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性情天差地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故而在外人眼中,常阔与其熟识,再正常不过。  

那位孟东家上前笑着与众人一一揖礼。  

常岁宁看向他。  

上回和孟列相见,还是十五年前,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夜。  

但那时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灯火昏暗,对方的脸色好似哭坟,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她就此散去的提议。  

她便不再勉强,并又画了个饼,叫他们给酒楼改名,好好苟着性命,等自己从北狄回来。  

孟列彼时含泪叩首,她走时回头瞧了最后一眼,只见对方跪在那里抬头目送着她,鼻涕一把泪一把,实在狼藉好笑。  

眼下这般模样,倒是光鲜亮丽。  

随着年纪渐长,更添了沉稳圆滑之气,与人揖手逢迎间,周身好似隐隐透出一股绝世奸商的光芒嗯,她当年果然好眼光。  

似察觉到了她的目光,孟列转头看来,露出笑意“想来这位便是常小娘子了吧”  

常岁宁也朝他笑了笑,颔首“正是。”  

“这想来便是常小娘子所绘之山林虎行图了”孟列说话间便去看画,面上渐显惊叹之色。  

片刻后即道“孟某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与否”  

按常理来说,常岁宁当回一句“那就别讲”,然她已预料到对方要说的话大约是她想听的,故很客气地点头“孟东家但说无妨。”  

“常娘子此画,不知可否留在孟某这登泰楼中”  

常岁宁刚想点头,却听常阔先拒绝了“虽称你一句老孟,但你也不好老说这梦话”  

孟列摊手“在下又非伸手白要”  

常阔吹胡子“这可不是银子的事儿谁缺你那仨瓜俩枣”  

他还想把画带回去挂正厅里呢乔祭酒也附和着点头。  

他还想把画带回去挂书房呢褚太傅也点头。  

他正愁着怎么开口讨要才不会显得自己太爱占便宜呢孟列笑着道“常大将军先别着急啊,这画说到底是常小娘子所画,是否还须问一问常小娘子之意”  

若他没看错的话,这小娘子是乐意的。  

果然,便听常岁宁道“阿爹,我觉得孟东家此提议甚好此画若能留于登泰楼内使人共赏,于它而言也是个好归宿了。”  

常阔隐约听明白了。  

乔祭酒看向那画,也懂了常岁宁话中所指。  

这幅今晚被她拿来自证清白的画,就此留下,或更有意义。  

“可为师也实在喜欢得紧”乔祭酒做出忍痛割爱之状。  

常岁宁“回头再给老师画一幅便是了。”  

乔祭酒这才露出满意笑意。  

常岁安忙道“宁宁,咱们家里也缺一幅画”  

常岁宁“回头便画一幅更大的。”  

褚太傅望着画叹气又“啧啧”两声,不说话。  

常岁宁颇有眼色“太傅若喜欢,晚辈哪日也画一幅使人送去”  

“这”褚太傅想要客气一句却到底没敢冒险,理着胡须道“虎嘛瞧着太凶了些,夜里瞧见了要发噩梦的,我更喜欢竹啊石啊这些清幽养性的。”  

常岁宁会意点头。  

“阿兄你要不要也过去叹两口气”魏妙青难忍诱惑。  

魏叔易笑了一声“瞎想什么呢,没瞧见都是给长辈的么”  

给长辈的啊一旁的元祥嘴比脑子快,忙压低声音问自家都督“大都督,那您要不要也讨一副回去挂咱玄策府里头”  

崔璟看向他“”  

是没听到魏叔易那句话吗还是觉得他就是长辈在自家都督眼神的注视下,元祥迟迟恍然,舌头打了个结,干笑道“属下开个玩笑嘿”  

都怪大都督成日同常大将军待在一处,阿点将军又常说什么一家人害得他潜意识里都要将大都督当作常娘子的长辈来看待了“阿娘”魏妙青又忍不住去扯自家阿娘的手。  

阿娘总是长辈吧“急什么,日后总有机会的。”段氏笑看向身侧的女儿“现下怎不怪阿娘常娘子长常娘子短了”  

魏妙青听得脸色一红。  

她之前哪里想得到常娘子教训起那解夫人来能如此招人喜欢的众人听闻常娘子同意将画留在登泰楼内,多也是乐见其成的。  

“如此神作,是该叫更多人来看一看的”  

“我等若哪日想来看画了,倒也能随时过来看一看。”  

“你醒醒,咱们哪有这么多银子来登泰楼”  

这句直中要害的话叫不少囊中羞涩的文人顿觉心口一痛。  

恰是此时,却见那孟东家朝众人揖手一礼,含笑道“孟某有幸得藏此画,自当与诸位共赏,日后诸位若想前来观画,亦可如今日此般,以诗文一首为柬入楼中小坐赏画孟某虽不比常大将军这般阔绰广宴诸位,但清茶一壶还是有的。”  

众人喜出望外,纷纷道谢。  

孟列转头低声吩咐伙计,去请城中最好的装裱师傅前来。  

而夜已深,此时便也终至散宴时了。  

常岁宁与众人施礼,面带笑意“来日望与诸位再聚。”  

诸人纷纷还礼。  

但此时,他们当中并无几人将此再聚之言当真。  

许多人走出登泰楼时,回头望一眼,犹觉这一日所历如赴了一场黄粱大梦。  

那些文人们散的快些,女眷们因存了想与常岁宁说一说话的心思便落在了后面。  

关于众女眷对解夫人之事的不齿与庆幸之言不必多表,余下的便是对那幅画的称赞与感慨了。  

那画中少女又岂止是常娘子一人而已“幸而今日是端午,阳气正炽,自然什么阴邪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