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亲征(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成也算是太子一系的将领。所以说现在打好关系,也是必要的。  

——分界线君——  

漠南大营。  

朱棣端坐在上首位的绒皮椅子上,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痛哭流涕的丘福与王通。  

“上位!  

上位啊!  

末将有愧于上位,有愧于大明啊。胪河一战险些全军覆没,若不是汉王殿下的援军来的及时末将可就要以身殉国了!”  

丘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表演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拿小眼神瞄了瞄朱棣。  

那金乡侯王通更绝,直接挣脱了锦衣卫的控制上前抱住朱棣的大腿哭诉道“末将就算是拼了这七尺之躯有又何妨?主要是能为上位而战,又何谈生死之事?  

末将当时因战败而几欲自刎,都是淇国公劝住了末将。淇国公说我们已经愧对于上位,更要惜下这条烂命为上位尽忠。只有留下性命为上位而战,才能报答上位的恩情。  

末将回想与上位讨逆靖难的日子,还有上位对末将的种种照顾。自然是不敢自夺性命,要留下一条命为上位效忠。就算是要以死谢罪,那也要上位亲自“施恩”于末将,末将不可自行处置耳。”  

王通明显是话里有话,用最卑微的语气告诉朱棣他的价值。  

朱棣何尝不想严惩于丘福、王通二人,不过鉴于二人是他的绝对心腹。在处罚上,也只能从轻发落了。  

“好了,好了。你二人快起来吧,朕不会严惩你们的。  

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知耻而后勇便好了。  

丘福啊,朕便罚你一年的俸禄然后降职为百户长留于朕的身边听用吧。  

王通你也一样,罚俸一年、降职为执戟郎,同样留于朕的身边听用。”  

降职罚俸都不是大事,反正爵位还在。只要好好表现,马上就可以官复原职。  

而在场的将军们也都是靖难勋贵集团的一员,自然没有要求严惩二人的。  

大家反而是异口同声的帮着二人求情,想让朱棣从轻发落。  

“谢上位不杀之恩,末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以报上位之恩德!”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朱棣的心思便回到了正事之上。  

“大家都说说吧,咱们该如何对付阿鲁台与本雅失里部。要知道鞑靼人居无定所、来去如风,此番我大明王师若是不能重创于鞑靼,那边失去了北征的意义了。”  

“借鉴乌斯藏平叛的经验,利用蒙古人内部的矛盾就好。”  

朱瞻基率先出列,对着漠北地图开始分析道“漠西蒙古瓦剌部,乃漠北蒙古之宿敌。瓦剌部当年受尽了鞑靼本部的欺凌,现在强大了起来之后也是屡次进犯鞑靼本部驻地。  

可以连结瓦剌,对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展开围剿。  

同样的,东面的漠东蒙古兀良哈也可以差遣。  

不过孙儿不建议让兀良哈参与进来,兀良哈态度不明朗是极有可能误事的。”  

兀良哈一向与蒙古本部联系紧密,兀良哈的勋贵们与黄金家族的联络也是没断过。  

当年的蒙古大将速不台便是兀良哈氏族之人,故而兀良哈对于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汗忠心度奇高。  

加之现在的兀良哈三卫,都是速不台、别勒古台宗王系的后人,对于黄金家族的感情更深。  

“基儿你不想利用兀良哈三卫?他们那五万大军就闲在东面,还要刘真去看着那不是浪费了吗?”  

朱棣好奇的问了一句,而后出言说道“其实兀良哈三卫靠不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不过只要许以利益总是可以利用的。朕相信兀良哈三卫不是那种忠心于蒙古大汗的人,要不然也不能投靠于我大明。”  

“大父言之有理,孙儿明白您的意思。  

不过孙儿想说的是,此战必须完胜鞑靼本部、不能有一丝一毫之偏差。  

兀良哈作为不稳定因素,自然不能利用。平日里小来小去的战事也就算了,但是像这种举国大战可一定要稳中求稳!  

孙儿愿意亲自接见瓦剌使者,说服瓦剌部与我大明联手共克鞑靼!”  

朱瞻基想调动瓦剌部作战,是想要找机会把瓦剌、鞑靼给一锅端了。  

不过由于乌斯藏他擅自行事的前车之鉴,朱瞻基可不敢直接跟朱棣把他的想法全都说了。  

朱瞻基打算先忽悠瓦剌部一起对付鞑靼,等机会合适再向朱棣言明他的计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