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三酒(酒量、嗜酒附)(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酒。我喝了多少,就请将我喝干的银器赏给我,怎么样?"整个宴席上的人,都为裴弘泰助威,裴均之就答应了他。于是裴弘泰按次序喝干席上的小银杯。接着,觥、船等大银器里的酒也都喝了。凡是喝到的银杯,酒全部喝干。而且喝干后,就将这只银杯揣在怀里,不一会儿就揣满了,都鼓胀出来。筵席上有只银海杯,能盛一斗以上的酒。此刻盛得满满的,放在那儿。裴弘泰双手捧起来喝。喝干后,眼睛看着这些官员们,将银海杯扔在地上,用脚将它踩扁后,伸手拾起来捲巴捲巴,抱在怀中走出去,到外面要一匹马骑着回驿馆。裴均之认为裴弘泰将银杯拿走的太多了,有些不高兴。但是,到午后筵席散了,他又怕裴弘泰酒喝多了伤了身子,很是担心。到了傍晚,裴均之让人去看看裴弘泰在干什么?派去的使者看见裴弘泰头戴纱帽,两腿伸开,坐在汉阴驿馆大厅中,正在让匠人称他抱回去的那些银酒器呢,一共有二百多两。使者回来将看到的情形如实告诉了裴均之。裴均之不禁大笑,感到真有意思。第二天再饮酒时,喝完后派车将裴弘泰送回驿馆,并赠送他很丰厚的礼品。
王源中
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暇日,与诸昆季蹴踘于太平里第。球子击起,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各容一升许,宣今并碗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容。(出《摭言》)
【译文】
唐朝人王源中,文宗皇帝李昂在位时任翰林承旨。一天闲暇,跟他的几个兄弟在太平里的自家庭院中踢球玩。球踢起来后,打在王源中的额头上,受点轻伤。不一会儿,皇上紧急召令让他进朝见驾。待到拜见文宗皇帝后,皇上看见他额上受伤很是惊讶。王源中就将在家里玩球误伤的事情如实秉报了文宗皇帝。文宗皇帝听了后说:"爱卿,你这是最大的和睦啊!"然后命令赏赐给王源中御酒两盘,每盘放置十只金碗,每碗各盛一升酒。皇上宣令连同盛酒的金碗,一并赏赐给王源中。听到文宗皇帝的宣令后,王源中当场将两盘酒共计二斗,全部喝光了,一点醉意也没有。
嗜酒
徐邈
魏徐邈字景山,为尚书郎。时禁酒,邈私饮沉醉。从事赵达问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甚怒。鲜于辅曰:"醉人谓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乃得免罪。(出《异苑》)
【译文】
魏国人徐邈,字景山,官任尚书郎。魏国当时禁止饮酒。徐邈私自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属下赵达问他有关曹务的事。徐邈回答说:"喝的是圣人。"赵达将这话秉报了太祖。太祖大怒,鲜于辅说:"喝醉了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称'浊酒'为贤人。徐邈性情一向谨慎,这次是偶尔说的醉话啊。"于是,徐邈才得以免去罪过。
刘伶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其遗形如此。渴甚,求酒于妻。妻藏酒弃器,谏曰:"非养生之道,宜断之。"伶曰:"善。当祝鬼神自誓,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必不可听。"于是酌酒御肉,塊然复醉。(出《晋书》)
晋朝人刘伶,经常乘坐鹿车,带着一壶酒,出外郊游。同时让一个仆人带着一把锹同车而行,说:"我若是喝死,你就地将我埋了。"刘伶给我们留下的形象就是这样的啊。一次,刘伶口渴得厉害,请求妻子给他点酒喝。他妻子将酒藏起来,将盛酒的器具扔掉,苦苦地劝说他:"喝酒对身体一点益处也没有,不是养生的好办法,还是戒酒别喝了吧。"刘伶说:"好!我不喝了。但是,我要向神明发誓不再喝酒了,请你为我准备好酒菜来。"妻子答应了他。妻子将酒菜端上来后,刘伶跪在地上向神明祈祝说:"上天将我刘伶降生在人世间,就是让我以能饮而闻名。我每次饮酒必饮一石,饮到五斗时才刚刚解了我的酒瘾啊!老娘们的话,一定不要听啊!"说完,斟酒吃肉,大吃大喝,安然又醉了。
酒臭
义宁初,一县丞衣缨之胄。年少时,甚有丰采。涉猎书史,兼有文性。其后沉湎于酒,老而弥笃。日饮数升,略无醒时。得病将终,酒臭闻于数里,远近惊愕,不知所由。如此一旬,此人遂卒。故释典戒酒,令人昏痴。今临亡酒臭,彰其入恶道而。(出《五行记》)
隋恭帝义宁初年,有一位县丞原本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小时候长的很英俊,读过许多书,很有文字素养。但是,长大成人后,整日沉湎在酒中。越老喝得越厉害,每天都要喝好几升酒,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待到他患病将要死去时,他散发出来的酒臭在几里地以外就能闻到,远近的人都特别惊异,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这样持续了十天左右,他终于死了。因为这个人的缘故,后来有人专门撰写了一篇劝人戒酒的文章。文章中说:"喝酒过量,能使人浑沌呆痴。这位县丞临死前发出的酒臭,就是向人们昭示喝酒可以将人喝病、喝死的道理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