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天策(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  

苏牧现在是自投罗网!  

如果这种情况下都杀不掉他,那还有谁能杀得了他?  

白晋中大喝一声,手上的关刀向着天空一指。  

“全军戒备,杀敌!”  

白晋中的声音回荡在军营当中。  

那两个副将迅速从身上取出令旗,然后奔到旁边的瞭望塔上,挥动手上的令旗,开始指挥大军。  

说时迟,那时快。  

天策军变动阵型,重新将苏牧团团围住。  

苏牧眉毛微微一挑,目光落在远处的白晋中身上。  

神策军大将军白晋中。  

和对方一样,苏牧也是一眼就认出来对方的身份。  

身为太平司指挥使,神策军大将军这样的人物,他岂能不了解?  

早年在大玄京城,太平司总衙的时候,苏牧就看到过白晋中这些人的情报。  

他脑海中闪过一道道关于白晋中的信息。  

十五从军,十七岁因功升迁,十九岁拜前神策军大将为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修为节节攀升,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化婴巅峰强者,此后十年履立军功。  

不到五十岁的时候成功突破到了合体境。  

个性稳重,不喜欢出风头,但一身实力,在大玄禁军之中堪称无人可及。  

这是一个顶尖的武将。  

苏牧心中暗自评价道。  

下一刻,苏牧嘴里长啸一声,身形冲天而起,然后向着白晋中扑了过去。  

擒贼擒王。  

只要捉到白晋中,这些士兵自然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被大军围攻,但苏牧并未痛下杀手。  

他和这些士兵无冤无仇,实在没有必要杀死他们。  

狂风吹过。  

天策军众人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出手阻挡苏牧。  

眨眼之间,苏牧就已经到了神策军大将军白晋中身前一丈外,伸手向着白晋中抓了下去。  

白晋中瞳孔收缩,他没有想到,苏牧的速度竟然会如此之快。  

那么多天策军士兵竟然丝毫都没能留住他的脚步。  

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不愧是名震天下的苏牧!  

白晋中心中暗道,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他表情严肃,手上的长枪一阵,如同出水蛟龙一般直刺而出。  

轰隆隆。  

惊雷破空。  

白晋中身上绽放出滔天的气势。  

一枪刺出,仿佛有千万条水龙随行,霎时间就形成一道九龙壁,向着苏牧平推而来。  

伴随着白晋中出手,军营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聚集起数百个弓箭手。  

那些弓箭手开弓搭箭,数百只铁羽大箭破空而至。  

苏牧嘴角微微一扬。  

白晋中的实力比传说中还强,他的应对也显露出丰富的战斗经验。  

如果对方刚刚稍微有些迟疑,现在苏牧已经得手了。  

不过白晋中的反应十分迅速,他一瞬间就采取了最正确的应对方法。  

而且他背后那些士兵,和他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  

这神策军,确实比神武军强得多。  

念头闪动之间,苏牧手上赫然出现了一柄长枪。  

火尖枪!  

白晋中的武道真意为水,他一出手,是水龙随行。  

苏牧出手,赫然为火。  

以火尖枪,用出离火异象。  

霎时间,万朵火莲在枪尖绽放开来,化作了滔天的火焰。  

火焰瞬间将漫天水龙蒸干,化作浓郁的白色雾气。  

那些铁羽大箭,更是连靠近苏牧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被火焰烧得熔化开来。  

一时间,浓郁的白气将苏牧和白晋中全都笼罩在内。  

天策军和更远处的神策军全都踟蹰不前。  

只听到白雾之中传来几声沉闷的碰撞声。  

紧接着,一道人影从白雾之中倒飞出去。  

“大将军!”  

瞭望塔上的两个副将同时失声惊呼。  

那倒飞而出的人影,赫然正是神武军大将军白晋中!  

白晋中人在空中,就已经一口鲜血喷出。  

说时迟,那时快。  

就在这个时候。  

一道长枪从白雾之中飞出,枪尖如同燃烧着熊熊火焰一般。  

长枪朝着白晋中的咽喉飞了过去。  

众人的目光看到长枪的尾部有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掌,手掌的主人,赫然正是苏牧。  

两个副将心中大急,身形飞起,向前扑去,想要救援白晋中。  

军营外的那些神策军,也纷纷怒吼着向营中杀来。  

距离更近的那些天策军也没有愣着,他们也是纷纷出手,想要阻止苏牧。  

众人的速度丝毫不慢,甚至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之快。  

但他们再快,也快不过苏牧。  

眼瞅着火尖枪的枪尖距离白晋中的咽喉已经只有一尺之遥。  

白晋中眼中露出绝望之色,他甚至已经放弃了挣扎。  

苏牧,太强了。  

比传说中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要是早知道苏牧这么强,刚刚他根本不会有半点杀死苏牧的念头。  

如果早知道苏牧的真正实力,刚刚他就会采取完全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如果是那样的话,以神策军和天策军的实力,他居中坐镇,就算杀不了苏牧,至少也是自保无虞。  

但战场上没有如果。  

一个错误的判断,就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对敌人实力的错误估计,在战场上是致命的失误。  

他白晋中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