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得仙缘(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定距离。  

陈三石告知道:“你祖宗的雕像会攻击我等,你且试试看,能不能把东西拿过来,可要当心了。”  

“嗡!”  

话音落下。  

龙渊剑开始颤鸣。  

一股股透明的玄气喷涌而入,然后又好似雨水般落在三尊木雕的身上。  

木雕,活了!  

三尊木雕,几乎是同一时间朝着曹樊而去。  

“太祖爷!”  

曹樊有些不知所措,只好再次跪下来磕头:“晚辈是曹家血脉,不是觊觎太祖遗物的窃贼,还请太祖明鉴啊!”  

然而。  

不管他怎么说,三尊木雕都没有停下。  

其中将军时期的曹燮,已然是举起木剑朝着他砍来。  

“闪开!”  

陈三石的禾苗刀不知何时劈出,和木剑碰撞在一起,仅仅是一个瞬间,就几乎支撑不住,好在旁边的嫪公公没有隔岸观火,也及时出手,裹挟着罡气的手掌推来,齐心协力格挡下这一击。  

紧接着,两人十分默契地施展出法术。  

一道剑气术,外加上一道冰霜凝结而成的冰刃。  

两道法术同时轰击下,将军曹燮踉跄着后退,胸口也炸开一大片,但这次,他没有损坏,仅仅是僵直不久后,就继续朝他们而来。  

“这木雕,甚是诡异!”  

陈三石注意到。  

它们身上藏着玄妙的符文,和曹樊给自己玉佩上面有些类似,也不知道盛太祖是从哪里弄来的,竟然如此厉害。  

而且,也没办法准确的用凡俗世界的武道境界来划分木雕的实力。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尊比一尊更加难缠。  

嫪公公眼看着其余两尊木雕也快要来到面前,他边施展法术拖延,边大声喊道:“道友,如何是好?不如先撤出,以后再想办法?”  

“不。”  

陈三石否决。  

趁着今夜大乱,就是最好的时间,要是再晚,只会更加困难。  

“小子!”  

他命令道:“把你的手给我,咱们再试试。”  

“铿——”  

禾苗刀闪过,在曹樊的掌心割开一道深痕。  

陈三石寻思。  

既然曹燮是给后人留东西,总不至于子孙来了也要杀吧?  

不过木雕毕竟不是活人,就只好用血来试试。  

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说明另有其它办法,就只好暂时放弃。  

先前才击退的将军曹燮再次杀回来,陈三石和嫪公公联手抵挡,曹燮也跟着打出一掌。  

在他血液接触到木雕的瞬间。  

将军曹燮便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崩溃,先是手里的木剑脱手,接着是手臂、双腿乃至头颅,不过三几个呼吸就彻底化作一堆烂木头。  

“呲啦——”  

在确认有用后,陈三石毫不客气地又在曹樊身上砍下数刀,制造出更大的伤口,来让血液达到飞溅效果,单单是将军曹燮就如此,后面的寻仙和登基,只怕是更加强大。  

他们根本没必要冒着风险去近距离接触。  

鲜血喷涌而出,成功溅射到剩下两尊木雕的身上,顺利化解危机。  

“道友真是足智多谋!”  

嫪公公赞叹道:“咱们快取宝吧!”  

三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去。  

百余步的路程,硬生生走了盏茶的时间。  

幸运的是。  

没有再遇到更多的机关,他们顺利来到石台之前。  

“嗡”  

龙渊剑寒芒耀眼,并且颤鸣不止,边上的黑匣子,则是死寂沉沉。  

“曹家的世子,你去!”  

嫪公公冷冷道:“把匣子拿过来,然后打开。”  

“好。”  

曹樊应下。  

他也不敢用手,而是用青龙偃月刀把黑匣子推过来。  

匣子大概只有菜盘子大小。  

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基本确认就是普通的匣子,外面的铜锁也是寻常百姓人家都用得起的,曹樊仅仅是用刀刃轻轻一砍,就顺利打开匣子。  

“吱呀——”  

只见匣子里面,有三样东西。  

一样是块玉牌,第二样,是一本书册,最后一样,则是没有信封的信。  

“拿出来看看!”  

曹樊屏住呼吸,用沾满鲜血的手把信封拿出来,没有触发什么隐藏机关,才算是松了口气。  

纸条上的内容如下:  

“朕自诩仙人,但最后关头,终究还是对这座自己辛辛苦苦数十年打下来的江山,以及骨肉血脉有所牵挂,故尔留下这间已然枯竭的洞天福地。  

“匣子里装着的,是求仙问道之机缘。  

“凡俗武道有句俗话,叫作‘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求仙之路亦是如此。  

“朕能留给你们的,也就是这一些。  

“通往仙界的钥匙、问道之法,以及,半座江山。  

“此去东南出海,直到天涯海角,便是求仙之地,机缘与风险并存,切记,切记。  

“最后,望我曹家江山,大盛王朝,千秋万代,永寿无疆。”  

读完信。  

几人都没有说话。  

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消化着信中的内容。  

洞天福地?  

深潭之下,竟然真的是一座洞天福地,只不过已经枯竭?  

这个枯竭,指的是不是灵气?  

这里曾经有过灵气?  

还是其它的?  

然后,信中的重点就是三样东西。  

仙界钥匙、问道之法、半座江山。  

前两者指的,应该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