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天策(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观果然没死,而且和恭王李川一起,都在神策军中。  

而且看他们这个样子,像是变成了被人操控的行尸走肉!  

白晋中的意思很明白,如果苏牧要动手,恭王李川和王观是一定会参战的。  

除非苏牧愿意亲手杀死他们两个,否则一旦动手,苏牧就会束手束脚。  

就算苏牧有困住恭王李川和王观的本事也没用,谁知道白晋中有没有办法直接让恭王李川和王观自杀?  

“谈不上威胁,只是商量而已。”  

白晋中摇摇头,说道。  

“我想,天下也没有人会傻到来威胁苏大人吧。”  

白晋中虽然这么说,但威胁的意思毫不掩饰。  

除非苏牧不在意王观和恭王李川的死活,否则——  

白晋中心中笃定,苏牧一定不会动手。  

他曾经仔细研究过苏牧,他清楚,外人一直都说苏牧残暴狠毒,但其实苏牧是一个非常在意自己身边人的人。  

他把王观放进天策军原本是另有用途,却没想到今日就有了用途。  

苏牧看着白晋中,心中虽然有些愤怒,但更多是的是佩服。  

白晋中不愧名将之名,从最开始的当机立断,到现在的随机应变,一举一动,全都无愧他名将之名。  

眼见今日无法将苏牧杀死在这里,白晋中第一时间就变化了策略,丝毫没有将自己的面子放在心上。  

更是直接亮出了恭王李川和王观这两张底牌。  

把局势逼到了要么大家罢手,要么一拍两散的境地。  

在没有搞清楚王观和恭王李川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苏牧也是不愿意动手的。  

虽然他有把握制服王观和恭王李川,并将他们带离这里。  

“苏某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白大将军你这样的人了。”  

苏牧嘴角忽然露出一抹微笑。  

“今日就此作罢,我们会再见面的。”  

话音未落,苏牧脚下一踏,整个人已经冲天而起,霎时间就已经消失不见。  

白晋中看着地面上那蜘蛛网状的裂纹,心中闪过一抹后怕。  

好可怕的实力。  

万军之中来去自如。  

如果苏牧一心想要杀自己,自己真的能够活下来吗?  

白晋中心中有些动摇。  

他原本以为,只要他坐镇中军,有天策军和神策军在外,就算杀不了苏牧,苏牧想杀他也不可能。  

但是现在,白晋中有些不确定了。  

苏牧的实力已经强到了他看不透的程度。  

白晋中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强者,他不知道自己以往那些兵法到底会不会有效。  

不过好在,面前这一关算是应对过去了。  

“大将军!”  

两个副将一脸担忧地来到白晋中身边。  

他们现在终于明白了大将军为什么执意要将王观留在天策军中了。  

如果不是有王观这个人质,今日可就要危险了。  

谁能想到,苏牧竟然会强到这种程度呢?  

大将军早就料到了这一日,所以他留下了王观,今日让苏牧投鼠忌器。  

两个副将看着白晋中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是想当然。  

就算是白晋中自己,也没料到苏牧会如此强,更没料到苏牧会突然出现在武陵城。  

今日之事,只能说是误打误撞。  

他留下王观,最初的原因可不是为了这个。  

“让兄弟们加强戒备。”  

白晋中沉默了片刻,沉声道,“从今日起,天策军不眠不休,全力训练,早日成军!”  

他看向天空。  

以苏牧的性格,这件事恐怕还没完。  

一旦苏牧再次到来,如果天策军还没有成军的话,那恐怕就危险了。  

“副将——”  

白晋中叫过一个副将,低声吩咐道,“安排人,八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回京城。  

记住,一定要多派几路!”  

苏牧离开了岭南三州,这绝对是对付他的最佳时机。  

只要把这个消息传回京城,陛下自然会想办法来除掉苏牧。  

陛下一定会有办法,让苏牧永远无法回到岭南三州的!  

在陛下的旨意到来之前,自己只要守好军营就行了。  

白晋中思索了片刻,索性也不再回城,而是直接在军中住了下来。  

在解决掉苏牧之前,他会一直坐镇中军,亲自指挥!  

苏牧并未远离。  

他出现在距离神策军军营数十里外的一座高山上。  

神策军驻扎在武陵城外,毗邻大行山脉,苏牧现在所在的位置,便是大行山的外围。  

遥遥看着神策军的军营,苏牧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  

恭王李川、王观…  

这神策军的军营当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他回想着刚刚见到恭王李川和王观的情形。  

很明显,两人的状态相同。  

他们的样子像是完全不认识自己一般,就像是变成了活死人。  

但是他们又与尸魈不同。  

人还活着,但又不是完全活着。  

这就是苏牧对他们的感觉。  

恭王李川从一个真元境武者变成了合体境武者,恐怕跟他现在的状态有关。  

王观的修为提升倒是不算多,不过也达到了结丹境。  

正常情况下,王观就算有自己当年留给他的丹药,恐怕也修炼不到结丹境。  

“是因为实力的提升,所以变成了活死人,还是因为变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