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国风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月十五,暴雨初晴。  

天气渐渐就变得燥热起来,让人脱下厚重衣物,换上轻薄夏衣。  

有些人更是露胸光膀,享受着初夏的湿意,和那仿佛浓得化不开的闷热。  

比天气更热的是人的心绪。  

张园之中,此时已经坐着站着泾渭分明的两群人。  

一群衣冠楚楚,面色矜持,有些头戴高帽,穿着华服,白手套中更是捏着文明杖,看人的时候,那是斜着眼睛看的。  

杨林知道,那些人是法国人,还有英国人。  

有的,站在那里笔直凶狠,宛如铁硬的花岗岩一般,黑压压一片的,鸦雀无声。  

杨林知道,这是日本人。  

而另一边,就是热闹哄哄的力夫,菜农,以及粗布土衫身上脸上还带着汗渍的精壮汉子。  

这是上海的武人,以及精武门弟子。  

精武门弟子遍及各行各业,却没有什么游手好闲的角色。  

许多人更是在家中赶着干完了活,又跑到精武门练了一会儿武,才赶到张园替精武门馆主助威。  

当然,这个方阵之中,也不全是苦巴巴的普通百姓。  

还有一批人,也是气度不凡,长袍马褂的,这是上海的进步青年,以及武林人士。  

毕竟是有身份的人,此时面对万国观众,还是要注意一点形象。  

这场比武已经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在上海就算称不上家喻户晓,也是传播很广了。  

事实上,真正能来张园观战的人,多数是社会顶层名流,其他的,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些地位。  

不是官员,就是商人。  

有依附于外国人的,有站在精武门这边的爱国人士。  

其他的普通市井小民,也只能在外面听个响,并不能真正的进入比武场地。  

杨林还注意到了。  

在这种时候,黄景云黄胖子,就显得格外的活跃。  

他名义上是为了维持秩序,实际上,却是来来往往的与一些达官贵人们交谈着。  

说着一些生意,攀谈一下关系,显得长袖善舞,让人怎么也讨厌不起来。  

杨林注意到了,英国小公主此时也正在一旁的雅座之上…  

她的面前还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着茶水糕点。  

在她身边不远处,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正用如刀子般的目光看来。  

显得十分不善。  

“那是格兰德,是个很难缠的家伙,你应该记得他吧?”  

霍元甲在一旁突然说道。  

他身为暗劲巅峰,一步跨入化劲的武者,此时感觉还是很敏锐的。  

格兰德只是看过来一眼,他就感应到了深藏的敌意。  

“怎么可能不记得,他侄儿拉塞尔还是我亲手送上路的,不过,想要对付我的话,就怕他活不到那个时候。”  

杨林瞄了一眼格兰德,又看了看左右奔走的黄胖子,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又有些担心说道:“霍师傅您应该在家修养的,余毒还在,身体还不能乱动。”  

霍元甲一旦放松下来,明显的精气神大不如前,中毒兼伤病的威胁才终于体现了出来。  

他现在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子没有太多分别,看着就有些形销骨立。  

只不过,面上的气色倒是稍微红润了一些,显然是服了对症的良药。  

他并不是没有救,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  

“不动气力,不生无名之火,我这身体就还撑得下去,好好调养就是了。  

倒是你,今天是你大振国威,狠狠打击日本空手道的大好日子,我又怎么可能不来?”  

霍元甲语气憾然。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这一场比武,当是他亲自上场,与日本人生死搏杀。  

演绎出凄凉无奈的落幕悲剧。  

此时虽然已经沦为观战人士,但是,心中的热血,却从未消退过。  

陈子正、张玉泉等人也围了上来,“好好打,就让小鬼子瞧瞧我们中国功夫的厉害…杨师傅,这一次,无论战果如何,都不会让日本人有着借题发挥的机会。  

我们已经联合了各位同道,并且,在周围布下暗子死死盯着。  

你放心出手就是,不要手下留情。”  

“多谢各位前辈。”  

杨林拱手道谢。  

他看了看旁边肃然而坐的日本人一方,看到那个身着笔挺军装,脸上全是冷酷,身后站着数十日军士卒的军官。  

心底了然,也明白了对方的身份。  

王小桥连夜送来消息说,已经探察到了日军的细微调动。比武的时候,怀疑可能会有变故发生。  

不过,此时箭在弦上,无论日本人心里憋着什么样的坏水,也只能这么走下去了。  

杨林心里暗暗提高了防备,在藤田刚、芥川龙一等人脚下的长条木头基座那里多看了两眼,就转过眼睛。  

精武门方阵之中,此时正有一个身着灰布衣衫,头戴鸭舌帽的年轻人,身形像泥鳅一般的穿来穿去,那是王小桥。  

防人防己,做万全的准备。  

杨林可不是霍元甲,他于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得极多。  

宁愿事前麻烦一点,也不愿事后追悔莫及。  

当然,种种预防措施,只是防小人不防君子的一些无奈的手段。  

真正的重头戏,还是与芥川龙一的生死搏杀。  

只有打赢了,这一切才有意义。  

双方在见证人的目光之下,亲手签了生死状。  

打下手模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