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那我问你(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便发表意见。  

可是…  

“既然未治经,岂可对先贤真意妄加评判。”  

马钰精神一振,终于要进入自己擅长的领域了。  

面上依然保持谦恭,说道:  

“正因为我没有深入研究,所以才能更公平的评价先贤之意。”  

宋濂眉头微皱,这个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但也让他很是不满,太无知狂妄了。  

马钰自然能看出他的态度变化,不等他说话,就接着说道:  

“我家中长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道理。”  

“人就如那桑蚕,蚕食桑叶长大成虫,然后吐丝把自己包裹在茧里。”  

“对于蚕来说,茧就是整个世界。”  

“人通过学习得以成长,所学的知识就犹如那蚕丝,一点点将自己包裹。”  

“最后我们只能看到蚕茧内的一隅之地,不见外面的广阔宇宙。”  

“我家长辈称之为信息茧房。”  

“这些茧房有些是自己织的,也有些是在别人干涉下所织成。”  

“只有突破茧房,才能化茧成蝶,窥见宇宙之广阔。”  

“也正是因此,我家长辈才先让我泛泛的认识世界。”  

“这样将来我治经时才不容易被经书之意所困,就算不小心掉进茧房内,也有更大机会破茧而出。”  

“虽然现在我还未治经学识不深,却也说明我未被蚕茧包裹。”  

“故而能从更中立的角度,看待先贤之学。”  

“不敢说就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最直观的。”  

宋濂再次露出错愕的表情,知识信息茧房。  

好独特的理解,好高明的立意。  

对于提出这个理论的人,也不禁肃然起敬。  

隔壁马皇后也同样惊讶不已,而且她还马上就想到了对朱标的教育问题。  

作为君主,最重要的不是个人能力有多突出,而是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情况,然后将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很显然,马钰所言的教育方式,更加的适合朱标。  

论道才刚开始,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让她非常高兴。  

对接下来的讨论,也充满了期待。  

宋濂听到信息茧房理论,恨不得马上与马钰展开讨论。  

不过想到自己的任务,只能按捺住情绪,佯做严厉的道:  

“狡辩,不解其意而妄加评判,实在狂妄。”  

“老夫知你不服,那就考考你。”  

“既然你说自己泛泛了解过先贤之意,那我问你。”  

“何为恕?”  

马钰心中反而对宋濂的品德更加佩服,对方表面看很生气,实则处处都留有余地。  

比如这个提问,如果他真的想打压自己,完全可以从具体的章句入手。  

自己没有治过经肯定答不上来,到时候他就能狠狠的打击乃至羞辱自己。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只是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笼统的概念性提问。  

而且‘恕’是论语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书里就有现成的答案。  

只要了解过论语的人,都能回答的上来。  

这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的生出敬意。  

对待这次的考较,也更加的认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恕。”  

宋濂并不意外,继续问道:“何为忠。”  

这次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思索。  

见此,宋濂不禁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忠恕’是孔子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思想。  

先贤也早就给出了答案,朱熹将所有答案提炼总结成了一句话: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马钰连这个都不知道,可见他连泛泛了解都没做到。  

朱标也非常着急,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上来?  

别搞啊好不好。  

这不但关系着我以后还能不能学习管荀之学,还关系着我的面子啊。  

我天天在娘亲面前吹捧你,你要是连这都答不上来,我哪还有脸去见她啊。  

马钰将两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心下暗暗好笑。  

他岂能不知道‘忠’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认为,论语的‘忠’是忠诚,并联想到愚忠。  

事实上并非如此,论语里的忠意义更大。  

对所做的事情负责,是为忠。  

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负责,对自己手里的任务负责,对自己的雇主负责,将事情做好。  

这才是论语里的忠。  

用现代话来说,付出的劳动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是忠。  

可如果这么回答,就显得太过中规中矩了。  

关键是,让宋濂一直这么问下去,很快就会露馅。  

他要别出心裁,给出一个比较亮眼的答案,转移宋濂的注意力。  

装作答不上来陷入苦思的样子,不过是为了先抑后扬罢了。  

眼见氛围烘托的差不多了,他才抬起头说道: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是为忠。”  

听到这个回答,宋濂和朱标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区别是,朱标没想到他真的答不上来。  

而宋濂则是惊喜,忍不住赞道:  

“妙,妙啊。”  

看向马钰的目光,也充满了欣赏。  

能给出属于自己的解答,可见他确实了解了论语的真意。  

关键是,这个回答立意很高。  

如果这是科举考试,仅仅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