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禹王鼎(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宫。  

朱元璋正在和马皇后一起,商量大本堂陪读名单。  

这既是拉拢勋贵的手段,同时也是给太子培养心腹班底的机会,夫妻俩自然非常重视。  

马皇后说道:“常茂、汤鼎是肯定要有的。”  

朱元璋点头道:“那肯定不能少了,可惜天德家的允恭年龄太小了。”  

马皇后笑道:“不能光盯着儿子啊,他家大丫头妙云我就觉得不错。不如召进宫我带上几年。”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伯仁的闺女已经许给标儿了,再把天德的闺女弄过来,还不乱套了啊。”  

马皇后失笑道:“谁说要许给标儿了,咱们不还有四个儿子吗。”  

“让大丫头在宫里待几年,多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接触一下,和谁投缘就将她嫁给谁。”  

朱元璋也乐了,道:“是我想差了,你这个主意好,再过些日子就让她入宫吧。”  

之后夫妻俩又开始讨论名单问题。  

最后挑选了五个人,分别是:  

李善长第三子李祺。  

邓愈长子邓镇。  

因冯胜无子,就让他战死的兄长冯国用长子冯诚陪读。  

战死将领耿再成的独子耿天璧。  

战死将领花云的独子花炜。  

前三个是他们的爹身份太重要,后两个是作为战死功勋的代表加入的。  

可以说,这份名单夫妻俩也是煞费苦心,各方面都兼顾到了。  

倒不是他们不想选更多,而是眼下没必要。  

先将大本堂建立起来,后续谁立功了,就让谁家孩子来给太子当陪读。  

也算是一种奖赏,能激励诸将奋勇作战。  

名单既定,夫妻俩也都松了口气,就准备让人将其公布。  

就在这时,大太监孙福急匆匆走进来道:  

“陛下、娘娘,徐大将军八百里加急奏疏送到。”  

天德?八百里加急?  

算算时间,这封奏疏发出的时候,估计北伐大军才刚开拔没多久。  

莫非是发生意外了?  

即便对徐、常二人非常信任,朱元璋也不禁有些担忧,连忙让他将奏疏呈上。  

马皇后也同样担心,却没有出声干扰。  

拿到奏疏只是看了开头,朱元璋的表情就放松下来。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徐达是遇到大麻烦了就开篇点题,然后回过头讲述详细过程。  

通篇一句废话都没有。  

能让你在最短时间了解事情全貌。  

如果没有大麻烦,他开头会先请安问好,然后再说自己当前的情况,最后再说事情。  

就和话家常一样。  

明明通篇没有正事儿,却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而这一份奏疏就属于后者。  

先给朱元璋和马皇后问好,然后讲了朱元璋离开后发生的事情,以及北伐元大都的准备情况。  

最后才讲他亲自去了一趟彰德府,并讲述了发现大鼎的过程。  

彰德府、青铜大鼎。  

朱元璋也不禁有些兴奋,莫非真的挖到殷商礼器了?  

而且还是青铜大鼎。  

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绝非甲骨一类的玩意儿能比的。  

马皇后通过他的表情,也知道不是坏事,等他看完就问道:  

“什么喜事,看把你乐的。”  

朱元璋笑道:“还真是喜事,妹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皇后接过奏疏快速阅读一遍,也不禁大喜:  

“如此大鼎,定然是祭天礼器。”  

“好好好,天德真的是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然后她又说道:“看来钰儿所言非虚,真的有殷商礼器埋藏在大地之下。”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嗯,他家族真是人杰辈出啊,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得陇望蜀,与其惋惜,不如好好想想怎么重用钰儿。”  

提起这个朱元璋就来气:“是咱不想重用他吗?分明是他不识抬举,天天就变着法子埋汰咱。”  

马皇后笑道:“你堂堂大明天子,和一个小孩子置什么气。”  

“对了,把钰儿也喊过来吧,让他也看看这大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礼器。”  

“然后咱们也才好决定,如何发挥它的用处。”  

朱元璋这次倒没说什么,命人去喊马钰过来。  

马钰正在家里,跟随袁朗学习这个时代的礼仪规矩,突然听到皇帝要见自己,非常的不情愿。  

但听说马皇后也在,就麻溜的跟着过去了。  

等入宫得知发生了啥,他心中不禁一动。  

安阳?大鼎?  

一千多斤,这形状,这参数。  

我勒个去,不会是把司(后)母戊鼎给挖出来了吧?  

在前世,那可是出土的最大的铜鼎说一句国之重器都不为过。  

在前世它的文化价值,远远大过政治价值,所以只能被摆在博物馆里。  

可现在是大明时期,运作得当它能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直在关注他的表情,自然也发现了异常。  

夫妻俩对视一眼,马皇后出面问道:  

“钰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马钰内心迅速想好说辞,点头道:  

“我家长辈之前得到的青铜礼器里面,就有一尊铜鼎,不过比这尊鼎小了很多。”  

“根据那尊鼎上的铭文推测,应该是某一个商王祭祀其母用的礼器。”  

“只是因为对殷商文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