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震惊(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气氛紧绷,紫宸殿沉寂得可怕。  

衮衮诸公,不平则鸣!  

“张巨蟒一手造就这么多无辜的冤魂,却把罪名安在朕的头上,你们这群欺君蠹国的奸佞!”  

武则天越说越怒,就像一头喷火的凤凰,随时会将满殿群臣灼烧殆尽。  

朝堂一片沉默,群臣一步不退。  

汇聚而来的气势与帝王权威相抗衡!  

官僚集团统一战线时,这股力量太过庞大!  

崔玄暐冷眼相视,目露讥讽。  

老虎虽然发了威,但是伤不到张巨蟒一根毫毛,已经有几分病猫的嫌疑了。  

当皇帝再一次以失败者形象呈现在天下人面前,那皇权将愈来愈软弱。  

软弱便可欺!  

张巨蟒为什么可怕?  

为什么会让天下各阶层胆寒?  

因为此獠没有败过!  

从来没有!  

甚至连一点挫折都不曾经历过。  

就算是生杀予夺的帝王,都没资格让此獠尝败果!  

前方横贯着无边炼狱,此獠亦能风轻云淡的跨过去。  

权力场本质上就是一场吞噬的游戏。  

你扮演皇帝角色就是最大的一条鱼,一旦展现颓势,自然会有虾米壮着胆量去啃噬大鱼血肉。  

他眯了眯眼,语气铿锵有力:  

“事已至此,请陛下公开忏悔罪过,下罪己诏反省!”  

反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时候轮到帝王反省了?  

坐在御座上的武则天,脸庞血色一点点褪去。  

这一刻,这位九五之尊感受到了巨大的屈辱!  

那是席卷全身,深入骨髓的耻辱!  

她目光掠过崔玄暐,死死盯着狄仁杰。  

这个饱经风霜的帝国宰相,眼神浑浊而灰暗,竟看不到一丝愧疚之色。  

狄仁杰迎上目光,坦然对视几秒,沉声道:  

“陛下,储君为何拥有调遣禁军之权?  

“突袭中山王府的命令,为何要绕过政事堂?”  

“满城怨声载道,用该以何种方式平息民怨?”  

近乎尖锐的指问,清晰传入群臣耳里。  

众人纷纷点头,义愤填膺。  

狄公说得没错,陛下你要是再不认罪,咱们就该掀下遮羞布了!  

武则天脑海轰然一震,感到一根无形的绞索已经套上她的脖颈,而周遭的空气也已变得日渐稀薄。  

她目光呆滞,脸色颓败,像是一个被人抛弃的老人,像一个众叛亲离的失败者。  

罪己诏!  

不但要写自己的罪过,还要制成公文,在天下人面前公开散发。  

这不啻于在天下面前裸奔,强烈的羞辱感竟让她有些透不过气来。  

殿内的世族官员,心里顿时滚过一阵莫名的兴奋和战栗。  

被打压这么多年,世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好好欣赏女皇忏悔的姿态。  

罪己诏一下,她精心塑造的仁君人设就崩塌了。  

从皇权角度看,那是一个沉重且难以挽回的打击!  

一个执政者,如果不能维护民众的利益,那她就是不合格的。  

武则天双目赤红,已有了歇斯底里几近崩溃的迹象。  

似是在故意跟她作对,群臣动作整齐划一,纷纷跪倒高呼:  

“请陛下,下罪己诏!”  

“请陛下,下罪己诏!”  

“请陛下,下罪己诏!”  

冗长的死寂,朝殿犹如阴冷森寒的墓窖。  

群臣保持跪姿,他们很笃定陛下就是一头困兽。  

拼命挣扎也是徒劳。  

武则天目光前所未有的冰凉,气血翻涌过后,头脑保持超常的冷静。  

她用力闭上眼睛,短短片刻间,就已经下定决心。  

然后,再次睁开眼,凤眸透着疯狂的冷冽。  

皇帝仰起头,终于张口认罪:  

“朕不念率德,诚莫追于既往.....”  

“陛下。”  

崔玄暐截住她的话,毕恭毕敬作揖道:  

“请拟定诏书。”  

满朝文武相继附和。  

单凭你一张嘴说有什么用,皇帝金口玉言,但解释权还在你手里。  

只有通传天下的诏书,才能盖棺定论。  

武则天用力咬紧牙关,心血急剧翻腾,喉间一阵阵腥甜。  

忍耐!  

今日承受的屈辱,他日加倍奉还!  

“拟旨!”武则天脸孔阴沉。  

“朕之过失致龙骨毁,天下怨结......”  

“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句句字字,掷地有声。  

长达一刻钟,大殿只剩下这道嘶哑的嗓音。  

群臣面面相觑,较为满意。  

虽说其辞流于形式,其情惺惺作态,但皇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剖析过错,那就行了。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皇权向臣权让步了?  

负责草诏的上官婉儿手捧圣旨,踱步到御座旁。  

武则天扫视大殿,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他们脸上,似乎想记住每一张脸。  

她接过圣旨,深呼吸一口气,颤巍巍取来天子玉玺。  

“砰!”  

染上印泥,宝印大力盖在诏书上。  

怒火高涨满脸杀意的神皇陛下,冷笑连连:  

“诸君,可还满意否?”  

群臣毫不动容,齐声道:  

“陛下英明。”  

满意?  

他们肯定是不满意的,但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  

真要按照朝堂意志,日益昏庸残暴的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