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七情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到原欲法,李观云自然是喜出望外,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  

前世纷纷红尘,即便他有出世之心,也不过是个一知半解的程度,距离自己心中所想,十分的遥远。  

他也曾有过怀疑,成仙不可考,得道真的存在吗?  

李耳释迦,上下数千年,也才两人而已。  

关键是,这两位圣人,又是否真的得道呢?没有人能够证明啊。  

种种迷思,萦绕心湖,黄粱如梦。  

但现在,这一卷原欲法,直通大道,让他疑窦尽去,心湖盈满大欢喜。  

便不顾身在何方,地球如何?此地又如何?  

没有回乡的念头,更无故乡的概念。  

他本赤条条临世,无亲无故,无牵无挂。  

此身所在,既是家乡。  

目光所及,两本经书,一截剑柄,也随他而来,李观云扫了一眼,不见动作,参悟妙法。  

半日后,饥肠辘辘,他却观想,腹中饱满。  

一日后,嘴唇干裂,他却观想,满口生津。  

三日后,形如枯槁。  

七日后,气若游丝。  

九日后,他已奄奄一息,最后一缕气机消逝之时,黑发脱落,皮膜尽去。  

四肢百骸,涌出大股黑泥,若江河奔涌,熏人欲欧,触及体外衣裳,织物顿时溶解。  

黑泥逐渐变硬,生成一茧,将他包裹其中。  

七七四十九日,黑茧裂开一条缝隙,李观云跃然而出。  

其人赤身裸体,面容清秀,身材颀长,乌发如墨染,华光流转其上,肌肤幼嫩如稚子,吹弹可破。  

泥垢之上,李观云拾起剑柄,剑身早已化为飞灰,独留一柄。  

目光望去,微有怀念,慨然曰:“我少年之时,有仗剑之心,细细想来。”  

记忆前所未有的明朗,连刚离开母体子宫之时的一幕幕,都在脑海中活跃,用剑的理由,更一念即达。  

原来是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令他对里头的剑侠向往不已,遂生出练剑之心。  

“大道在前,此剑微末小术,徒增歧路,弃之成美。”  

李观云随手一掷,剑柄飞到半空,化为灰灰。  

舍剑之后,父母的脸庞,竟在眼前闪过,挥之不去,他眉目轻蹙,嘴角微有苦涩。  

“即已弃之,何必念之?”  

喟然一叹,那一男一女的脸,便如云烟般散去,并不存于心间。  

他和他们,不过陌路人。  

复坐于黑泥,李观云以手支颐,望着二经。  

直到现在,他仅仅是身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世界的异人,基本练炁,但他体内,没有任何炁的存在。  

换而言之,他除了外在的变化,并无丝毫超凡力量,他现在的程度,充其量是个身体非常好的普通人。  

唯有原欲法刻进脑海,指出一条通天大道。  

此法,没有一点关于力量的运用,也没有一点告诉他怎么获得力量。  

若只是这样,多半会被人戏称为鸡肋。  

然而,李观云,以凡人之身,能望见仙门,独此一份。  

所谓力量,何足道哉?  

恰如前世,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仅仅是个理论。  

没有相对论,哪来原子弹?  

原欲法冠绝九法,讲的是纯粹的大道,没有双全手的奇妙,没有炁体源流的玄奥。  

只因,九法或术大于道,或术道均分,或道大于术,无论如何,总有术的痕迹,抹灭不去。  

十法唯道!  

两手触两经,佛道二家,流传千年,经文典籍如渊如海,其中纲要精华,在此二经中。  

两家皆有超脱之法,最终的求索,却南辕北辙。  

李观云手碰经书,恍恍惚惚,心中回响洪钟大吕之声。  

己身即众生。  

众生为己身。  

片刻。  

两经化为齑粉,李观云面容安详,端坐于黑泥之上。  

术中生道,难如登天。  

道中生术,易如反掌。  

修行不知年月,若是有可能,李观云不愿修术。  

术,小道尔。  

有那功夫,还不如参悟大道,方才,他便弃了剑中小术,多年付出,付诸东流,心中毫无惋惜。  

然人世多龃龉,无术在身,人之鱼肉。  

性命尚且不保,大道从何谈起。  

故以,参术,无奈之举。  

原欲法衍化诸术,却没有一样让他满意,又是七七四十九日,一术跃然于心湖。  

李观云欣然习之。  

修习越深,心下微惊。  

他以凡人之身,得原欲之法,竟不知不觉中,生出唯我之念,自视甚高,竟不屑练术。  

此刻修此术,方知术之精妙。  

术乃道之延伸,诚然不可重视,却也不可小视。  

而原欲中道,玄之又玄,举步维艰,术法相证,能事半功倍。  

春去夏来,术法渐深。  

祥和喜悦,如同喷泉,自心底一股股冒出,他面上,变得春风般怡人。  

深谷中的草木,也受到影响,竭力舒展嫩绿的枝条,伸向高远的天空,纳取阳光雨露。  

即便是常年在阴暗处,难受光照,只会越来越矮,直至归于大地的草木,也被那喜悦所感染,冲破阴霾。  

一颗颗大树,在他周围肆意生长,一天一个模样,没多久,绿叶婆娑,为他遮住阳光。  

李观云浑然忘我,研习此术。  

术名七情经,生自原欲法,炼心不练身。  

岁月如歌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