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还有大招?(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儒家思想恰恰是中华文化的里性格,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质朴、务实肯干、自强不息的内在力量!恰恰是不可能抛弃的。”

“谁让咱們抛弃它,谁不是蠢就是坏!”

“而道家,则是咱們这個民族的表相,也就是表性格。”

“無為而治,中庸之道,以不争為大争。”

“所以,你能看到中华民族的谦和、懂理、知苦而通情。”

“这一表一里,内刚而外柔,统一了我們的文化、信仰、审美和宇宙观。”

“这!”只見齐磊一仰下巴,傲气無边,“这特么的才叫大智慧!这特么的才叫文化!”

“说句情绪化一點的,就某些国家那個强盗逻辑达尔文主义,想和咱們斗?”

“你要让他們知道,咱們不是野兽,挖個陷阱我就跳下去了。”

“咱們是比他們多了几千年经验的老猎手!”

“谁是猎物,还不一定呢!”

韩留学生:“”

操!!真特么的帅!

人帅,文化也帅。

既难受,又羡慕。

难受的是,他真不提了,光在这吹牛皮,一句都不说日韩了。

憋死個屁的了!

羡慕的是,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差點让齐磊給洗脑了。

不由感嘆,大国就是大国,歷史文化张嘴就来,思辨论點比比皆是。

别的都不说了,就这個一里一表,内刚外柔,就羡慕死了。

都说我們防着你,就这样儿的,能不防着你嗎?

太吓人了!真让中国起来,谁干得过你們?

此時,那种嫉妒、恨啊,再加上那口气憋的,有日韩留学生终于憋不住了,腾的站了起来。

“小齐导員!”

咬牙切齿的是個小西巴,偏执的国民性格展露無余。

“您的言论相當精彩!可是,您是不是有點跑题了?”

指着黑板上丑陋的中国几個大字,“今天的课目,是丑陋的中国,而不是贊美中国!”

此言一出,中国学生想把他踹出去。

人家就是用贊美来佐证丑陋的中国的荒谬和阴谋,有什么不對的?

而齐磊意味深长的一笑,他还以為这些日韩学生起码能忍足今天这節课呢!

并没有用下面学生們的观點反驳这位韩国留学生,柔和道,“做為一個中国人,贊美自己的祖国不是應該的嗎?”

“就像你也在极力维护自己的祖国,一样啊!”

韩国留学生,“”

短暂错愕,随之强辩,“但是,小齐导員,您不觉得您今天讲的课大失水准嗎?”

齐磊登時做了一個請的收拾,“請你指正!”

留学生,“正如你之前所说,思想殖民所经歷的目标和步骤,这些在中国都可以找到佐证。”

“可是,您同時又说,韩国已经被思想殖民了。”

“但问题在于,我刚刚听了您的解析,这些都是在韩国没经歷过的啊!”

“也就是说,韩国从始至终,没什么什么都崇尚西方,也没有被西方矮化,更没有被人家把传统文化贬低的一文不值。那您凭什么说,韩国被思想殖民了呢?”

谷走

此言一出,一众韩国留学生,还有日本的,都是义愤填膺。

他说到點子上了,我們根本没有中国那些遭遇,你凭什么说我們被殖民了?

對此,其实都不用齐磊給答案,二成子一句话就給怼了回去。

早就看你們不顺眼了!

“你你你你想按这個流流,流程来?”

“你,你也得得得得有啊!”

我噗,齐磊都没忍住,二成子这张嘴啊,一如既往的犀利哈!

那個韩国留学生脸色通紅,特么的,骂人不揭短,有没有點武德!?

齐磊見状,無语地瞪了二成子一眼,意思是让他消停一會儿。

替韩国留学生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太伤人了。”

“再说了,各個国家有各個国家不同的情况,韩国也是有本土文化的!”

这才让那個韩国留学生好受一點,心说,算你客观一回!

但是,依舊抓着不放,“小齐导員,請您給我們解释一下,為什么前后和您提出的理论不一致呢?”

这就有點恩將仇報了哈,人家替你解围,你却反咬一口。

只見齐磊也不生气,依舊平静。

一帮小屁孩儿,犯不上。

说道,“韩国確实没经歷过中国正在经歷的过程,包括日本。”

那個留学生,“这么说,您收回刚刚的话了?”

傲娇地扬起下巴,环视在場的日韩留学生,意思是:

我赢了!!

我替你們辩赢了!

却不想.,齐磊,“别误會,我并不想收回自己的观點,听我把话说完。”

低头沉吟状,“我先问你們一個问题,什么叫殖民?”

这是政治课的名词解释,不难回答。

有人馬上道:“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奴役、掠夺原當地人民,从中获取不正當利益。”

齐磊,“回答的很好。”

“那么思想殖民,也就是省去了‘移民’和武力征服的步骤,改用思想控制原當地人民,从而达到掠夺的目的對吧?”

众人,“對啊!”

那韩国留学生,“您还是回答,為什么前后矛盾?还有為什么在事实面前不改变观點吧!”

只見齐磊苦笑着一摊手,“原因还看不出来嗎?因為....”

“根本就用不着啊!”

“根”日韩留学生一滞。

齐磊一副没脸見的样子,“之所以在中国采取这一系列的手段,那是因為中国是相對比较难的思想殖民對象!”

“不管是谁有这样的想法,在不掌握中国媒體权、政治权、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他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