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收徒(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崖柏山山腰,雷音寺。  

修建在山顶大雄宝殿之下,是一座比后者稍小的庞大宫殿。面阔七十余米,进深近六十米。  

宫殿上方,单檐歇山顶,赤色飞甍崇脊。黑色琉璃修筑的檐角高翘,据角舒展,上面雕刻有欲腾出渊的黑色苍龙。  

宫殿前方露台为黑色玉石铺地,其是外海一座奇岛的特产,名为泉墨玉。  

阳光照射时,玉石暖人,黑色流光潺潺,很是神异。  

露台栏杆则是用大雄宝殿同等汉白玉雕成,刻以莲花,龙鳞等花纹饰物;  

露台中央设有四五人环抱的炉台铜鼎,上有“天龙佛胎”四字,为林末亲手刻撰。  

殿宇门桅上,则高悬“雷音寺”匾额。  

殿中座上安奉灵台大觉成道像,神态安详。  

其旁还有仅比起矮两三分的另一金身佛陀。  

大肚便便,身缠九首黑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神态从容,模样与林末有几分类似。  

两侧靠墙则供奉着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  

这雷音寺,确实是佛胎部的本真寺,原名也为佛胎寺。  

只是修筑当日,林末在殿中为弟子说法念经,慈航一脉副脉首杜高真人听得如痴如醉,最终起身大喝,言:  

“佛首佛音说法,如雷如震贯耳!”  

后为宗内青空记录于书,传播于外,遂改名雷音寺。  

随后,雷音寺便慢慢接替大雄宝殿职权,用以召开宗门大会,接待外客。  

只有真正大人物来到,才会开启后者。  

此时林末坐于雷音寺大殿内。,  

身后狰狞的九龙吞寂魔罗佛,神色慈悲。  

以他如今的听力,还能听见山腰处灵台广场上,真君大会丝竹交响的奏乐声,以及热闹的人声喧哗。  

不过此时的他,注意力却在下方的两道人影之上。  

两人一壮一少。  

壮者一脸关公髥,国字脸尽显正派,此时略显局促。  

少者则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梳着一对羊角辫,粉雕玉琢,看着就像是瓷娃娃。  

倒没有什么紧张之色,在殿中东张西望。  

两人正是林末之前于秋葵岛搞事时,碰见的红童子李昂,镇海将李守父子。  

此时的李昂还是没什么变化,两只手插在裤兜里,左看右看,鼻孔抬得很高,一副欠揍模样。  

不过气息很是不稳定,血气也孱弱了些。  

这是他昔日留下咒印所导致。  

最开始,林末研制出的咒印,本就是一种折磨人的残酷手段。  

特效复杂,不仅每隔一段时间,会有魔气入骨,类似毒蚁噬身的痛苦折磨,还会一直吸收咒印者的血气,意劲,从而成长。  

如附骨之疽。  

只是后来,他觉醒圣魔元胎天赋后,加以改进过而已。但这李昂身上所种咒印,可是没改版的。  

不过后者即使这样,都能保持如今的状态,果然有几分天资气运。  

林末想到这,视线不由落在下方的小屁孩身上。  

李昂原本正好奇打量,观察四周,想要探寻这什么灵台宗,近来如此威风的隐秘原因。  

可不知为何,身子忽然一个冷战。  

如坠冰窖般,全身皮肤不由浮起成片的鸡皮疙瘩,好像每一寸骨骼都在呻吟。  

他下意识抬头,这才注意到林末俯视而下来的目光。  

在那平静的视线下,李昂下意识将双手抽出,整个人挺胸抬头,然后…不露痕迹地缩在身旁李守身后。  

李守并没有注意到自家儿子的异常状况,很是郑重地向台上的林末行礼。  

他是看过一些隐秘情报,知晓林末的恐怖的不正常。  

岛上有智者推测,后者可能是七海内海武林中,今后最有希望挑战碧央真人地位之人!  

这个推测就有些厉害了。  

七海内海武林,岛屿星罗棋布,海域更是辽阔无比。  

每年出现的年轻新秀,天骄狠人,如过江之鲫。  

可再是天才,碧央真人依旧如大山般,横亘于无数武夫之前。  

在七海内海,其就是天,以真正强绝的实力,俯视着天下芸芸武夫。  

而眼前的年轻人,居然被认为最有可能登上那九霄高位之人…  

想到这,李守看着眼前几乎可以作七海年轻一辈,第一天才的人,也不由心生敬畏,再次恭敬行礼:  

“金鳖岛镇海一脉李守,携犬子拜访灵台佛首。”  

林末轻轻点头,微微抬手。  

前者随即在一股无可抵挡之力下,直起身子。  

“李天王果然如传闻般风采过人,只是两位这是…”他在真君大会,见到两人不请自来后,其实隐约已经猜到了些两人目的。  

这也正是他想要的。  

原以为还要玩些手段,没想到后者居然提前自动送上门来了。倒是省了他一些手段。  

李守感受到方才神乎其神的手段,顿时更加尊敬。  

一把将身后的李昂拉出来,强行拖着其弯了弯腰。  

“不瞒佛首,犬子不久前曾遭遇赤鲧之人袭击,虽然运气好,侥幸逃得一命,但却得了这个…”  

李守说着,一把拽下后者的衣领。  

雪白的脖颈下,赫然是布满半边身子的蝌蚪状黑色咒印。  

密密麻麻挤压于一起,好似有生命般,还在流动。隐隐勾勒出一奇异的形状。  

若是密集恐惧者看了,怕是直接便会恶心呕吐。  

李昂被扒拉下半身衣服,顿时有些羞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