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再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宫笼罩在一片萧瑟惨淡之中。  

纸钱飘散,悬在屋檐下的招魂幡吹得啪啪直响。  

满殿都是绝望悲痛的哭声。  

武三思右手缠着厚厚的绷带,他躺在棺木边,蜷缩着身体。  

浓烈的尸臭味溢满大殿,武三思什么反应都没有,不哭不闹,释然而平静地躺着。  

武攸暨、武延基等人携带家眷,忍着臭味抹眼泪,不时哭嚎一声。  

魏王正妃李仙蕙蹙紧柳眉,眼底竟有些同情之色。  

她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武三思恐怕已心存死志。  

作为一个人,成了残疾。  

作为一个父亲,儿子死光。  

作为一个丈夫,眼睁睁看着妻子被掐死。  

作为一族族长,家族庄园沦为无人区,族人仿若猪羊被肆意宰杀。  

作为一个政客,废储的风波越闹越大,坊间百姓都极力抵触一个残废做太子,眼看储君位置难保。  

谁还能比他更悲痛凄惨?活在世上就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人间不值得啊!  

“执干戈兮灵旗矗,魂兮归来,永守亲族,魂兮生有命兮归山河”  

殿内响起了嘶哑咿呀的曲调,武三思抬头望殿顶,左臂摇啊摇。  

“魂兮,归来呀”  

他又露出僵尸般的笑容,笑得诡异而可怕。  

武攸暨眼睛赤红,泛着凶狠,上前大声道:  

“殿下振作起来,找张巨蟒复仇!”  

披麻戴孝的武家族人一阵沉默,武延基微不可察的撇嘴。  

你知道叔叔经历过什么?  

劝别人振作,天打雷劈!  

“爹爹来了.......”武三思喃喃了两声,单手扒在棺木顶端,就打算爬进去。  

武攸暨拼命抱住他,两人颓丧地坐到地上,后背抵住冰冷的棺木。  

雕花缕空的铜炉里爆出微弱的火花声,武三思微微睁眼,光芒刺得他酸胀的眸子生疼。  

“为什么不杀了我,张巨蟒,为什么不杀了我。”  

武三思心中尖锐痛楚,渐渐变得麻木而茫然。  

就在这时。  

“陛下驾到——”  

太监阴凉尖利的嗓音响彻东宫,伴着沉缓的脚步声,一袭白色常服的武则天走进正殿。  

众人额头贴地,恭声道:“参见陛下。”  

武则天幽暗而复杂的目光锁定武三思,叹了一声。  

“节哀顺变。”  

“嗯。”武三思简短地应了一个字。  

武则天扫了几口棺木,沉声道:  

“人死了净土为安,即刻葬入皇陵。”  

“不许!不许入葬!不许!我要陪着他们!”  

武三思似已疯癫,来来回回不断地嚷这几句。  

窗外不知何时起了风,夹杂着雨滴,阴测测地吹打在窗棂上。  

滴滴答答!  

武则天心神恍惚,事情怎么就变成这样呢。  

她回过神,只轻轻说了一句:  

“情绪过激,容易伤身,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帝国储君背负着沉重的担子。”  

殿内余人俱是静默,他们听懂了话外之音。  

不管外界有多少声音,不管你是不是残废,朕坚定且执着,绝不会废储!  

武家族人非但没有激动,反倒压抑着愤怒的情绪。  

还要再榨干最后的利用价值么?  

还嫌殿下不够凄惨?  

已经遍体鳞伤了,放过他好不好。  

或许一开始,殿下就一脚踏进了悬崖边,昨夜跌落深渊,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储君说起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朝野早就看透了,就是一把刀!  

一柄刺向张巨蟒的利刃!  

随时能舍弃,随时可以将罪孽推在利刃身上。  

昨夜的劫难,执刀手一时失策,沾了满手鲜血,不得已站出来承认罪责罢了。  

武攸暨鼓足勇气,满脸凛然道:  

“陛下,别再把武家拖进这潭浑水…”  

武则天脸色沉了下来,目光森然地盯着他:  

“行,那你除爵罢职,滚回并州!”  

“臣…”  

武攸暨张了张嘴,面色灰败暗淡,眼底一丝羞愧。  

他终究舍不得荣华富贵,过惯了养尊处优皇族生活,谁还想继续过看人眼色的日子。  

武则天收敛情绪,继续望向武三思,柔声道:  

“好好静养,朕尽快给你找一门亲事。”  

此话,让李仙蕙脊骨发凉,头皮都险些炸开。  

这就是冷血无情的政客!  

太子妃的遗体摆着这里,都还没入葬,竟然迫不及待寻觅婚事。  

有婚事有孩子,这储君位置才能重新坐稳。  

她脑海里突然浮现一个清新俊美的男子,能屡次压制陛下动弹不得的存在。  

那他,又该残忍到何等地步?  

武三思一张脸孔如纸般苍白,目光凄凉而悲伤。  

泪水溢出眼眶,从他的眼角掉落。  

武则天很敏锐的察觉武三思状态稍好一些,看来权力的诱惑能抵消绝望的悲痛。  

“朕这就传召弘农杨氏,择一适龄女子,若你不介意,生养过的寡妇最好。”  

武则天声音清冷,这番话说得很平静,甚至视线还停留在棺木上。  

武三思张了张嘴,嘴里却发不出声音来。  

他把脸贴着冰冷的棺木,竭力平复几乎撕裂粉碎的剧痛。  

过了很久很久。  

他开口了。  

声音就像指甲摩擦地板,发出令人恶心的嘶哑声:  

“陛.......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