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亲征(2/3)
“丘福这是干了些什么?不是告诉过他不能冒进吗?
传令汉王,要他接管前线大军。把丘福、王聪押赴京城,交刑部受审!
不行,不能让刑部参与进来。让汉王直接差锦衣卫押送丘福进宫,朕要亲自审他!”
朱棣对着门外的锦衣卫大喝一声,把杨士奇、朱瞻基都给二人吓了一跳。
“丘福好像没全军覆没呀!不过看样子也是吃了败仗,惹得大父如此的龙颜大怒呢。”
朱瞻基闻言开始猜测起来,然后就暗自盘算着如何撺掇朱棣御驾亲征。
“陛下莫急,不知淇国公那边到底是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丘福这个老货,平白的葬送我大明三万精锐!
丘福擅自更改行军计划,率领大军劳师远征。被鞑靼人给引诱到胪河一代,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在那边设伏。本雅失里集结了足足八万鞑靼铁骑,在丘福大军还未结阵之时就趁着夜色突袭了我北征大军。”
朱棣说道这里就气不打一出来,摔碎了一个茶杯还踢翻了一个马扎。
“陛下息怒,还是先讲明战事为好!”
杨士奇有些心急,居然不顾君臣礼仪的开始催促朱棣。
而朱棣此时也在气头上,便也没管杨士奇自顾自的说道“还好老二机灵,见前方战事不对便立马前往接应。之后便是老二率军血战一夜,最终在天亮之时击溃了鞑靼骑兵。
现在北征大军主力已经返回漠南扎营,幸好战损并不严重。主力的三大营与北平六卫建制尚在,要不然朕非扒了那丘福的皮不可!
然后老二便临时接管了北征大军,那刘真与李思诚也奉了老二的调令出铁岭入蒙东、威压兀良哈三卫。刘真暂且稳住了蠢蠢欲动的兀良哈三部,北方边境的防线也没有崩溃。”
“陛下!当立马召集兵部、内阁议事,增派将军、调度军队。此番大战过后,北方草原必定暗流涌动,我大明不能被动的防御。必须增兵而后主动出击,用一场大胜来稳定北疆!”
杨士奇的思路很清晰,跟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
“告诉内阁开会,除了解缙以外全都要到场!”
除了解缙......以外。
解缙怕是要上朱棣的黑名单了,等永乐大典的结尾工作完成,估计也就被朱棣给踢出局了。
“大父且慢!”朱瞻基立马拦在了朱棣身前,一脸正色的说道“此番大战乃是大父顺天命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北征,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战果才行。孙儿以为派遣将军出塞已经是不合时宜了,这是不能达成主要目的的。
大父或可亲征蒙古,以我大明皇帝陛下之天威浩荡一举平定北疆局势!”
御驾亲征。
朱棣心动了。
“基儿言之有理,不过御驾亲征乃是国朝大事,不可轻易行之。
今儿个得先与内阁通个气,只有安排好后方的工作才能亲征。”
朱棣说完便离开了尚书房,朱瞻基见状也连忙跟上一起去了外殿议事。
再之后的情节就是朱棣连夜与内阁扯皮开会,在经过了一夜的交涉之后。终于是研讨出了方案,朱棣御驾亲征、太子朱高炽监国理政。
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金忠几人辅政,武城侯王聪负责京城防务工作。
皇太孙朱瞻基、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宁阳侯陈懋、同庆侯火真、信成侯刘通、阳武侯薛禄等人,随朱棣出征。
加上漠南大营的汉王朱高炽、淇国公丘福(朱棣改了主意,让丘福戴罪立功)、金乡侯王通,还有辽东的广汉侯刘真、临时从四川调来的武都侯贺连成(这家伙因功封侯,不过不是世爵侯)。大明最豪华的阵容已经齐聚北方,就等着朱棣的统一调度了。永乐一征蒙古的战事,即将拉开帷幕。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北征大军全军换了国旗、军旗。
大明军旗被裁剪成三角形、长方形,用以大军指挥、号令之用。
大明国旗则是被挂在一个三米长、直径足有十厘米的大纛旗上,安在战车上用来指引大军的前行。
还有三百锦衣卫的大汉将军组成的仪仗队,也是手持大明国旗进行护卫。
朱棣还特意多带了三百面军旗,用以装备朱高煦的大军。
只不过原来朱瞻基设计的黑白底被朱棣给改成了黄底,上面的图案由亮金色也改成了暗金色还镶了黑边儿。
那多嘴的解缙还问朱棣,为何把大明国旗设计成金黄色的。国家之旗人人可用,怎能与天子龙旗颜色一样。
结果朱棣回了一句话,差点让朱瞻基以为朱棣也是穿越者。还是路易十四穿越的那种,就很离谱。
“朕即国家。”
原来皇帝们的意志,大体都是相通的呀。
朱棣征募河北、中原、关中等地诸军卫,总共二十万大军北上进入漠南。再加上漠南大营的十万大军,总共三十万明军云集于此。高原局势瞬间发生巨变,各大部族纷纷遣使觐见朱棣。还有那原本与阿鲁台不清不楚的兀良哈三卫,也立马断绝了与阿鲁台的交流。
而值得一提的是贺连成这个家伙,贺连成一心想要把他那个只能自己享受的爵位给升级成世袭罔替的国侯。故而在大军出征之时,贺连成便向朱棣讨要了护卫朱瞻基的任务。这家伙立马就来到了朱瞻基的左右,势要抱紧朱瞻基的大腿。
朱瞻基倒是不拒绝,毕竟贺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