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明正典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坑杀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挖坑活埋,而是用欺诈哄骗的方法,杀死俘虏。  

毕竟,每个人都有求生之欲,若是知道自己即将被杀,必定会拼命反抗。  

于是,就先寻找一个理由,把他们欺骗到合适的地点,再将其轻易击杀。  

所以,主持坑杀的将官,大多都会遭到世人的谴责,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因为,欺诈行为总是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尤其是欺骗那些无力反抗的人。  

而且,被坑杀者也很容易引起世人的同情,毕竟是因欺骗而丢掉了性命。  

那些屯田兵烧杀掳掠,肆意屠城,不知道制造了多少冤孽,若是将其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坑杀了之,那就太便宜他们了!  

刘备自然不会选择这样做。  

一旁的张飞见他摇头,立刻就急了,连忙劝说道:“大哥,在这时候,你可不能有妇人之仁呀!”  

“是啊,使君——”  

郭嘉也脸色凝重,拱手劝说:“那些屯田兵原本就是流民乱兵出身,四处扫荡,劫掠成性,其恶劣习惯早已深入骨髓!”  

“后来,曹孟德将其收编之后,不但没有严明军纪,悉心教化,反而放纵其邪恶本性,以至于酿成了彭城附近的惨剧…”  

“使君若是将其轻轻放过,不但会在我军后方留下致命隐患,还会因此而伤害徐州百姓的民心,等到日后接收徐州的时候,就很难得到当地士民的支持。”  

刘备见他们满脸焦急,就轻笑一声,摇了摇头,道:“我哪里说要放过他们?”  

“哎?”  

张飞愣了一下,露出一脸的迷惑,挠了挠后脑勺,囔囔道:“大哥,那你究竟想要怎么做?”  

“使君?”郭嘉也心中不解,直直的看着他,愣在那里。  

感情是我白操心了?  

“若是将其随便坑杀,就太便宜他们了!”  

刘备挥了挥手,斩钉截铁道:“我要把他们明正典刑,在附近百姓的众目睽睽之下,全部斩杀!”  

“明正典刑…”  

郭嘉两眼一亮,若有所思。  

陈琳也回头看了过来,心中很是诧异,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听说如此处置。  

“大哥,不都是杀人吗?为何要如此麻烦?”  

张飞面露疑惑,有些不解——  

若是明正典刑,那些人必定不会乖乖的引颈就戮,拼命反抗之下,肯定会麻烦许多!  

哪有直接坑杀来的方便?  

“当然不同!”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仔细解释道:“孔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  

“我们就要光明正大的宣扬出来,究竟为何要杀死他们!”  

“本官不要他们以俘虏的身份,像弱者一样被我军坑杀。”  

“而是要以罪犯的身份,被我们宣判之后,明正典刑…”  

“不但要杀死他们,还要让他们死后,也会因为屠城而被世人唾弃!”  

“好难理解…”张飞挠了挠后脑勺,两眼呆滞。  

最后,便摇了摇头,嘿嘿一笑,道:“不管了,反正大哥让俺做什么,俺就做什么!”  

“好主意!”郭嘉瞬间就明白过来,忍不住的赞叹一声:“还是使君想的周到!”  

“那些屯田兵烧杀掳掠,罪不可恕!”  

“我们击杀他们,乃是吊民伐罪,名正言顺!”  

“自然就应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又何须那些鬼蜮伎俩?”  

“奉孝明白就好…”刘备点点头,看向一旁的陈琳,问道:“孔璋先生以为如何?”  

“使君,如今天下动乱,群雄并起,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知道有多少官吏,为了一己私欲,而视百姓如草芥,肆意践踏…”  

“使君若是能借此机会,威震天下,正本清源,涤荡恶迹,也不是一件坏事…”  

说着,陈琳拱手行礼,一脸钦佩的看向刘备,忍不住的心中暗叹——  

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这才是统领天下的正规朝廷的行事规则呀!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  

刘备点点头,走出营寨大门,看向外面的人群,大声喊道:“诸位,请静一静…”  

很快,众人就慢慢的停下哭喊,抬起头来,齐齐的看向了他。  

“诸位乡亲——”  

刘备扯着喉咙,大声喊道:“本官知道你们心中的苦楚,那些乱兵作恶多端,罪不容恕!”  

“因此,本官决定,将他们明正典刑,就地正法…”  

听到他的话,众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欢呼一声,叩谢不止——  

“多谢使君为吾等做主!”  

“多谢使君…”  

等到他们平静下来,刘备又当众宣布,将会行刑的时候,招募青壮,控制形势,处理事后尸体。  

如此以来,就有机会亲手击杀那些贼子!  

于是,众人立刻就激动起来,踊跃参与。  

很快,就从小沛城内涌出更多的青壮,甚至有些女人也拿着武器,非要加入进来。  

反正也是临时招募,刘备自然不会拒绝,就把他们布置在阵线后方。  

临近中午,从彭城那边送来了大量的粮草物资。  

与之同行的,还有留县附近的士民,他们自然也想趁此机会,为自家亲友报仇。  

吃过午饭,刘备调整部署,把一部分青壮安排到两条河流的对岸,以防那些乱兵泅渡出逃。  

看着那些人挎刀持枪,气势汹汹,被堵在中间的乱兵也发觉了不对…  

只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