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血河魔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渊群岛,司徒家和云家的筑基修士在一瞬间死亡,彻底化作血肉骨泥炸开,彻底失去所有生命气息。  

诡异的是,这些鲜血凝而不散,流淌在虚空中,居然化作一条血河流淌,阵纹交织,魔气滔天。  

这下子,那些李家族人也反应过来,这是针对他们的阴谋!  

不等他们施展法术反击,李泉清袖袍一挥,顿时将自家的筑基修士全都收入瀚海碗之中。  

对于金丹修士之间的战斗,这些家伙们,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血河宗修士…”  

李泉清看着漫天血河汇聚,霎时间便猜出对方的身份,出身于这座赫赫有名的魔道宗门。  

“桀桀…本座十分好奇,你是怎么看出我的血奴存在,果真不简单…”  

一阵阴恻恻的笑声回荡,血色的河水翻涌,化作一张滔天巨脸,依稀可以辨认出一道阴鸷的面容。  

“金丹大圆满境界…”  

李泉清看着此人,看穿对方修为,神情不为所动:“我李家依附于星辰宗,乃是正道元婴大宗,你一个魔道修士如此猖獗,不怕被元婴真君一巴掌拍死嘛?”  

“桀桀…”  

此人的笑声十分猖狂:“你不必唬我,如今本座以大阵封锁天地,哪怕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尚未做过自我介绍,本座姚琛,乃是血河宗执法真传,司徒洛…是你杀死的吧?”  

李泉清并不回答,只是神识一寸寸扫过整座血河,想要找出此人的真身所在,给予致命一击。  

他并不意外自己会被血河宗修士找上门,当初他杀死司徒洛,并不能称得上天衣无缝。  

只要碧海传承的事情没有暴露,那便可以接受。  

“桀桀…”  

姚琛看起来傲的没边,实际上并不愚蠢,反而十分忌惮眼前这个家伙。  

他探查过司徒洛的死因,最终从司徒家查出蛛丝马迹,这才顺藤摸瓜,找到青玉海域。  

李泉清能够杀死司徒洛,破解他的血遁神通,定然拥有十分强大的攻击力。  

哗啦啦!  

血河翻涌,姚琛的身形藏匿其中,消失地干干净净。  

一个又一个的旋涡浮现而出,从中踏出人形的身影。  

他们全都是云家和司徒两大家族的修士,浑身长满血纹,哪怕瞳孔都是血红色的,绽放出幽幽魔光。  

哪怕是之前,被李泉清一掌拍死的筑基修士,同样在此时诡异复生,从血水之中孕育出新的身躯。  

很显然,这些可怜的家伙都被炼制成了血奴,连魂魄真灵都被禁锢,失去自由。  

“可惜了逍遥岛云家,当真是无妄之灾…”  

李泉清心中微微叹息,虽然这个家族或许有族人残存,但几位筑基修士都被杀死,同样只能没落。  

嗡嗡!  

大阵嗡鸣,开始缓慢激发,血红色的雾气在空气中翻涌,肆意吞噬着所有生命气息,蛮横而霸道。  

若是李泉清没有将李家的筑基修士收入碗中,此时根本难以抵抗这股力量,将会血管爆裂而亡,极尽凄惨。  

“这家伙,比我想的还要弱啊…”  

李泉清立足于血水之中,周围浊浪滚滚,白骨沉浮,一股刺鼻的血腥味钻进鼻腔之中。  

他面不改色,天河法力流淌在皮肤表面,居然可以炼化血河中的诡异法力,锁住浑身生机,万法不侵。  

“这种吞噬万物生命力的功法,居然和黄泉传承有些类似,想必这两个宗门定有渊源。”  

李泉清此时心中也有了猜测。  

一个金丹修士司徒洛,又是魔宗,竞争激烈,绝对不值得对方如此执着。  

恐怕真正的原因,还是那名黄泉宗亲传弟子的死亡,引发黄泉宗的怒火,于是血河宗才会彻查此事。  

姚琛藏匿于血河中,眼见自己精心布置的三阶魔阵,居然没有奏效,顿时也察觉到异样。  

“他的功法…似乎颇为克制我宗血河传承?”  

姚琛看着李泉清浑身笼罩的水蓝色清光,心头一跳,知晓自己是碰到了天河道遗留的余脉传承。  

按照这座魔阵的威力,哪怕寻常金丹大圆满修士,也要受到巨大的压制,生机大损,浑身血液沸腾暴动。  

正当姚琛姚琛颇为头疼时,忽然见到,眼前这个家伙,居然掏出了一枚青黄二色交织的珠子。  

“那是什么?”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到轮回珠表面,光芒绽放,一股轮回真意流转,彻底将他拉入百世幻境。  

李泉清手中托起轮回宝珠,看着四周流动的血河缓缓凝滞,最终彻底失去修士的掌控,变得混乱无序。  

“果然有用,寻常修士,根本难以抵抗这股轮回之力,乃是世间最为顶级的幻岛法宝。”  

李泉清取出瀚海碗,下一刻冰凤傀儡扇动翅膀,极寒风暴席卷而出,玄冥真气汹涌澎湃。  

元婴妖气肆虐,这座封锁天地的血河魔阵,不过像是个笑话。  

滔天血水冰封,层层冰棱蔓延,最终整座大阵在玄冥寒气中化作齑粉,不复存在。  

姚琛的意识陷入幻境中,血肉身躯失去掌控,自然暴露而出,被轻松找到。  

滴答!  

李泉清伸手虚握,顿时一滴血水飞了出来,蕴含着恐怖的法力和生命力,魔气滔天。  

这正是姚琛的本尊,已经脱离了肉身束缚,化作一滴血神子,聚散无常,保命能力极强。  

但当魂魄真灵迷失幻境,再强大的神通,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