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徐庶到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扬州。  

彭蠡泽上。  

刘琦和甘宁、黄忠正趴船上的舆图前。  

自己把堂兄刘磐支到零陵,长沙中郎将黄忠则被他已老爹的名义要到了自己身旁。  

“禀郎君,魏什长回来了。”  

一名亲卫进门而报。  

“哦?魏延回来了!”  

刘琦领着二人快步出门,只见魏延恭敬站在甲板上,身旁还有一名文士,不禁大笑上前行礼道:“没想到元直先生竟亲自前来,刘琦有失远迎!”  

甘宁和黄忠却是异样看了徐庶一眼,微微拱手,却未言话。  

郎君心心念念的大才,竟然只是一位二十六七的小青年?  

“庶见过郎君,见过两位将军。”  

徐庶回了一礼,问道:“庶代好友问一句,我与阿亮躬耕于南阳,声明不显,郎君如何知晓我等姓名?还一眼认出在下,并非吾那位好友诸葛亮?”  

“哈哈哈,元直所问,琦可以作答,不过回答之前,元直先得为琦解决一两难之选。”  

刘琦目带狡黠之色望着徐庶。  

“郎君英武之才,尚且两难,庶可不敢言定能为郎君解忧,郎君请说。”  

徐庶笑着回视刘琦,话虽未说满,眸中却也尽是跃跃欲试之意。  

这位大郎君在考校他,又何尝不是他考校刘琦的好时机呢!  

“如今袁术大势已去,仅剩庐江、九江、沛国三地;豫章则为江东孙策所占,除此之外,会稽、吴郡、丹阳三郡也尽在孙策之手。  

而我军列于彭蠡泽上,北可击庐江,南可进豫章。我这两位大将一个以为当北进,一个以为当南下。”  

刘琦说着,伸手一指身后笑道:“兴霸、汉升,今日大贤在此,说说你们的理由。”  

二人对视一眼。  

甘宁先上前拱手道:“先生,袁术对我荆州无甚防备,甘宁以为北击庐江,绝无战败之忧,或可一战而胜剿灭袁术,尽得两郡一国之地,亦可得大义!孙策今也是讨贼之师,南进豫章有失大义!”  

“末将以为不然。”  

黄忠看了一眼甘宁,面向三人道:“袁术败局已定,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有反抗之力,曹操和孙策都不愿强攻,我荆州又何需触这个霉头。  

而孙文台死于荆州,江东乃是我荆州死敌、心腹之患,不可不防,我军袭豫章削弱江东实力,再谋袁术不迟!  

至于大义,我等只知扬州牧刘繇已死,扬州被乱贼袁术所占,孙策占豫章又没有陛下之命,我军如何得知?我荆州只是出兵平乱而已,有何不可。”  

两人说完。  

目光便聚焦在了徐庶身上。  

“两位将军所言,各有其理。”  

徐庶嘴角微动,偏头看向刘琦:“不知郎君是愿做周公,还是愿效光武皇帝?”  

甘宁和黄忠神色一变。  

汉室尚在。  

这话可是大逆不道之言。  

要是在别处说,徐庶就算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徐庶这可真是直言不讳了。  

“愿做周公如何,效仿光武皇帝又作何?”  

刘琦眉毛一挑道。  

“将军欲作周公,那便大军北进庐江,趁各路诸侯无备,直捣九江活捉袁术。”  

徐庶目光扫着三人,话音一转向刘琦:“不过我猜郎君定不会做此选择。”  

“为何?”  

刘琦再问。  

其余二人也是齐齐望来,眼睛也是越瞪越大。  

刘琦本就是皇室之后,若为周公,必成一段千古佳话。  

而这徐庶,竟然一句话就把郎君定为有不臣之心。  

“郎君若要匡扶汉室,必要还权于天子,可这满朝文武皆是郎君之臣,天子可放心否?若郎君自罢群臣,群臣可无怨言否?”  

徐庶侃侃而谈,盯着刘琦肯定道:“值此乱世,为周公者,必有杀身之祸!”  

甘宁和黄忠望望徐庶,目中不屑之色渐消。  

设身处地而想,倘若若是天下大定,刘琦为做周公而免了他们的官职,他们肯定是第一个反对的那一批。  

“元直所言可谓鞭辟入里,那元直以为我军应当南进豫章否?”  

刘琦笑问。  

他本来就没想过做什么周公,现在有这么一位先见之明的谋士相助,日后以理服人也会简单许多。  

“南进豫章当然必要,不过庐江也可一试。”  

徐庶目望刘琦。  

“南北并进?”  

刘琦眼神微亮。  

“无需大军前去,只需一使者足以,袁术败亡在即,庐江郡也必然是人心惶惶,可派使者劝降庐江太守刘勋。”  

徐庶目光扫过三人,看向刘琦:“我军若攻豫章,刘勋必然会听到些许风声,已不可能有偷袭之效,试一试劝降何妨?”  

“徐先生高明!”  

甘宁大赞出口。  

他原以为自己的北进之言已经没戏,没想到这位徐先生硬生生想到了南北并进之法,还是可行之计,总算让他不觉得比黄忠矮一头了。  

“甘将军过誉了。”  

徐庶谦虚一笑,向刘琦进言道:“郎君,庶以为等文将军到来,大军合在一处,以迅雷之势攻下豫章,更能震慑刘勋,促使其降于荆州。”  

“元直所言甚是,不过嘛…”  

刘琦笑望三人:“若孙策命别人守豫章,我或许还要等文将军到来,可是他偏偏派了孙贲来,我军三万足以!”  

“郎君何以如此确信?”  

徐庶目露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