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金蝉脱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着喊杀之声慢慢停歇,那些青壮士民也逐渐平静下来…  

最后,众人跪在泥泞的地面上,失声痛哭,像是在告慰自己的亲族好友。  

刘备静静的站在那里,冷眼观看了整个过程,但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因为当初他在彭城附近,见到过更多的尸体,以及更加惨烈的情形…  

“孔璋先生——”  

刘备转身看向一旁的陈琳,道:“还请先生写一篇文章,把此事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刻成碑文,立在附近,以警醒世人。”  

“喏…”  

陈琳此时,脸色有些苍白,不过,亲眼看到这么大的场面,也让他感觉腹有千言,汹涌澎湃,恨不得立刻就铺开纸研,泼墨挥毫。  

刘备点点头,转身看向郭嘉,问道:“奉孝,军师那边可有消息?有没有接收到我们的援军和粮草?”  

今天中午,收到彭城那边的后勤供应后,他就立刻抽调八千精兵,押送粮草物资,前去支援徐荣。  

如此以来,徐荣麾下,就有两万多人的精锐,实力与曹操相当,追击的时候就更有把握了。  

“启禀使君——”  

郭嘉拱手说道:“军师已经和曹军打过一场,略有小胜,收到援军后,他打算继续追击,再跟他们打上一两次,等到曹军士气衰竭,就发动总攻!”  

“好!”刘备抚掌赞叹:“如此以来,我军此战,就胜利在望了!”  

一直以来,曹操就像一个终极大敌,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一直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如今,经过多方谋划,曹操被屡次削弱,已经穷途末路,距离败亡不远了!  

等到他主力大军尽失,光靠那两三座城池,如何挡得住两家大军的进攻?  

只要除去曹操,就可以放心南下,接收徐州了!  

刘备心中激动,畅想不已…  

第二天,他就组织当地士民,开始收拾那些乱兵的尸体。  

随后,就留下两千精兵,驻守小沛,自己率领五千亲卫,押送粮草物资,前去追赶徐荣,准备加入到最终决战之中。  

“好!好——”  

甄城城外,吕布得到青州军的密信,忍不住的大赞一声:“公台先生,曹军已经进入兖州,正在向北逃窜,我们决不能让他逃到这里!”  

“没错——”陈宫捋了捋胡子,点头同意。  

如今,他们顿兵城下,一直都攻不破甄城,要是曹操的主力大军回返,那就别想再攻城了!  

“急切之间,我军也攻不破此城…”  

吕布回头看了看甄城,继续道:“不如就让某家率兵南下,与青州军联合,前后夹击,先行击败曹贼再说!”  

“也好…”  

陈宫此时,也不再反对,因为曹操已经穷途末路,若是自己这边,也加入到决战之中,日后谈判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筹码。  

又经过一天的追击与埋伏,曹军与青州军脱离接触,继续北上。  

如今,曹仁已经率领数千人,加入到主力大军中。  

不过,经过两次埋伏战后,曹军也损失不小,现在就只剩下两万人…  

与此同时,追在后面的徐荣军得到支援,兵力更多,士气更加旺盛!  

看这情形,剩下的两万残兵怕是也带不回去了…  

曹操盘坐在篝火旁,召集麾下将官,明灭的火焰在晚风的吹拂下,忽明忽暗,照在他们阴沉的面容上。  

“使君——”  

戏志才拱着手,率先出声:“我军此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士气低落,兵无战心,怕是已经回不到甄城了…”  

“是啊!兄长…”  

夏侯渊也语气低沉,道:“将士们士气衰竭,不能再继续逃下去了…”  

“兄长,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曹仁曹洪等人,齐齐的看向曹操。  

曹操捏了捏下巴,环视一圈,转而问道:“你们以为,该当如何?”  

“不如就回身跟他们拼上一场吧!”  

夏侯渊脾气暴躁,大声叫道:“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要是像这样被他们继续撕咬,那就败得太憋屈了!”  

“拼拼拼…你就知道拼!”  

曹操瞪了他一眼,厉声斥责道:“我军被刘备层层削弱,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了,现在就回身硬拼,反而趁了他的心意!”  

“想当初,我军在徐州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跟咱们硬拼?”  

“作为将官,当有怯弱之时,不能总是恃勇而上,还要行之以智计,若是只知任勇,不过是一匹夫儿…”  

在他的训斥下,夏侯渊只能耷拉着头,无言以对。  

“使君,我军此时,最重要的还是保住甄城!”  

戏志才在一旁拱手说道:“如此以来,我们才能从袁本初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援,扎根兖州,继续跟吕布和刘备纠缠…”  

“按照现在的情形,这支大军恐怕已经带不回去了…”  

“所以,最好还是从中选出一部分精锐,疾行回返,把主力大军留在这里,拖住后面的青州军…”  

这跟他们之前在小沛实施的方略一样,都是金蝉脱壳之计!  

不过,代价却越来越大…  

上次是那些战力不强的屯田兵,还可以接受。  

这次就是主力大军了!  

他们可都是追随曹操,征战日久的精锐主力呀!  

就这样轻易抛弃,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  

不过,形势逼人,谁也没有办法。  

若不如此,继续追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