆问曰:"欲以女适何人?"守信以告。保姆曰:"女婿姓张,不知主君之女何姓?吾窃惑焉。"守信乃悟,亟止之。(出《纪闻》)
【译文】
唐朝时,余杭太宗张守信,非常友善富阳县尉张瑶,对待张瑶特别宽容。张瑶不知道太守为什么对自己这样好。张守信就让录事参军张遇转告张瑶,说他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张瑶作妻子。张瑶听了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这回娶妻的日期有指望了。然而这些都是在暗中悄悄进行的,从郡府到两县的县衙,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张守信积极为女儿准备陪嫁的服装。女儿的保姆问:"准备将女儿嫁给谁呀?"张守信告诉保姆女婿是谁。保姆说:"女婿姓张,不知太守的女儿姓什么啊?我私下感到疑惑?"张守信这才醒悟,立即停止这门婚事。
李眖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合,去之。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眖曰:"逢年家无内主,昉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弟既相狎,幸为逢年求一妻焉。此都官僚女之与妹,纵再醮者,亦可论之,幸留意焉。眖曰:"诺。"复又访之于眖。眖率略人也,乃造逢年曰:"兵曹李札,甚名家也。札妹甚美,闻于蜀城。曾适元氏,其("氏其"原作"民莫",抄明抄本改。)夫寻卒。资装亦厚,从婢且二十人。兄能娶之乎?"逢年许之,令眖报李札。札自造逢年谢。明日,请至宅。其夜,逢年喜,寝未曙而兴。严饰毕,顾步阶除而独言曰:"李札之妹,门地若斯。虽曾适人,年幼且美。家又富贵,何幸如之。"言再三,忽惊难曰:"李眖过矣,又误于人。今所论亲,为复何姓,怪哉!"因策马到府庭。李眖进曰:"兄今日过札妹乎。"逢年不应,眖曰:"事变矣。"逄年曰:"君思札妹乎,为复何姓。。眖惊而退。遇李札,札曰:"侍御今日见过乎,已为地矣。"眖曰:"吾大误耳,但知求好壻,都不思其姓氏。"札大惊,惋恨之。(出《纪闻》)
【译文】
唐朝时,殿中侍郎李逢年被贬职后,过了一段时间又授以汉州雒县县令。李逢年很有治理政务的才干。蜀道掌管刑狱与监察州县官吏的官员,经常委派他代为审理狱案。李逢年的妻子,是御史中丞郑昉的女儿,因为感情性格不合,而被他休弃婚。一次,李逢年来到蜀城成都后,对益州府户曹李眖说:"我现在家里没有一个主事的婆娘,空落孤单日子很难过。况且,儿女们都长大自立了,理应再婚娶个婆娘。老弟既然跟我不错,非常希望你能为我介绍一个婆良啊!署中同僚的女儿或者妹子,纵然是离婚再嫁的,也可以考虑,希望老弟为我留心访查访查。"李眖回答说:"行啊,我一定好好物色一位嫂子。"后来,李逢年又一次拜访李眖谈起这件事。李眖是个性情粗疏马虎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到李逢年这儿说:"兵曹李札,是蜀中的名门望族。李扎有一位妹妹,长得非常美貌。听说在成都曾嫁给元氏为妻,丈夫刚刚死去。她的嫁妆也非常丰厚,单是陪嫁的丫环就有二十人。老哥愿意娶此女为妻吗?"李逢年高兴地答应了,并让李眖将自己的意思转告给李扎。李扎得到这一消息后,亲自前来拜谢李逢年。第二天,李扎请李逢年到他家去小住几日。当天晚上,李逢年非常高兴,天还没亮就醒来了。他穿好衣服,一个人走出屋门,在庭院中边踱步边自言自语地说:"李扎的妹妹,门第又是这样相当。年轻而又美貌动人,家里又富贵丰裕……"李逢年反复叼念着,忽然惊醒过来,难受地说:"李眖犯了个大错误啊,真是误人不浅。他给我提的这门亲事,我们男女双方为什么都姓李啊!真是奇怪。"于是,李逢年立即骑马回到公堂上。过了一会儿,进入公堂,问:"老哥今天就娶李扎的妹妹吗?"李逢年低头不语。李眖问:"怎么,出了什么差错了吗?"李逢年抬起头来说:"我在想,李扎的妹妹为什么跟我一个姓呢?"李眖听了后方惊悟,离开公堂,遇见李扎。李扎问:"李侍御你今天见过他了吗?你已经替我说通了吧。"李眖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是想为令妹找个好女婿,都没有想到李侍御跟令妹同姓啊!"李扎听了后也大为吃惊,连连表示惋惜遗憾。
张藏用
唐青州临朐丞张藏用,性
郭务静
唐沧州南皮县丞郭务静,初上,典王庆通判案。静曰:"尔何姓?"庆曰:"姓王。"须臾,庆又来,又问何姓。庆又曰:"姓王。"静怪愕良久,仰看庆曰:"南皮佐史惣姓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沧州南皮县丞郭务静,刚上任时,正值县佐王庆通审理一件案子。郭务静问王庆道:"你姓什么?"王庆通回答说:"我姓王。"过了一会儿,王庆通又来到县丞郭务静这儿。郭务静又问:"你姓什么?"王庆通回答说:"我姓王。"郭务静惊异愣住了好一会儿,仰头看着王庆通,问:"南皮县佐史总共有几个姓王的?"
