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禹王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解,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长辈也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位商王。”  

朱元璋眉头不禁皱起。  

祭天的鼎和祭祀亲人的鼎,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这尊大鼎也是某个商王祭祀母亲所用,那就真的是空欢喜一场了。  

马皇后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她却有不同意见:  

“天德在奏疏里并未提及铭文的事情,且规制和钰儿长辈获得的有所不同,很可能用途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排除它是祭天大鼎的可能。”  

马钰插话问道:“没有铭文?”  

马皇后颔首道:“天德是知道事情轻重的,若有铭文必然会提及。”  

“奏疏里并未提及,想来是没有的。”  

马钰也不禁迟疑起来,司母戊鼎内壁是有铭文的,莫非是我搞错了?  

难不成还有一尊和司母戊鼎一个规制的大鼎?  

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坐不住了,问道:  

“大鼎现在哪里?我能去看一看吗?”  

鼎还在码头船上,因为不确定它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所以也就没有着急往宫里运输。  

朱元璋也没有啰嗦,立即就命人带他去江边码头,亲自去探查一番。  

等确定了鼎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处置。  

很快马钰就见到了那尊大鼎,被小心的摆在船舱中央,看起来非常古朴大气。  

只一眼他就确定,是司(后)母戊鼎无疑了。  

见到这般国宝,他也非常兴奋。  

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鼎旁边,伸手轻轻抚摸。  

上辈子只能隔着玻璃欣赏复制品,这辈子终于摸到真品了。  

别的不说,心理感受还是很爽的。  

不过他也没有沉迷其中,过了把瘾之后就让人搬来一张椅子。  

踩在上面观察鼎的内壁。  

这鼎明明是有铭文的,徐达为何没提?  

等他看清楚里面的情况,顿时就明白缘由了。  

这鼎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因为地形变动以及挤压,泥土与铜锈混合形成了一层非常坚硬的外壳。  

徐达虽然让人将大块的外壳清除,但缝隙里的却没敢动。  

‘后母戊’那三个字,被锈垢填的满满的,完全看不出有字迹。  

难怪他没提文字。  

既然确定了鼎的身份,接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利用它做文章了。  

公布它的身份?  

马钰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祭祀母亲和祭天的礼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布它的身份,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最好的办法是不公布它的身份,甚至还要有意隐藏它的身份,让其他人去脑补。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之后他就让人火速带自己回宫。  

等候了半天的朱元璋和马皇后,见到他回来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如何?”  

马钰摇摇头,说道:“没有铭文,无法确定鼎的用途。”  

“不过鼎身有蟠龙纹和饕餮纹,必然是王侯才能享用的。”  

他的人设,也只是从长辈那里了解了一些皮毛。  

自然不能直接断言这鼎的身份,否则朱元璋就该怀疑是不是有阴谋了。  

朱元璋失望不已:“不能确定其身份用途,要之何用。”  

马钰却说道:“不然,身份用途不明,才更容易做文章。”  

朱元璋眉头皱起:“你想让咱强行认其为商王祭天鼎?”  

“不行,万一将来被证实不是商王祭天鼎,咱这张脸往哪搁。”  

马皇后也同样不支持这个想法:“此乃欺天之举,岂可行之。”  

马钰笑道:“不不不,什么都不需要说,只需要用御道将鼎运到皇宫就可以了。”  

“让感兴趣的人自己去追查鼎的来历,然后自己去猜用途。”  

朱元璋哪还不知道他的想法,思索片刻说道:  

“这个法子…倒也不是不行。”  

“只是,就算他们往商王祭天礼器上猜又能如何?我们又不能承认。”  

不能承认,朝廷就无法公开祭祀,也就无法获取政治加成。  

马钰再次笑了起来,问道:  

“陛下,如果现在传国玉玺出现,您觉得有用吗?”  

朱元璋‘噌’的站起身,眼睛死死盯住他道:  

“你们家找到传国玉玺了?”  

马钰顿时哭笑不得:“那东西早就丢失了,我们家上哪找去。”  

“我就是问问,如果传国玉玺问世并出现在你手里,有没有用。”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太激动了,又重新坐下说道:  

“那可太有用了,如果传国玉玺在咱手里,一统天下的进程能加快好几年。”  

“你问这个问题做什么?”  

马钰没有回答他,接着问道:“那你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和传国玉玺媲美。”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没有吧…”  

马皇后突然出声打断他,说道:“有,禹王九鼎。”  

话一出口,两口子都愣住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马钰的计划。  

商王祭天的鼎算什么?  

禹王九鼎那才是天命的象征,唯一能和传国玉玺并肩之物。  

关键是,他不需要亲口承认这是禹王鼎,只要不否认就可以了。  

至于别人会不会往禹王鼎上面联想…  

别人不会想,你就不能引导一下吗。  

到时候风声一旦传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