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早日归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次贵府女郎先后立下奇功,圣人闻之甚喜…但朝中上下,就赐封之事,却有诸多异样之声,许多大人皆认为女子为将于制不合,为此争执不下…」  

钦差太监话至此处,往上方揖手,继续道:「然圣人惜才心切,认定常娘子虽为女儿身,却有将星之相…圣人为此力排众议,又借天意之说,方才有了这道破除先例的封赏敕书。」  

常阔闻言面露感激惶恐之色,抬手:「如此,常阔要代小女多谢圣人抬爱看重。」  

但乔央的信上怎么说,这赐封武将之事,是一把高龄的褚太傅凭着一张嘴,在早朝之上硬生生争来的结果呢?  

这不重要,他心中有数即可。  

常阔面上维持着谢恩之色。  

钦差太监笑着去虚扶他的手。  

旋即,又看向一旁的肖旻,含笑道:「圣人听闻,如今军中有两位将军坐镇,已是上下一心,想必很快便能击退徐氏乱军…」  

肖旻:「肖某资历尚浅,日后还要多多仰仗常大将军与宁远将军。」  

钦差太监含笑点头,很好,不争强,懂得示弱伪装,是个沉得住气的聪明人。  

他也乐得「配合」肖旻的谦虚之辞,以将常阔高高捧起:「圣人一向对常大将军寄予厚望…常大将军本已贵为我朝一品骠骑大将军,若此番得以击退徐正业,来日得胜还朝之时,必然便是论功封侯之日了。」  

四下众人神情微动。  

封侯?  

这钦差太监虽是以自身立场说出的这番话,但既敢当众明言,想必正是圣人之意…圣人这是在提前许诺常大将军?  

而此次钦差前来…他们本以为,或会等到易帅的旨意,毕竟经李逸之事后,任谁都看得出,如今常大将军才是最适合担任主帅的人选,但等到现下,却并无易帅的动静。  

所以,圣人仍无意让常大将军为主帅,执掌大军兵权…  

这是考虑到频繁易帅不利于军心,还是某种提防戒备?  

封侯的许诺,除了激励之外,大约还存了安抚之心…  

这便是君王的驭下之法吗?  

众将军们心中各有猜测分辨。  

常阔浑然不觉,只哈哈大笑道:「那常某便斗胆借公公吉言,以期来日了!」  

端是一副对这张大饼十分心动受用的模样。  

哪个武将不想建不世之功,封万里王侯,名留青史,以继后世呢?  

常阔对此表现的甚是热衷,闺女被封作将军之事显然也令他面上十分有光,因此,特令人奉上红封:「…诸位公公于年关之际远道而来,实是辛劳,此乃常某小小心意,诸位切莫推辞!」  

钦差太监作势推辞了两下,便也笑着收下了,再三与常阔道贺,口中赞叹:「…常大将军得女如此,实是令人艳羡非常!」  

此类祖坟起火之言,常阔是真的爱听,也不嫌这太监话多了,面上笑意愈发真切。  

末了,那钦差太监望向常岁宁,含笑道:「圣人也有一言,要咱家转达常娘子。」  

他望着那身穿青袍,做出静听之态,却并无半分受宠若,或惊惶然紧张的女郎,笑着道:「圣人愿宁远将军早日平定江南祸患,圣人会在京中静候常娘子平安回朝归家之音…」  

常岁宁面上无波动,只垂下眼睑。  

归家?  

这个「家」字,算是表态示好吗?还是在告诉她,她已经确认了是她?  

想等她回京,再续「家人」前缘?  

话说的当真很好听,尚且试图以家人自居,但实际上,却连兵权都不敢试着交付——因为对方很清楚,若以老常为帅,这兵权便也等同交给了她。  

常岁宁对此谈不上有分毫不满,更无失望可言,对方是一位帝王,在没看到她真正的、可以掌控的「忠心」之前,多疑谨慎,无可厚非。  

各人皆有选择,对方选择做一位帝王,为此做出的诸多举措,她都很能够理解。  

但屡屡以亲情作为诱饵,要她献出可信的忠心,此举她实在很难苟同。  

况且,既然人人都有选择,她如今二世为人,也理应可以拥有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她们都是自由的,谁都没有立场去绑架对方做任何事,她两世皆不曾试图要求对方去做一位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母亲」,同理,在还清了对方的生恩之后,名为「女儿」的这个枷锁也绝不能再困缚于她。  

二人互不亏欠,也不必互相感化,日后如何,各凭本事造化便是。  

常岁宁抬手,只道:「多谢圣人看重。」  

那钦差太监笑着与她点头。  

而后,又关切问起了常岁安的伤势情况。  

关切罢,即问道:「不知如今常郎君在何处养伤?临行前,圣人多次提起常郎君,实是挂心,特命我等带来了药材补品,以代为探望…」  

「阿兄如今在一位神医处静养,一切皆好。」常岁宁道:「只是那神医住处,距此地有数百里远,沿途又时有乱军踪迹出没,各位公公皆是有圣命在身的钦差贵人,很容易被乱军暗中盯上,实不宜冒险前往。」  

「这…」那钦差太监面露思索迟疑之色。  

他听得出来,这小娘子话中在传达两重意思,一是担心他们会落入乱军手中,二是不愿因他们而暴露了常岁安的养伤之所。  

这就是不想他们去打搅的意思了。  

常阔也紧随道:「圣人的心意,常某心领了。无奈如今局面特殊,唯有待来日常某归京之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