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儒行(怜才高逸)(5/6)
身逃往深山中。朱桃椎隐居深山里,夏天赤身裸体,冬天冷了就用树皮盖在身上取暖。凡是别人赠送给他的一切物件,一律不接受。他将织好的芒鞋放在行人经过的道上,路人看见了,都说:"这是朱桃椎编织的芒鞋啊!"朱桃椎买米将对换的东西放在你家近前,你收取东西后也要将米放在原处。他都是到了夜晚悄悄从山林里出来取米,始终没有人遇见过他。高士廉途经此地,听说这件事后,对朱桃椎非常敬重。他特意派人将朱桃椎请来,放下架子跟朱桃椎谈话。朱桃椎答说完了转身离去。高士廉每每谈到此事,对朱桃椎都大加赞扬,称他为奇世异人。蜀人都以出了个朱桃椎这样的人而感到荣幸。
卢鸿
玄宗徵嵩山隐士卢鸿,三诏乃至。及谒见,不拜,但磬折而已。问其故,鸿对曰:"臣闻老子云,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鸿,敢以忠信奉上。"玄宗异之,召入赐宴,拜谏议大夫,赐章服,并辞不受。给米百石,绢百疋,送还隐居之处。(出《大唐新语》)
唐玄宗徵召嵩山隐士卢鸿,下三次诏书卢鸿才应召入朝。到拜见玄宗时,卢鸿不跪拜,只行鞠躬礼。玄宗问:"卿见了我为什么不依礼跪拜?"卢鸿回答说:"臣听说老子聃曾经讲过:礼,不讲忠信,不可用它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野之臣卢鸿,保证用忠信侍奉皇上。"唐玄宗既惊异又高兴,赏赐卢鸿御宴,并下诏拜卢鸿为谏议大夫,赐给他官印、朝服。卢鸿一一辞谢不受。玄宗得知后越发感到他是奇人,另赐给他米一百石,绢一百疋,命人将卢鸿送回嵩山他隐居的地方。
元结
天宝之乱,元结自汝濆,大率邻里南投襄汉,保全者千余家。乃举义师宛叶之间,有婴城捍寇之力。结天宝中师中行子。始在商於之山称元子,逃难入猗玗之山称猗玗子,或称浪士。渔者呼为聱叟。酒徒呼为漫叟。及为官,呼漫郎。(出《国史补》)
【译文】
唐玄宗天宝之乱,元结从汝濆率领乡邻南投襄汉,保全了一千多家人的性命。并且他在宛叶之间组织义军,立下了护卫城池抵御贼寇的功劳。结天宝中师中行子。起初在商於山称元子,逃难进入猗玗山称猗玗子,或者称浪士。打渔的人称呼元结为倔老翁。酒徒们称元结为放荡的老翁。等到元结当官以后,同僚们称他为漫郎。
贺知章
贺知章性放旷,美谈笑,当时贤达咸倾慕。陆象先既知章姑子也,知章特相亲善。象先谓人曰:"贺兄言论调态,真可谓风流之士。"晚年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共传宝之。请为道士归乡,舍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子为会稽郡司马。御制诗以赠行。(出《谭宾录》)
【译文】
贺知章性情豪放旷达,非常健谈,当时朝野的贤达人士都倾慕他。陆象先是贺知章的姑表兄弟,知章对他非常亲密。陆象先对人说:"贺大哥不论从文章词赋,还是从举止情态看,真真称得上是个风流才子啊!"贺知章晚年越发放纵怪诞,更加不约束自己,自称为四明狂客。他酷爱饮酒,而每次酒后必吟诗赋词,而且动辄成篇成卷,文不加点,佳作连篇,而且出类拔萃。贺知章又善写草书,。他的墨宝多被人索要当作珍贵的物品收藏。贺知章晚年请求还乡为道士,并将自家私宅舍出为道观。皇上准许了他。同时赐拜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并亲手写诗为贺知章送行。
顾况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有时宰曾招致,将以好官命之。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吴中皆言况得道解化去。(出《尚书故实》)
【译文】
顾况崇尚疏淡隐逸,接近在山野间修炼的术士。有一次当朝宰相将他招见来,说要给他一个最好的官做。顾况当场写诗一首回答这位宰相:"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来,在顾况的家乡吴中,乡人们都传说他到晚年已经羽化升仙了。
陈琡
陈琡,鸿之子也。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或一年半载,与妻子略相面焉。在职之时,唯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见。自述檀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其僧云:"行若独车轮,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薛能幕于徐,自丹阳棹小舟至于彭门,与弟相见。薛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薛乃携舟造之,话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玉堂闲话》)
【译文】
