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老秦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接连下了好几天。  

程邈站在御史府门前,闲着无事的他将双手收在袖子里,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大雪。  

这场雪真的很大很大,几乎是看不清前路了。  

公子已有三天没有来这里了,程邈在冷风中叹息一声,心中觉得恐怕这辈子再难吃到如此美味的饼了。3  

正想着,程邈忽然听到脚步踩着雪的声音,他转头看去,见到了走在雪中的人影。  

原以为是什么人在这个大雪天来递交文书,等对方走近了,程邈见到了高高瘦瘦的田安,与提着一个食盒的公子扶苏。1  

“臣,程邈,拜见公子。”  

“不用多礼。”扶苏说了一句就走入了御史府中,一边道:“听闻你的字不错。”  

说起写字,程邈又有了自信,他解释道:“公子若喜,臣可以多写几个字的。”  

扶苏摆手道:“用饭吧。”  

程邈再一次躬身行大礼,他双手接过公子递来的饼,又一次尝到了这美味,脸上带着笑容,嘴里还在咀嚼着,此生足矣。7  

田安将砚台上结着的碎冰渣磨开,而后研磨好墨,放在公子的案前。  

程邈正吃着,扶苏坐在边上就开始书写,这一次要写的问题还是要由程邈交给张苍。  

“公子,那张苍平日里也深居简出,与臣一样的。”  

扶苏写了一篇文章,吩咐道:“还请交给我的老师张苍。”  

程邈十分满足地将这卷竹简放入了袖子中,而后站在边上,等候着公子的吩咐。  

与那一天一样,公子扶苏很专心的看着各地往来的文书,期间没有言语。  

炉子烧得很旺,府内既温暖又安静,加之刚吃了温暖的食物,困意上心头,程邈又一次睡着了。7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公子已不在这里,而且天色也快要入夜了。  

接连几天,扶苏的生活都是这么度过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御史府,而自己与张苍这位老师都是通过书信往来,来传授学识。  

虽说只与张苍见过一次,但扶苏觉得自己与张苍,从师徒关系都快成为笔友了。  

而程邈就是给两人传递书信往来的重要关节。6  

这场大雪断断续续又下了五天,关中的冬季很漫长,往往到了来年的三月还会有雨雪。  

扶苏坐在寝殿内,正执笔在竹简上书写着,所写的就是老秦人的故事,田安就是一个老秦人,他知道很多老秦人的故事。  

扶苏听到这些艰苦奋斗的故事,在心底里有一种力量被唤醒了。4  

那是一种潜藏在灵魂深处,永远不会被抹去的记忆,这些血与战火的记忆就像是一幅幅画面出现在脑海中。2  

有时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落后了就会被打,所以要富国强兵,要艰苦奋斗。  

当年商鞅写下了秦人食草,那时候的秦人为了保护家园连草都能挖出来饱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没守护住家园,他们的妻儿就会被卖为奴隶。  

扶苏手中的笔继续写着,人不能忘了那艰苦的故事,老秦人要富国要强兵,就需要变法。  

哪怕这个变法过程中会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受伤,哪怕会消失一个阶级,这个过程残酷又无情,可还是要咬着牙走下去。  

就像是荀子他老人家说过,君者,舟也,黔首者,水也。  

那么,现在的大秦似乎在进行第二次变法。  

翌日,程邈如往常一样站在御史府门口等着公子扶苏。  

不管是大风还是大雪,公子都会很准时的来到御史府门口。  

程邈行礼道:“公子。”  

扶苏诧异道:“怎么值守这里的人,一直是你?”  

程邈解释道:“原来是我们几个人轮流值守的,那几人家中都有变故,就在下一人无事,冯副相就让臣来值守御史府,臣家中…也无甚事的。”1  

扶苏将手中的食盒递给他。  

田安将小半箱竹简放在桌案上,叮嘱道:“这些都是要交给张御史的,有劳了。”  

程邈狼吞虎咽吃着一碗面皮汤,一边不住点头。  

而扶苏又如先前一样,翻看起了这里的卷宗。  

不论风雪多大,公子扶苏每天都来这里查阅文书,就这么持续一天又一天。  

当今年的风雪再一次停歇的时候,这一年也就结束了。  

次年一月,关中依旧是阴沉沉的,风雪依旧,风声听久了也就习惯了。  

张苍背着一个包袱来到了商颜山下,他抬头看着这个新建设的村子,脚步稍停,目光似在寻找,没有找到自己想见的人,便又迈步走入这个村子。1  

刚走两步,就有一个秦军校令快步跑来,拦住道:“什么人?”  

张苍拿出自己的官身令牌,解释道:“我来寻叔孙通夫子。”  

那校令见到令牌就让开路,并且又道:“随末将来。”  

张苍又提了提肩膀上沉重的包袱,终于到了一间屋子前,几个孩子刚跑出来。  

与此同时,章邯也来到了这里。  

张苍转头看去,就见到这位将军一到此地,一群黑乎乎的小狗就朝着那位高大的将军冲锋而去,像是小狗大军冲向了目标。1  

一路上还有几只小狗翻倒在地,它们扭动了几下再次跑去,而后一大群小狗围着章邯,扒拉着要往上爬。1  

章邯用脚将这些小狗拨到一旁,听了校令禀报,沉声道:“准备一些姜汤给公子的老师驱寒。”2  

张苍作揖表示谢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