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西州有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要不是供奉药师佛的就好?  

风洛闻言微微一愣,而后反应过来,有些惊讶的看了姜临一眼。  

姜临的意思已经很简单了,和火云洞以及北极合作的佛尊,极有可能就是药师佛。  

甚至于,其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让人更加毛骨悚然的含义。  

那就是,很有可能,佛门除了药师佛之外的佛尊,都已经陷入了某种恐怖的变动之中。  

这显然是姜临的猜测,所以姜临也没有明说出来。  

但只要一想到这个可能性,风洛就觉得脊背发冷。  

佛门很大,非常大。  

单单是佛尊,就有足足四十八位,更不要说,还有十数位堪比佛尊实力,甚至还可能超出的菩萨。  

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些古老的存在。  

比如,不见佛尊之名,但却连佛尊也要尊崇的烂陀寺龙树菩萨。  

其他的不说,单单是佛尊,除了有数的几个之外,其余都是大神通者层级的存在!  

这般庞大的势力和底蕴,得是什么样的变动,才能让这些佛尊菩萨都陷入其中?  

风洛忍不住去想。  

姜临没有说话,只是默不作声的赶路。  

神识散开,在这满是佛气的西牛贺洲之上找一个寺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想找一个没有供奉药师佛的寺庙更简单。  

佛门很庞大,庞大意味着繁杂,繁杂意味着枝杈极多,而在这繁多的枝杈之中,想要取得竞争力,就必须做到专精。  

也就单独的供奉某一位佛尊亦或者菩萨,将自身寺庙的独特性拉满。  

这样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说起来虽然市侩,但却也现实,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这么干的都不在少数,毕竟论起繁杂,道门内部比佛门也不遑多让。  

甚至姜临自家的道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普天诸神,只供奉了寥寥几位。  

很快,就在不远处的下一个绿洲之中,姜临就发现了一个寺庙。  

相比于上一个绿洲的贫瘠,甚至需要一个老和尚连续化缘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才能立起一个寺庙不同。  

这个绿洲之上的寺庙,占地足足有千亩,华丽而宏伟,无一处不精致,无一处不辉煌。  

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神境一般。  

这显然是一个大寺,无数的朝圣者从远方赶来,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朝圣。  

这些密密麻麻仿佛蚂蚁一般的朝圣者,所汇聚而去的地方,便是那大寺的大雄宝殿。  

姜临站在半空,低头俯瞰那寺庙。  

眸光沉静,仿佛看穿了那鎏金瓦片与雕梁画栋,直接看到了那大雄宝殿之内所供奉的佛尊。  

那是一个鎏金的佛像,足足有三丈余高,周身鎏金,却没有什么宝相庄严,反而是肚囊宽大,笑口常开的喜庆模样。  

让人一看就打心眼里涌出平安喜乐的惬意感觉来。  

竖三世佛之一,未来佛弥勒佛祖,又称之为东来佛祖。  

一位毋庸置疑的大神通者,也是未来的佛门世尊,这是未来佛果位所注定的因果。  

但,过去不及,现在长驻,未来也永远都是未来。  

只要如来世尊还在,这个因果就只能是因果,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东来佛祖在佛门之内的地位。  

虽然在东来佛祖的头上,还有如来世尊,有过去燃灯古佛,有药师佛,但并不妨碍他三佛之下万僧之上的地位。  

这样的存在,显然是有资格让信徒为他独开一寺的。  

姜临也无所谓寺庙之内供奉的到底是什么佛尊,只要不是药师佛,姜临就能够借此确定一些事情。  

“但愿不要是我想的那样。”  

姜临喃喃自语着,深吸一口气,缓缓的落下了身形。  

没有惊动任何人,姜临便和风洛一块,出现在了大雄宝殿之内。  

抬头看着那巍峨但却喜乐的东来佛祖塑像,姜临出奇的有些迟疑。  

“临儿,怎么了?”  

风洛看出了姜临的状态不对,柔声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对?”  

“但愿不会有。”  

姜临揉了揉眉心,轻声说道:“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希望我不会真的查出一些什么。”  

之前就说过,佛门吃亏,是道门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如果佛门有了倾覆之灾,即便是道门也不愿意看到。  

因为那意味着三界维稳的一大势力被彻底的终结,对谁都不是好事。  

这个说法反过来也是一样。  

但现在姜临要做的,就是如果他真的查出了什么东西,那么佛门真的有可能迎来覆灭之灾。  

可姜临也没法不查,查不出东西还好,若是查出来却视而不见,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姜临自言自语的说着,抬起了眼睛。  

风洛紧紧的看着姜临,虽然不知道姜临要做什么,但那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却是那般的清晰。  

可是,在风洛的紧张注视之下,姜临却只是盯着那东来佛祖的塑像观瞧。  

风洛看到,姜临的神色没有变化,但她却听到了一阵急促的心跳声,来自姜临的体内。  

这让风洛骇然,是什么样的发现,能让一位太乙金仙,一位黑律法师,出现这般明显的身体变化?  

“奉请,司法殿主。”  

姜临在这时有了动作,摸出一枚巴掌长的漆黑羽毛,毫不犹豫的灌注法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