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气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既然已经掌控了肉身,为何还要收了那只眼睛?”  

叶莲臣问。  

不过在他问完之后,巨尸却久久没有回应。  

叶莲臣并不意外,因为眼前的尸体才刚刚觉醒灵智,其思绪动念本来就不可能像常人一样,甚至叶莲臣方才听到巨尸能流畅的说出那句话,就已经很惊讶了。  

一般像这种尸侍刚刚诞生灵智,养尸者会直接动念介入,控制尸身,不然连正常行走说话都成问题,更别提斗法了,等到尸侍灵智宛如常人,才会逐渐放开控制。  

但这种做法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尸侍的心智,叶莲臣是不喜欢做这种事的。  

而且眼前这具巨尸,跟脚不凡,又久经古佛秘法炼化,灵智诞生之初就吞吃了一道元神,起点可谓极高,只要稍加耐心引导,很容易就健全灵智了。  

半晌后,巨尸才回,  

“收了眼珠,成就旱魃身,为我所用。”  

叶莲臣点点头,不置可否,问道,  

“生前记忆得几何,生前法力得几何,山魈记忆又得几何?”  

又是过了好半晌,旱魃回答,  

“生前往事,百不存一。山魈记忆,如书待翻。生前法力尽得,若说战力,此身更高。”  

叶莲臣还是点点头,又说,  

“生前之事,已是过往,我会同你一起结了旧怨,再回一趟故里,了却生前因果。自那以后,便潜心向道吧,活出新天地来,莫要久困在苦仇痴恨中。”  

这一次,旱魃沉默的时间更久,随后才抱拳称命。  

“你如今是尸道新生,生前姓名却不宜再用。”  

这次旱魃回应的时间要快一些,便答,  

“请恩主赐名。”  

叶莲臣想了想,便道,  

“尸鬼得道按俗例是以地名为姓,我便为你取一个武姓,你是我以太乙青华法术点醒,便从中取一个青字,刚好青属木,也合你火尸命理,再取你原姓中的一个伯字,便为你取名武青伯,你看如何?”  

旱魃想了想,点头应下,  

“武青伯见过恩主。”  

随后,没等叶莲臣再说话,武青伯便主动问,  

“敢问恩主名讳。”  

叶莲臣闻言笑了笑,只是几个谈话间,这旱魃的灵智便在飞速的成长,真是根基深厚啊,他回答说,  

“我是豫章人士,师出三清山,姓程,道名心瞻。”  

武青伯面容肃穆,认真记下了。  

程心瞻继续说,  

“你能全盘接过山魈的记忆,这是极好的,接下来,我会以「借尸还魂」之法控制山魈的肉身,你与我心意相通,应付外人不成问题,等掌控火庙一脉之后,再逐一拔除其余庙脉,扫荡魔氛,也是为你报仇雪恨。”  

武青伯重重一点头。  

随后,程心瞻便看向山魈肉身,山魈肉身可谓保存的极为完好,身上没有丁点伤,金丹无恙,法宝俱在,像这种在外灭杀元神肉身完全无损的情况可谓极为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明治山的「借尸还魂」法术,可以发挥尸体原本的全部实力,外人也看不出任何端倪。  

「借尸还魂」是明治山压箱底的法术,程心瞻自然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单以幽精元神照样可以自如施展。  

他右手抵住自己的眉心,左手捏「回阳通幽印」,口中念,  

“紫阙启关,神游太渊;  

阴锁命关,阳遁玄泉;  

黄泉倒卷,幽精附棺;  

元神出窍,借尸驭玄!”  

只见他的眉心闪过阴阳玄光,随即便见一道金灿灿的元神跃出他的头顶,往山魈颅中落去。  

待到一阵玄光闪耀,山魈便重新睁开了眼。  

此时,随着程心瞻运转元神,他依靠着「玄冥宿识」之法,神念直接探入到武青伯的紫阙之中,翻取着山魈的记忆。  

只是捡一些紧要的记忆快速扫过,程心瞻便撤回了神念,随即口中念念有词,自身与火莲之间的肉须便全部脱开,火莲也化作巴掌大小,被他收起来。  

这火莲被魔功污浊,等到带回宗门濯洗炼化一番,便是顶好的灵物,这又是一件可以炼成法身的宝贝,也可以作为渡劫之宝。  

在他看来,这火莲要比山魈这副尸壳珍贵多了。  

现在幽精元神入主山魈尸壳,无尘莲化身又成为了空窍,被程心瞻重新化为白玉莲花原型,也收了起来。  

他念头再一动,守在庙门处的猿尸也过来了,像个木桩傀儡一样站在程心瞻身侧,等候召令。  

见此,他心中便想着,应该把师门中本尊身上的元神再派一个过来,把这两朵莲花以及符、镜等一些护身法宝都带走,天鞘山这里自己以幽精元神驾驭山魈尸壳,再加上旱魃与猿尸护法,足够了。  

他这边一动念,千里之外的本尊自然便有了感应。  

梨雪山上,梨花落尽,青叶间挂着白梨,丰硕饱满。  

观天观,天王殿。  

殿里立着元始天尊神像,面容祥和慈悲。  

神像前摆放蒲团,今日只有程心瞻与两个新收的弟子在,面对而坐。  

“入山三月有余,一应事务可还习惯?”  

程心瞻问道。  

两个孩子现在都是穿的道袍,林丰年年纪比朱漱玉小个三岁,刚进山的时候,林丰年比朱漱玉要矮,这才短短三个月,个头已经高过朱漱玉了,人也养白了不少。  

“回学师,都很好。”  

两个孩子说。  

“嗯,那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