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老秦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田安站在御史府外,等着公子出来。  

而且今天阳光很不错,田安抬头看了看阳光,有了阳光就暖和了许多,前两天留下来的积雪正在融化,化开的雪在屋檐下成了水帘。  

公子扶苏真的一直都在御史府内,真的在耐心看那些官吏往来的文书,而且就是一个地方小吏哪怕是县令的文书,公子都要来来回回看许多遍。  

程邈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他再睡醒时,公子已不在御史府。  

他站起身,一手扶着后腰,看着天色就要入夜,打算离开这里,又想起公子的书信,这才拿起一旁的一卷竹简,再一看…原本在桌上的字帖也不见了。  

“那多半也是被公子带走了。”  

程邈如此想着,赶在天色入夜之前就离开了咸阳宫。  

翌日,因正在休朝,廷议要在来年开春之后才会继续,可御史府不能没人看着,往来文书还是需要看管的。  

为此,天才刚亮,程邈便早早来到了御史府,接着写字。  

始皇帝对自己的隶书有所褒奖,他就接着写。1  

今天,偶尔有三两官吏前来走动,都是来递交各地文书的。  

三两官吏还在低声议论,程邈手中提着笔,安静听着。  

张苍为何深夜造访丞相府?公子回宫为何一夜沉默不言?2  

程邈又想起昨天的饼,公子的饼真的很好吃,这辈子要是能再吃一次就好了。9  

西渭河位于咸阳的南面,扶苏走在河边还在想着那座咸阳桥,如今这条河的两岸依旧空落落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若是在这里修建一座桥,渭河两地的人们往来能少走数里路。  

“听闻公子昨日去了御史府?”  

来人正是老师。  

扶苏见老师下了车驾,上前行礼道:“老师。”  

李斯走到河边,望着渭河,言道:“臣昨夜见到了公子给张苍的书信,张苍大为动容,深夜造访臣,臣给了些许指点。”  

言罢,李斯拿出一卷书,双手奉上,“这是张苍的回答。”  

扶苏接过竹简,没有当即打开看,而后交给了一旁的田安。  

李斯站在公子边上,今天似乎话语很少。  

“臣先告退了。”  

扶苏望着渭河,这才回神道:“田安,送送老师。”  

田安笑着道:“老奴送丞相。”  

临到重新登上车驾,李斯又回头看了看公子的背影,恍惚觉得公子心事高悬,但又不肯与自己这位老师说。  

坐回车驾内,李斯侧目看窗外。  

车夫赶动马车,李斯又多看了一眼田安脸上的笑容。  

马车渐行渐远,扶苏依旧看着渭河。  

田安站在公子身后,也不知公子是不是想吃鱼了,要不要让人下河去抓鱼?  

昨天,扶苏在御史府看各地往来文书,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其中就有一卷文书,所言就是恢复六国分封,并且安抚六国旧贵族,再减免田赋,如此天下可定,人心可定。  

这卷文书乍一看的确是为了天下安定,但也就只是乍一看,细想之下实则充满了私心。  

其一,他们要恢复分封,其二安抚六国旧贵族,再者减免田赋。  

但…一旦恢复分封,大量的田地又会回到王侯与贵族手中,而黔首依旧没什么田地耕种,黔首仅有的几亩薄田如何会受田赋增减影响?  

若这卷文书上的进谏真的能实施,真的减免了田赋,拥有大量田地的王侯与贵族首先获益。1  

明明是为安定天下的举措,减免了田赋,却反而肥了少数人。  

所以,昨天从御史府回来之后,扶苏就将那卷文书丢入炉子中,一把火烧了。  

原来这个大秦的官吏,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苍,程邈,章邯那样可爱,也不像蒙恬,王贲那样忠心。  

大秦的官吏中还是有坏人的。  

“田安…”  

“老奴在。”  

扶苏缓缓言道:“你说人们是不是都愿意活得更好一些。”  

田安低声道:“那是一定的。”  

“当年商君变法之后,那时候的秦人过得好吗?”  

“回公子,当然是好的。”田安的话语声停顿了片刻,他又道:“可是在商君来秦之前,那时候的老秦人太苦了,太难了,老秦人是从亡国之危难中一步步走过来的,老奴年少时,还记得大片大片的老秦人去祭拜秦孝公。”  

“在老奴的小时候,总听爷爷们说老秦人太难了,老秦人很苦很苦,现在的大秦就是从那时候起一步步走出来的,爷爷们告诉老奴,让老奴别忘了老秦人们的苦。”  

扶苏看着河边还漂浮一些薄冰,望向远处的天空,黑云压顶,又没有风。  

昨天才晴朗了一天,现在的关中天气看似又要下雪了。  

扶苏打算回宫了,在回去之前又顺便去商颜山看了看,见到了骑着一头驴,拿着一卷书的叔孙通。  

叔孙通骑在驴背上,他一边念着书中的内容,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  

他每念一句,那群孩子们也跟着念一句。  

扶苏没打算让车驾停下,而是路过商演山回了咸阳,在路上还能看到勤劳挖竖井的人们。  

还有那位站在要道口,恪尽职守的章邯。1  

看着这些景色,这才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受了很多。  

扶苏回到宫中,看着张苍的解答,而后又写了一篇文章与问题,让田安派人去交给他。  

这个寒冬又下起了大雪,大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