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杨尚书阴言讽君、诸群臣望得贤名(2/2)
所谓天家无小事,天家更无私事。
皇帝一举一动,关系国祚兴衰,何谓的小事?
藉此百官跃跃欲试,欲要再行出班出言进谏。
但朱厚熜话音未完,众人不敢打搅,只能暂且听之任之,待事后如有不对再行劝谏。
“固然天家无小事,更无私事,然吾亦不敢有负圣贤教导,的此残民之举。
诸公心系国祚之年,吾尽知矣。
朕甫登大位,庶务未熟,本不欲值此时大婚,奈何重卿苦苦哀求,何敢拂意焉?”
百官听到此处,虽不知皇帝有何幺蛾子,但心中谏言之意,已然暂时停歇。
皇帝既然愿意大婚,那么一切都可以商量。
至于怎样大婚,大婚如何选人。
只要不是废物利用,续娶正德之后为后,与乐工、倡伎此等不堪入目之辈即可,其余的皆可再做筹划。
且这也证明,今上的确是圣明天子,其仁慈足盖三王、汉太宗等人。
无一丝一毫的残害百姓之意,绝对是大明开国以降最佳天子。
同时也是满朝重臣之幸事也!
天子贤明,首先便证明,群臣挑选的天子,挑的好。
其次,既然贤明君主,那日后仁政,则是在立之人教导有功。
其三,天子圣明,如在场爪牙,焉能不被青史记录为贤臣?
如年号一般。
“明良”
君贤臣良,佐使有度!
此非与荣有焉?
这可是大明一百五十余年,从未碰到过的好时机。
李贤仅仅辅佐宪宗,这位在明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天子,就能一举成为贤臣、名臣、良臣。
那在场之人,辅佐圣君,在历史又是怎样名声?
周公、昭公?
风后、力牧?
常先、大鸿?
皆犹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