张守信
唐张守信为余杭太守,善富阳尉张瑶,假借之,瑶不知其故。则使录事参军张遇,达意于瑶,将妻之以女。瑶喜,吉期有日矣。然私相闻也,郡县未知之。守信为女具衣装,女之保姆问曰:"欲以女适何人?"守信以告。保姆曰:"女婿姓张,不知主君之女何姓?吾窃惑焉。"守信乃悟,亟止之。(出《纪闻》)
【译文】
唐朝时,余杭太宗张守信,非常友善富阳县尉张瑶,对待张瑶特别宽容。张瑶不知道太守为什么对自己这样好。张守信就让录事参军张遇转告张瑶,说他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张瑶作妻子。张瑶听了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这回娶妻的日期有指望了。然而这些都是在暗中悄悄进行的,从郡府到两县的县衙,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张守信积极为女儿准备陪嫁的服装。女儿的保姆问:"准备将女儿嫁给谁呀?"张守信告诉保姆女婿是谁。保姆说:"女婿姓张,不知太守的女儿姓什么啊?我私下感到疑惑?"张守信这才醒悟,立即停止这门婚事。
李眖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合,去之。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眖曰:"逢年家无内主,昉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弟既相狎,幸为逢年求一妻焉。此都官僚女之与妹,纵再醮者,亦可论之,幸留意焉。眖曰:"诺。"复又访之于眖。眖率略人也,乃造逢年曰:"兵曹李札,甚名家也。札妹甚美,闻于蜀城。曾适元氏,其("氏其"原作"民莫",抄明抄本改。)夫寻卒。资装亦厚,从婢且二十人。兄能娶之乎?"逢年许之,令眖报李札。札自造逢年谢。明日,请至宅。其夜,逢年喜,寝未曙而兴。严饰毕,顾步阶除而独言曰:"李札之妹,门地若斯。虽曾适人,年幼且美。家又富贵,何幸如之。"言再三,忽惊难曰:"李眖过矣,又误于人。今所论亲,为复何姓,怪哉!"因策马到府庭。李眖进曰:"兄今日过札妹乎。"逢年不应,眖曰:"事变矣。"逄年曰:"君思札妹乎,为复何姓。。眖惊而退。遇李札,札曰:"侍御今日见过乎,已为地矣。"眖曰:"吾大误耳,但知求好壻,都不思其姓氏。"札大惊,惋恨之。(出《纪闻》)
【译文】
唐朝时,殿中侍郎李逢年被贬职后,过了一段时间又授以汉州雒县县令。李逢年很有治理政务的才干。蜀道掌管刑狱与监察州县官吏的官员,经常委派他代为审理狱案。李逢年的妻子,是御史中丞郑昉的女儿,因为感情性格不合,而被他休弃婚。一次,李逢年来到蜀城成都后,对益州府户曹李眖说:"我现在家里没有一个主事的婆娘,空落孤单日子很难过。况且,儿女们都长大自立了,理应再婚娶个婆娘。老弟既然跟我不错,非常希望你能为我介绍一个婆良啊!署中同僚的女儿或者妹子,纵然是离婚再嫁的,也可以考虑,希望老弟为我留心访查访查。"李眖回答说:"行啊,我一定好好物色一位嫂子。"后来,李逢年又一次拜访李眖谈起这件事。李眖是个性情粗疏马虎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到李逢年这儿说:"兵曹李札,是蜀中的名门望族。李扎有一位妹妹,长得非常美貌。听说在成都曾嫁给元氏为妻,丈夫刚刚死去。她的嫁妆也非常丰厚,单是陪嫁的丫环就有二十人。老哥愿意娶此女为妻吗?"李逢年高兴地答应了,并让李眖将自己的意思转告给李扎。李扎得到这一消息后,亲自前来拜谢李逢年。第二天,李扎请李逢年到他家去小住几日。当天晚上,李逢年非常高兴,天还没亮就醒来了。他穿好衣服,一个人走出屋门,在庭院中边踱步边自言自语地说:"李扎的妹妹,门第又是这样相当。年轻而又美貌动人,家里又富贵丰裕……"李逢年反复叼念着,忽然惊醒过来,难受地说:"李眖犯了个大错误啊,真是误人不浅。他给我提的这门亲事,我们男女双方为什么都姓李啊!真是奇怪。"于是,李逢年立即骑马回到公堂上。过了一会儿,进入公堂,问:"老哥今天就娶李扎的妹妹吗?"李逢年低头不语。李眖问:"怎么,出了什么差错了吗?"李逢年抬起头来说:"我在想,李扎的妹妹为什么跟我一个姓呢?"李眖听了后方惊悟,离开公堂,遇见李扎。李扎问:"李侍御你今天见过他了吗?你已经替我说通了吧。"李眖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是想为令妹找个好女婿,都没有想到李侍御跟令妹同姓啊!"李扎听了后也大为吃惊,连连表示惋惜遗憾。
张藏用
唐青州临朐丞张藏用,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