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禁奢靡止用五万、选皇后采用贤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万事皆有利弊,此事自然亦有不好之处。  

皇帝若是太过圣明,便不一定好伺候。  

不过相比于伺候一个昏君、暴君、荒君,那么一个圣君,也就并非什么天大难题。  

是故群臣全神贯注,倾听朱厚熜还有何言。  

“朕窃以为,皇后者,乃一国之母,当做表率。且吾年龄尚小,不宜耽溺女色,故而诸卿不必让有司花费巨资,甄选秀女。  

即命顺天府、河北、山西等地送上户籍、姓名、图像,朕与太后决之,二十七日之后再行举行大婚典礼即可,需切记不得有强迫之举,锦衣卫缇骑四散,阴处监督,凡有强迫者,报上名来…  

吾思近来奢侈之风盛行,此诚乃天子未曾树立榜样,今凡大婚者,天家所花费白银不得超过五万。  

一品之家不得超过三千,二品…百姓之家,不可超过一两,商贾之家与百姓同。如有犯禁,为人举发者,发配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遇赦不赦。  

至于吾之大婚,所耗五万则由内帑所出,便不劳烦前朝出钱!若不能与无同甘共苦者,不可录入后宫,侍奉朕躬…”  

当朱厚熜说完,群臣全体傻眼。  

他们冥思苦想,也没有想到,朱厚熜会来这么一手。  

居然打着节约的心思,来完成这次大婚。  

五万两,按照米价折算,大概十几万石米左右,甚至可能根本不足以买十几万石。  

如此区区五万,能做何用?  

于普通百姓而言,五万两乃积攒十辈子都不曾有机会凑够。  

可对于天家而言,五万两够个屁!  

皇帝大婚,宫中宫殿无须重新修葺?  

大婚场景无须布置?  

皇后父母,生养国母有恩,不需赏赐?  

皇后宫中,一切衣食住行用具等等,是否需要重新置备?  

难不成用大行皇帝,当年大婚时之物?  

这成何体统?  

以后青史记录,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而且皇帝还说什么,同甘共苦?  

咋啦,你是创业艰难呀?  

平时皇后可以与皇帝一般,出行排场略减,每日膳食菜肴,亦可节约再节约,所穿衣物可自行缝制,如这般皆无问题,此国母理应为之表率。  

然人生只有一次的大婚,如何敢让皇后过得如此寒碜。  

天子是无上至尊。  

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娶妃嫔,然国母一生必然只有一次,如此寒碜,岂能说的过去?  

这还未谈及国丈封赏。  

估计按照皇帝这抠门模样,怕是连爵位都舍不得给国戚。  

更让人蛋疼的是,当今天子好似有意效仿太祖高皇帝,衣食住行什么都要管。  

此前禁止裹脚,大家无话可言,毕竟这事残害百姓,即使有个别士大夫爱好这一口,亦拿到台面上讲。  

然这管天下人结婚彩礼,是何用意?  

此事本就讲究一个你情我愿,门当户对!  

有钱之人,愿意讲排场,使得颜面有光,如何这也犯禁?  

天子带头节约,久而久之便会自动解决奢靡之风,又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设下这条禁令?  

这岂非如大行皇帝,突然之间,禁食猪肉一般,无理取闹?  

这让天下人如何应承?  

纵使百官,亦有微词。  

众所周知,明代官员工资乃是历史最低,只能说够用而已,且此时还需缴纳赋税,以及徭役。  

就算是平时收点灰色收入。  

只能说手上宽裕,并不能说富有。  

若遇到想要买的字画、古籍、书本,加上家庭支出,其实也剩不下多少。  

赵家人嫁女,本来可故意挑选富裕之家,可趁机捞上一笔,补贴一下家用。  

然而皇帝把路子堵死。  

群臣又无法拒绝,是故生出一股无力感,心中暗叹:“圣天子果然不好辅佐呀!”  

然而王琼什么人?  

他现在化身朱厚熜狗腿,哪怕不进内阁,只要皇帝宠幸,他依然可以如同前朝走江彬路子一般,直接奉承皇帝旨意办事。  

而且身在吏部,权利更大。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管你洪水滔天,百姓无所适从,与他何干?  

只需要稳稳的抱住朱厚熜大腿就行。  

遂立马咳嗽一声,走出班位伏拜哭泣:“臣闻圣明天子者,未有如今上之德也!今陛下大婚寒酸,臣如何视若无睹?  

琼家虽世代耕农,然托祖宗洪福,略有积蓄,臣愿支借陛下白银一千,作为大婚之用,期颐陛下大婚勿要太过寒酸,使天下番邦所耻笑!”  

王琼是个精明之人,他知道如何讨好皇帝。  

而且此人更加精明之地,在于只说借给皇帝,而不说给皇帝。  

一来这个账只要在一日,皇帝就会念及此人赤胆之心,在君父危难之际,为君父分忧解难。  

二来如果说给皇帝,岂非证明自己有钱?  

按照二品大员每年各种俸禄、以及赏赐合计顶多千石,而且明朝还喜欢用花椒、油、布、宝钞等等,有什么发什么,反正折算有这么多,然后再打个折发放,每年能到手一千石就已经烧高香了。  

那这千两白银何处来?  

非贪污、受贿,何以有此巨资,且慷慨解囊,全部送于皇帝?  

势必科道不会放过。  

若是说借,那结果不同了。  

其完全可以说是找同乡数个巨贾所拆借,然后转手借给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