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性情天差地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谁人不知圣人随着年纪渐大,待一双早去的儿女愈发思念入骨这常岁宁如此费心临摹崇月长公主字迹书画,并将此事宣之于众,当真不是为了圣人的另眼相待吗区区一介孤女,仗着幼时为先太子所救这些许瓜葛,便已经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偏爱,竟还不肯满足吗看着那少女从始至终都过于从容的神态,明洛袖中手指悄然拢紧。  

若细看,便可知对方刻意在仿照的恐怕不只是长公主的字迹“女使可要上前看画吗”一旁侍女轻声问。  

明洛的视线定在那少女脸上“不必了,已看得不能再清楚了。”  

片刻后,她将视线收回,平复了心绪,继而朝一旁的崔璟走了过去。  

“崔大都督。”  

崔璟闻声转头,微一颔首“明女史。”  

见他并无半点意外,明洛便知自己所想没错纵她着常服以幂篱遮面,他也早就认出她来了。  

至少他对她的确是称得上熟悉的不是吗这些年来,他不是领兵在外,便是于京中忙于玄策府事务,每日出入于玄策军与宫城之间,身边唯一能与之说上两句话的女子便是她了。  

她很早前便知道,姑母也曾说过,那些养在闺阁里的寻常女郎,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唯有她是不一样的,她自幼在宫中得姑母亲自教导,她有学识有眼界甚至有参政之权,是唯一可以与他并肩之人。  

所以她从不心急,也从未有过其它担忧。  

可自他此番回京后,那个并非突然出现的人,却突然出现在了他面前,也突然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中那人所作所为皆超出了她的预料,看似横冲直撞,却的确凭着这份横冲直撞有效打破了原本的平静无论是今晚解氏之事,还是他原本从无偏离的视线那视线,现下似乎真的开始偏离了。  

尤其是他方才从常岁宁口中听到了崇月长公主殿下的名讳,这已经足够他的视线继续偏离了。  

大云寺中的秘密,他与她皆是知情者。  

故而在一次次的祭祀中,她能感受得到,他待崇月长公主亦是存有敬佩之心的。  

那样夺目却早逝的人,来不及留下什么瑕疵,只留给世人一份惋惜,便总是容易叫人心生仰望的,连他也不曾例外。  

但死了的人已经死了,再特别也已经不在这世上了。  

可现下,却有这样一个人堂而皇之地仿照着崇月长公主的笔迹四处招摇,甚至不只是笔迹,妄图借崇月长公主之名,来为自己博取诸多瞩目与好感此行径当真如跳梁小丑般异想天开明洛强压下心头那不被自己承认的不安,看着被众人拥簇着的少女,似笑非笑道“字画固然容易临摹仿照,但常娘子性情与行事,同长公主殿下却是天差地别。”  

崔璟看着常岁宁的方向“长公主殿下生前是何性情,你我皆无从知晓详细。”  

明洛神情微滞,转头看向他,尽量让语气听起来随意如常“崔大都督待常娘子,似很有些不同是因常大将军之故吗”  

崔璟“无甚不同。”  

分明是否认之言,明洛却愈觉无法放松。  

他竟开始撒谎了。  

他是从不屑撒谎的。  

或者说,他根本不曾意识到自己在撒谎如此反常反应,还不能证明待对方的不同吗明洛似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未再多言多问,道“时辰不早,是时候回宫了,我便先行一步了。”  

崔璟颔首。  

明洛福了福身,转身带着侍女离去。  

其下楼之际,一名身形高瘦留着两撇胡须的中年男子在酒楼伙计的陪同下快步正上二楼而去,那伙计边眉飞色舞地说着“虽说小人不通文墨,但也看得出那幅画非同寻常凡是见了的人,无不夸赞的东家您一看便知了”  

明洛身侧的侍女忍不住感慨“明日满京城怕是无人不知这位常娘子才名了。”  

“岂止是才名,她这幅画中所显,可不单单只是才气”明洛跨出登泰楼,夏日里就连扑面而来的夜风也带着燥热,她抬手摘下幂篱,眸中有一丝极淡的嘲讽“今日这解夫人,折了自身多年威望,倒是专给她添光来了。”  

她不想再谈论此事,上了马车遂阖目歇息,侍女便也不再多言。  

楼中,褚太傅望着那幅画,欲言又止。  

察觉到老人方才略有些伤怀的情绪,常岁宁刻意转开话题问“那依太傅看,晚辈这幅画能与长公主殿下有几成相似”  

褚太傅理着胡须轻“哼”一声“小女娃不要自满,两成最多了。”  

虽然这女娃很好,但他的学生才是最好的“两成也很多了嘛。”常阔道“宁宁这可是无师自通自学来的”  

常岁宁笑了一下。  

老师说两成,那大约是三四成。  

余下那六成不同,有三成是她刻意掩饰,另外三成大约便是真的不同了人的心性会随着环境而转移,笔下书画亦是心性的写照。  

离开大盛独自在北狄的那三年间,她大约是变了一些的。  

而老师和老常他们,都未曾有机会可以再见到之后那个她。  

不见也好。  

那样的她也无甚可见的。  

常岁宁含笑望着面前说笑着的旧人们。  

现在如此相见就很好。  

“这不是孟东家么”常阔笑哈哈地朝来人招手,“我正要找你呢”  

他与登泰楼的东家是认识的,或者说这位孟东家守着登泰楼这么一座生意红火的京师第一酒楼,与京师的权贵官员们或深或浅都是认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