陈琡,陈鸿的儿子。陈鸿曾给太傅白居易的名诗《长恨词》作过注释,文章的品位极高,是个优秀的官员。唐懿宗咸通年间,陈琡辅佐廉使侍常郭铨之在徐州做幕僚。这时的陈琡性情尤为耿介,不是跟他一样人品的人不能跟他做朋友。跟陈琡同院有个好耍小计谋的人姓武,是元衡宰相的后人,就是汾阳公主的乘龙快婿。陈琡跟他共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带领全家退居于茅山。陈琡跟妻子分居,隔一
卢鸿
玄宗徵嵩山隐士卢鸿,三诏乃至。及谒见,不拜,但磬折而已。问其故,鸿对曰:"臣闻老子云,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鸿,敢以忠信奉上。"玄宗异之,召入赐宴,拜谏议大夫,赐章服,并辞不受。给米百石,绢百疋,送还隐居之处。(出《大唐新语》)
唐玄宗徵召嵩山隐士卢鸿,下三次诏书卢鸿才应召入朝。到拜见玄宗时,卢鸿不跪拜,只行鞠躬礼。玄宗问:"卿见了我为什么不依礼跪拜?"卢鸿回答说:"臣听说老子聃曾经讲过:礼,不讲忠信,不可用它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野之臣卢鸿,保证用忠信侍奉皇上。"唐玄宗既惊异又高兴,赏赐卢鸿御宴,并下诏拜卢鸿为谏议大夫,赐给他官印、朝服。卢鸿一一辞谢不受。玄宗得知后越发感到他是奇人,另赐给他米一百石,绢一百疋,命人将卢鸿送回嵩山他隐居的地方。
元结
天宝之乱,元结自汝濆,大率邻里南投襄汉,保全者千余家。乃举义师宛叶之间,有婴城捍寇之力。结天宝中师中行子。始在商於之山称元子,逃难入猗玗之山称猗玗子,或称浪士。渔者呼为聱叟。酒徒呼为漫叟。及为官,呼漫郎。(出《国史补》)
【译文】
唐玄宗天宝之乱,元结从汝濆率领乡邻南投襄汉,保全了一千多家人的性命。并且他在宛叶之间组织义军,立下了护卫城池抵御贼寇的功劳。结天宝中师中行子。起初在商於山称元子,逃难进入猗玗山称猗玗子,或者称浪士。打渔的人称呼元结为倔老翁。酒徒们称元结为放荡的老翁。等到元结当官以后,同僚们称他为漫郎。
贺知章
贺知章性放旷,美谈笑,当时贤达咸倾慕。陆象先既知章姑子也,知章特相亲善。象先谓人曰:"贺兄言论调态,真可谓风流之士。"晚年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共传宝之。请为道士归乡,舍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子为会稽郡司马。御制诗以赠行。(出《谭宾录》)
【译文】
贺知章性情豪放旷达,非常健谈,当时朝野的贤达人士都倾慕他。陆象先是贺知章的姑表兄弟,知章对他非常亲密。陆象先对人说:"贺大哥不论从文章词赋,还是从举止情态看,真真称得上是个风流才子啊!"贺知章晚年越发放纵怪诞,更加不约束自己,自称为四明狂客。他酷爱饮酒,而每次酒后必吟诗赋词,而且动辄成篇成卷,文不加点,佳作连篇,而且出类拔萃。贺知章又善写草书,。他的墨宝多被人索要当作珍贵的物品收藏。贺知章晚年请求还乡为道士,并将自家私宅舍出为道观。皇上准许了他。同时赐拜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并亲手写诗为贺知章送行。
顾况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有时宰曾招致,将以好官命之。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吴中皆言况得道解化去。(出《尚书故实》)
【译文】
顾况崇尚疏淡隐逸,接近在山野间修炼的术士。有一次当朝宰相将他招见来,说要给他一个最好的官做。顾况当场写诗一首回答这位宰相:"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来,在顾况的家乡吴中,乡人们都传说他到晚年已经羽化升仙了。
陈琡
陈琡,鸿之子也。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或一年半载,与妻子略相面焉。在职之时,唯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见。自述檀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其僧云:"行若独车轮,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薛能幕于徐,自丹阳棹小舟至于彭门,与弟相见。薛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薛乃携舟造之,话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玉堂闲话》)
【译文】
陈琡,陈鸿的儿子。陈鸿曾给太傅白居易的名诗《长恨词》作过注释,文章的品位极高,是个优秀的官员。唐懿宗咸通年间,陈琡辅佐廉使侍常郭铨之在徐州做幕僚。这时的陈琡性情尤为耿介,不是跟他一样人品的人不能跟他做朋友。跟陈琡同院有个好耍小计谋的人姓武,是元衡宰相的后人,就是汾阳公主的乘龙快婿。陈琡跟他共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带领全家退居于茅山。陈琡跟妻子分居,隔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