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查(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谕?  

谁的谕?  

天地的天?还是天师的天?  

谕又是什么谕?  

好谕,还是坏谕?  

程心瞻不管这是谁的谕,又是什么谕,无论如何,他绝对不允许谁把什么别的意志钤印到自己的魂灵上!  

况且,什么好事需要这样隐秘的遮掩?  

甚至在做这件事之前还专门让法印营造数次灭杀意识的假象,只待人在沉沦黑暗时动手?  

如果要不是自己身怀《长生胎元显神密旨》和《太乙金华宗旨》阴阳两道养炼魂魄的秘术,魂魄发出警示,让自己从无边的黑暗中醒过来,自己又临时顿悟,想出意土神火之法,那在魂灵上钤印这件事就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  

待自己像前几次一样,自然醒来,那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想想就知道这是何等的可怕!  

幽精又是什么?  

情魂!  

要是情魂上有他人的“谕”在,往后自己的嗜欲、爱憎、好恶等等情绪,居然不完全甚至完全不受自己的意念控制。  

那自己还是自己吗?  

那其他人呢?天师印秘钤幽精,一二境的小修,非是自夸,他们能有自己这样的手段?  

龙虎山想要干什么?  

这是自己这届的龙虎法会才有的事,还是历届都有?  

这一瞬间,程心瞻有太多太多的疑惑,同时也有无穷无尽的愤怒!  

怒而生火。  

席卷内景世界的纯阳神火此刻被程心瞻调动,化作一条奔腾的火河,全部涌入紫阙中,逆流而上,顶着法印冲刷。  

大印似有迟滞,又似乎没有,像是激流中的砥柱,火河撞到大印上便四散开来,大印依旧下落。  

程心瞻心急,但是并没有失了分寸,他念头一动,昴宿星官也坐不住了,踏着火河从心府里走出,直入紫府,肩扛大印。  

心念再动,金麒麟踏蹄,从肺府进紫阙,角顶大印。与金麒麟一同飞出的,还有肺府里的落魄金光刀林。  

金光化作飞刀之河,冲击大印。  

大印放慢稍许。  

牵一发而动全身。  

炳灵太子入紫阙,他飞身到大印下,伸出一根手指,点在印底,仿佛喝令山岳退却。  

大印下落肉眼可见的放缓。  

太阴皇君入紫阙,剑挑大印,在她身后,浊浪滔天,仿佛天河倒卷,要把大印掀翻。  

水河和火河交汇在一起,形成螺旋交织的彩带,迸发出绚丽的华光。  

大印有停滞之势。  

东王木公入紫阙,飞身来到大印之上,手握应龙印纽,掌上青光涌现,伸出无数藤蔓,将大印裹缠,似是在拔山。  

大印终于完全停下。  

而此刻,大印悬停,距离因直面法印的镇杀法意而动弹不得的幽精不过毫厘。  

程心瞻依旧不敢大意,五位内景神身上散发出五行光芒,五色华光按辟府之序首尾相连,绕着大印迅速的旋转。  

像是一个箍。  

五行圆箍围绕着大印旋转,同时也在缓缓收缩。  

这是他在五气朝元开辟绛宫时悟出的法术。  

他命名为「阴阳五行箍」。  

不同于常见的五行相生法术,他的五行是按辟府之序首尾相连的精炼五行,同时又有阴阳交替蕴藏在其中。  

除此之外,他久在五府山人参果苗侧修行,体悟遇水而化、遇金而落、遇土而入、遇火而焦、遇木而枯的法意,将其融汇到这道法术之中。  

当「阴阳五行箍」收缩,便是阴阳五行齐同力,任你是精金铁石,还是有形无形,也得被此箍箍住,再收紧粉碎。  

这道法术自他悟出后,就一直未曾对敌施展过,今日还是首次。  

不过这道法术并由没让他失望,虚幻的法印在「阴阳五行箍」的收紧下缓缓崩解,碎成点点灵光。  

危机终于渡过。  

程心瞻的意识看着崩解灵光,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  

他必须弄清楚这究竟是什么。  

他念头一动。  

「吞贼」便张口,将碎印灵光全部吞下。  

而「阴阳五行箍」也套到了「吞贼」的脖子上。  

一旦「吞贼」有异动,他宁愿现在就舍弃了这一道魄,只要命魂还在,到时重育此魄便是。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事情还没坏到那个份上,破碎后的法印没有了钤印的能力,「吞贼」吞噬法印碎片后,将之消化,程心瞻也就知道了这枚法印的真正功效。  

他的心猛地一沉。  

天师府的胆子,也太大了!  

“叮铃铃!”  

一阵铃声进入了内景天地。  

程心瞻的三魂七魄同时一抖。  

铃声能惊神!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铃铛怕不是提醒人时间的,而是把人的意识从那虚无的黑暗中唤醒的!  

甚至,又是否与那印款有关联?  

程心瞻来不及多想。  

意念重新回到肉身,回到奉印殿里。  

他看着那枚「阳平治都功印」。  

这法印让他领会到了很多东西,但也险些让他万劫不复。  

他头也不回的离开。  

走出奉印殿,面对众人,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仿佛有了极大的收获。他的身上散发着镇压一切的意蕴,像是山海在行走,众人不由自主给他让出了一条路。  

“看来,程道友已经领会了法印的真谛!”  

小天师笑着祝贺,目光里满是赞叹。  

程心瞻拱手答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